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的现代化包括文论的现代化。文艺学研究应面向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历史传统,向古代优秀传统寻求资源,与现代化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艺学。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必须开掘传统,使之成为现代文艺学的有机组成因素;面向现实,研究社会现实和文艺现实的新发展和新特点;全面检索现代文艺学研究现状,进行20世纪百年文艺学学术史的研究。研究20世纪百年文艺学学术史,首先需要思考的是:(1)何谓“学术”,(2)文艺学术史的研究对象,(3)文艺学学术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如何进行20世纪百年文艺学学术史研究。  相似文献   

2.
当代学术史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当代学术史"包括"学术史"和"当代"两个要素."学术史"就是关于学术研究的学术研究,即研究过往学术发展的历程."当代"则是一个大致的时间概念,具体指1949年至今.当代学术史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宏观的学术史研究、学科史研究、学者个案研究、学术批评等方面.陈平原是新时期较早提出、积极开展学术史研究且取得杰出研究成果者;在"学术史"前特别冠以"当代"一词作限定、提出"当代学术史"这一命题的,则<云梦学刊>做得较早.目前,当代学术史研究应该强调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有几点值得注意:首先是注意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研究,其次要重视学者个案研究,再次要重视当代学者的口述实录(口述史).对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的未来发展,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当代学术史研究将继续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当代学术史"将会逐渐被建设成为一门确切意义上的、比较成熟的学科.  相似文献   

3.
经过新世纪十余年的激烈争论,中国的文艺学界开始逐渐冷静下来,一些更为重要的问题开始突显。文艺学应该处理好如下三种关系:文艺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文艺学与新的文化现实的关系;文艺学与中西文论资源及文学基本问题的关系。文艺学的"名不符实"实际上为其自身提供了拓展跨学科研究的空间,回归"文艺"本位,增强"历史"意识应该是文艺学学科的选择;新的文化现实需要新的文学分析方法和理论工具对之进行更有效的解释,这正是文艺学学科的主要任务;立足于中西文论资源的学术史及对文学基本问题的激活,有助于确立我们在面对"新的文化现实"时的学术立场和提问方式。  相似文献   

4.
摘要: 经过新世纪十余年的激烈争论,中国的文艺学界开始逐渐冷静下来,一些更为重要的问题开始突显。文艺学应该处理好如下三种关系:文艺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文艺学与新的文化现实的关系;文艺学与中西文论资源及文学基本问题的关系。文艺学的“名不符实”实际上为其自身提供了拓展跨学科研究的空间,回归“文艺”本位,增强“历史”意识应该是文艺学学科的选择;新的文化现实需要新的文学分析方法和理论工具对之进行更有效的解释,这正是文艺学学科的主要任务;立足于中西文论资源的学术史及对文学基本问题的激活,有助于确立我们在面对“新的文化现实”时的学术立场和提问方式。  相似文献   

5.
刘锡诚先生的《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是中国民间文学第一部学术史专著,该著作以翔实的学术史料、公正的学术史识梳理了百年来中国民间文学的学术历程,对一些史料的历史价值进行了新的评价,首次公开大量珍贵的学术史料,对一些不为人知的学者、学术成果进行了评价。该著作填补了20世纪民间文学学术史专题研究的空白,为整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建构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改变了民间文学学科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促进了学科的整体、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艺学,必须面对现实,研究现实的新发展、新特点、新需要;面向传统寻求资源;吸收世界各民族的有价值的文艺学思想;研究近百年来文艺学的研究成果即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研究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的意义在于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艺学,因为“中国特色”之根在于本民族的传统,特别是最邻近的传统;历史是在批判与继承、否定与肯定的无数次辩证转换和相互搏击中发展的,而对它最邻近的前一个时代或时期的历史经验教训,更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我国现在的文艺学的学术范型都是在近百年熔铸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很高兴有机会参加百年红学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过去我也从事过高校的学术管理,科研管理时间较长,对中国的学术发展有所了解。我参加今天这个会非常感兴趣的是如何以百年红学作为一个研究的个案,来反思百年的中国学术史。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因为中国百年学术史应该说是一个庞大的题目,工程量不亚于建一个万里长城。但是我们以百年红学作为一个切入点,看一百年来中国人怎么研究《红楼梦》,外国人怎样研究《红楼梦》,看它是如何从一部书、一种高层次的贵族文学变成“显学”,变成人们的一种精神追求。这是…  相似文献   

8.
20 0 2年 6月 15、16日 ,《中国思想学术史》定稿会暨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研讨会在西北大学召开。在中国思想史学科带头人张岂之先生的主持下 ,与会的学者们围绕《中国思想学术史》(六卷八册本 )的理论和编著问题展开了探讨。这次会议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于综合化的思想学术史与思想学术史研究方法两个方面 ,现将与会学者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张岂之就中国思想学术史的研究现状作了发言。他肯定思想史研究中一些新的进展 ,比如说中国思想史的文献 ,如儒家经典、佛经、道经等研究正在深化 ;思想学术史受到关注 ;民间思想的研究受到重视 ;注意将…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 近年来,有关“中国哲学学科的合法性”问题的讨论,成为国内哲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本刊2 0 0 3年第3期以《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超越合法性问题》为专题刊发的张立文、张祥龙、张志伟、彭永捷四位学者的文章,《江汉论坛》2 0 0 3年第7期以《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反思与“主体性”重构》为题刊发的陈来、葛兆光、王中江等学者的笔谈文章,将这一讨论推向了高潮。而随后《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对相关学术文章的转载,则在学术界引起了更大的反响,使得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向纵深发展,并已呈现向其他学科蔓延的趋势。2 …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向世人披露了学术巨匠任中敏先生的《全宋词》批注。作者就《全宋词》批注的基本方式和风格、关于诗词之辨、关于调名格律和文体、关于“主艺不主文”等方面,全面介绍其超越前人的独特见解和极为丰富的学术内涵,并从文艺学的角度阐述其继往开来的特殊贡献。如果说,任中敏先生已经为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贡献了一个散曲学、一个唐代文艺学,那么,上述批注便分明预示着一个崭新的宋代文艺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刘波的《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基本话语研究》一书,以"话语"为视角,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基本理论话语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原创性地概括出四种话语类型,将民间文艺学在20世纪上半叶发生、发展的复杂形态进行了较为清晰的历史辨析。该著作较为完整地阐述了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征,突破了以往学界对此学科发展轨迹单一描述的局限,凸显了现代民间文艺学建设五十年间复杂坎坷的行进历程,对民间文学学术史的研究无疑是一大推进。  相似文献   

