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广德 《回族研究》2015,(1):98-102
一、中国清真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清真寺与伊斯兰教可以说是影与形的关系,用形影不离来说明这一关系可谓再恰当不过了。这种关系反映在学术研究上,就是有对伊斯兰教的研究,就有对清真寺的研究,反之亦然。可见清真寺的研究是中国伊斯兰教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对清真寺和伊斯兰教的研究,只停留在现象的描述上,到了明清才有所好转。汉文译著的出现,掀起了伊斯兰教研究的高潮。但对于清真寺的研究,还没发现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开始大规模、真正意义上的清真寺研究,是在民国时期,这主要体现在民国时期清真寺的调查上。当时,北平《月华》报社发起调查全国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地区的伊斯兰建筑艺术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长期相互影响的结晶,是伊斯兰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相互融合的结果。中国伊斯兰建筑主要是以清真寺为主,体现出浓郁的东方建筑色彩。内蒙古地区清真寺建筑集中体现了伊斯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多元文化及建筑艺术的交融使内蒙古地区清真寺建筑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李兴华 《回族研究》2007,(2):93-106
本文首先概述了定州历史,接着概括了定州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定州的时间。然后根据元至正八年碑正文及碑阴重点研究了伊斯兰教在元代定州兴盛的有关情况。而将探讨的重心放在利用定州清真寺元明清三代文(碑文)、物(建筑物)皆有所存的优势,对这座清真寺寺貌、寺名、寺之建筑规制、寺之管理制度的历史变迁,尤其是建筑成就上。同时对清末民国定州穆斯林的兴学修寺也有所涉及。最后存目式的列举了现知定州各清真寺的碑刻匾联等文物。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清真寺传统建筑看伊斯兰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清真寺建筑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的产物,它不仅是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固态表现,更是中国伊斯兰美学思想的动态反映。本文从建筑功能、布局、装饰等方面出发,结合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思想,对中国伊斯兰的美学思想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介绍了济南地名及辖区沿革,接着概述了济南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济南的时间,然后是对济南穆斯林主要聚居区和济南清真寺的重点介绍。在清真寺介绍中尤重济南清真南北两大寺的建筑沿革、建筑成就与掌教制度三个方面。紧接着是对济南伊斯兰教派别和人物的一点初探,但重点还是探讨与他地有所不同的清中后期及民国前期的济南伊斯兰教和济南主要表现在汉文碑刻匾联中的相当宝贵的宗教思想。最后将除碑刻家谱以外的文物进行了存目。  相似文献   

6.
清真寺是伊斯兰文化的载体。清真寺对于伊斯兰教、伊斯兰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拟从清真寺的沿革、兴建清真寺的动因及模式以及修建清真寺的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清真寺的研究添砖加瓦,推动清真寺研究走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大同伊斯兰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大同辖域的历史变迁,接着概括了大同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大同的时间。然后重点叙述了伊斯兰教率先在大同普传的情况及其主要特征,介绍了大同辖域内的几座有特色的清真寺及与它们相关的经堂教育、明清人物等情况。随后简单介绍了明嘉靖丙午陨石题记,列举了大同辖域清真寺碑刻匾联名单。最后陈述了对大同伊斯兰教研究有关键意义的“大人坟”的现有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8.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街,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的、规模最大的清真寺院,元末明初开始建设。郑州北大街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一种神圣的象征,同时也包含着无数的历史以及艺术美,本文将通过对北大街清真寺的建筑特色以及牌匾碑刻来讨论北大清真寺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9.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街,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的、规模最大的清真寺院,元末明初开始建设.郑州北大街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一种神圣的象征,同时也包含着无数的历史以及艺术美,本文将通过对北大街清真寺的建筑特色以及牌匾碑刻来讨论北大清真寺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0.
清真寺是伊斯兰建筑的首要样式,也是伊斯兰教的重要标志。清真寺的装饰艺术是伊斯兰文明的物化象征标志,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其形式、内容、色彩上都表现出独特的审美风格。伊斯兰文化自传入中国以来,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种新型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正北方民族大学丁明俊教授著的《西北伊斯兰教社会组织形态研究》一书,于2013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作者主持完成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伊斯兰教的社会构成及组织形态研究》最终成果。该书采用宗教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对我国伊斯兰教内部不同教派门宦的组织形态、门宦教权体制的形成与演变、拱北经济运行、清真寺组织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宗教职业人员在宗教组  相似文献   