12.
人性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学术理论问题。它同政治、哲学、文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认真地研究这一问题,探讨它同这些学科间的关系,及在它们当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对于发展和完善社会科学是大有益处的。《新港》杂志1957年1月号刊载了巴人同志的《论人情》,7月号又发表了王淑明同志的《论人情与人性》,之后有王淑明的《关于人性问题的笔记》等文章,这本是探讨人性问题的学术活  相似文献   

13.
<正>继《学术的自觉与学者的自立:当代学者研究》(1998年)、《新时期学术发展的回瞻》(2005年)、《当代学术史研究》(2009年)之后,湖南理工学院余三定教授又推出了《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以下简称"《热点》")的新著,这是作者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当代学术史的又一重要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术史研究的主要体式与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术史源远流长,其研究方法和形式也丰富多样,一有以庄周《庄子·天下篇》为发端的序跋体,二有以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为发端的传记体,三有以刘向《七略》为发端的目录体,四有以程颐《河南程氏遗书》为发端的笔记体,五有以朱熹《伊洛渊源录》为发端的道录体,六有以黄宗羲《宋元学案》为发端的学案体,七有以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为代表的章节体,八有以民国期间刘汝霖《汉晋学术编年》、《东晋南北朝学术编年》为代表的学术编年体。文章对这八种学术史研究形式的起源、发展、特点、价值等作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揭示了中国学术史研究的主要方式和基本成就。  相似文献   

15.
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是由古典文论的传统的“诗文评”学术范型向现代文艺学学术范型转换的历史,是现代文艺学学术范型由“诗文评”旧范型脱胎出来,萌生、成形、变化、发展的历史;应该紧紧盯住近百年来从古典文论到现代文艺学的历史发展中学术范型转换这个最显著的特点。这百余年的历史,有两个时段变化最大、发展最快、最为耀眼因而给我们感触最深,一是最初那二三十年,一是最末这20来年;而中间几十年则略微平缓和单调了一点。百年历史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要发展文艺学,必须不封闭,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文艺学批评实践的道路是寂寞者之路。《文艺学批评实践》一书,是郑惠生老师近20年来践行文艺学批评之心血结晶。从中映射出一个文艺学批评之寂寞践行者依稀前行的身影。《文艺学批评实践》包含文艺学批评的方方面面,是国内首部以文艺学及其学者为主要批评对象的学术专著。文艺学批评体系的建构是一条尚未开辟的蛮荒小路,它既需要拓荒者具备文艺学批评实践积累的经验、学养和能力,也需要拓荒者具备第一次吃蜘蛛和螃蟹的勇气与胆识。作为实践,文艺学批评是一种以文艺学为批评对象的科学活动;而作为理论,文艺学批评则是对文艺学批评实践活动的科学研究。从《文艺学批评实践》一书的篇章安排以及全书框架,不难依稀看出文艺学批评体系的轮廓。尽管文艺学批评体系的建构本无路,但路在胸中,路在脚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研究的世纪回眸”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9月15~19日在河南大学召开。对20世纪文学和文艺学学术史的概念、学科任务、诞生机制、流变过程、经验教训及应该具有的学科品格的讨论,成为会议的中心话题,并在认识上取得重大收获  相似文献   

18.
史学与学术刍议——张岂之先生主编《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读后张越(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员)一、史学史与学术史本书首先提出了一个十分新颖的概念范畴:史学学术史。我国学者一直注重对学术史的研究和撰述,从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到刘向、歆父子的《别录》、《七略...  相似文献   

19.
清代学术在我国传统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它总结了我国古代学术发展的成就,是传统学术的集大成者。另一方面,它又是近代学术发展的源头,为近代“新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对清代学术的总结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了解传统学术史的优长与缺失,从而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创造有利的条件。实际上,对清代学术史的总结从乾隆后期就已经开始了。章学诚的《文史通义》虽然不是专门论述清代学术史的著作,但是其中《朱陆》、《浙东学术》诸篇等都对当时的学术风气进行了较多的关注,可谓之清代学术史研究的雏形。嘉庆年间的学者江藩著有…  相似文献   

20.
对文艺学学科的历史建构进行批判性分析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文艺学学科的建构过程可以以教研室的出现和运作方式作为观测点,判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文艺学教研室尚未出现,学科尚未形成,以弱态方式呈现的文艺学主要可以理解为课程和教材,重点分析了教材的思想资源的构成以及这门课在当时的基本性质;第二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30年,教研室成立后,文艺学作为一个文学研究中具有领导性的领域得以呈现,政治成为将文艺学体制化的重要塑造方式。在周扬等人领导下,文艺学为维护其知识价值做了很多努力;最后阶段,新时期40多年来,文艺学在结束了行政命令的支配、通过教研室或学科的运作而获得相当程度自主性之后,它面临来自内部的学术危机,这也就是当一门基础入门课变成了一门高深学科之后,其发展面临的更大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