12.
南京伊斯兰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华 《回族研究》2005,(2):146-162
本文叙述了南京伊斯兰教的地位,介绍了伊斯兰教元之前传入南京的一些可能,罗列了明前期南京穆斯林频繁迁移的种种情形,研究了明伊斯兰教政策首先在南京实施以及这种实施对南京伊斯兰教的影响,对南京的清真寺及有关场所作了分类,对净觉寺幸存文物作了列举。并着重从伊斯兰教在中国全面中国化的角度,研究了郑和下西洋与南京伊斯兰教、经堂教育、汉文译著活动的关系,使研究更具历史感。最后简单论述了南京伊斯兰教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13.
李兴华 《回族研究》2006,(2):88-102
本文首先介绍了兰州的辖域及历史沿革,然后提要式地列举了兰州伊斯兰教的地位。接着根据伊斯兰教传入甘肃的一般情况,谈了对伊斯兰教传入兰州时间的初步看法。而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兰州伊斯兰教大事、清及民国伊斯兰教政策在兰州的实施及兰州的清真寺三个方面。特别是在研究兰州清真寺时,倾向于认为兰州是经堂教育制度化中的一个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关键城市。在这之后又对兰州的门宦及其拱北作了尽可能全面和简略的列举。最后探讨了可以认为是清末民初兰州伊斯兰教“特产”的灵明堂及由灵明堂创传所折射出的这时兰州伊斯兰教的“一角”。  相似文献   

14.
北京伊斯兰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北京伊斯兰教的地位,对伊斯兰教传入北京的时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6个方面概括了北京的清真寺在哪些方面为全国清真寺之冠,指出筛海传说与筛海坟是贯穿北京伊斯兰教从始至今的一项内容,对与北京伊斯兰教有关的人物进行了较细的分类,较详地罗列了北京伊斯兰教的大事,对北京现存的碑文进行了分类,并第一次以北京为例探讨了对今天仍有一定借鉴意义的中国伊斯兰教主要在民国年间进行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伊斯兰文献一向苦于偏少、简略和失真,致使许多历史事实无法澄清,许多重要学术问题不能展开。尤其是明代前期广大西北地区的伊斯兰传播、演进情况,至今由于缺乏有力的文献佐证,而只能依靠口稗传说等建立在间接推论之上。本文试就甘肃天水后街清真寺藏“秦州重建清真寺楼碑”作一粗浅研究,为建立中国伊斯兰教史研究体系拾遗补缺。  相似文献   

16.
清真寺与回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凡有穆斯林的地方,都有清真寺,它已成为伊斯兰教的标志,在穆斯林的日常生活中,清真寺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清真寺是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发展和壮大而产生的,它是伊斯兰教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在教义中特别强调了对信仰的外在体现,作为穆斯林不仅在内心要诚信安拉的独一性及种种属性,而且还应遵守安拉的一切法则,身体力行地向安拉礼  相似文献   

17.
以往的宗教研究包括伊斯兰教研究多侧重于历史、哲学、文化等领域,对宗教经济关注较少.在新形势下宗教研究尤其是伊斯兰教研究要拓展领域,故清真寺经济研究就提上了日程.清真寺寺院经济是清真寺正常维护和开展各项教务工作及发挥各项社会文化功能的重要物质保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清真寺经济结构也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收入与支出结构逐步趋向多元化和合理化,不仅对清真寺依法管理和民主理财有着深刻影响,而且对整个经济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在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1000多年的历史中,为了生存和发展逐渐开始适应中国社会.明清之际,伊斯兰教通过经堂教育、汉文译著、教派分化等三大运动逐步实现了在中国的学说化,即伊斯兰教中国化.河南伊斯兰教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区域,中国化进程中在积极吸纳、接受外源性伊斯兰教中国化成果的同时又独立地形成了内源性的伊斯兰教中国化地区成果,成为伊斯兰教中国化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本人多年从事穆斯林社会及伊斯兰文化研究,主要利用两种分析模式——知识体系论和社会结构论。这两种理论模式反映了伊斯兰教在中国不同穆斯林社会中的实际融入路径。这种伊斯兰文化论的理论基础是宗教文化类型分析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发展过程中演化发展来的理论模式。伊斯兰文化与各信仰民族的社会文化融合,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宗教文化复合体,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客观合理的分类分析。使用宗教文化类型概念,可以对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同穆斯林社会中伊斯兰教的传播发展方式进行整体特征分析,为比较研究奠定一个合理的学术基础,然后再深入各个地区了解不同穆斯林群体中伊斯兰教的特点,最终形成对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多样模式及其发挥作用的实践形态的有效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验"与全球清真寺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半岛逐渐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区域宗教跃升为世界宗教的辉煌历程,并以"随寺传播"的基本形式派生出不同的清真寺文化,表明伊斯兰所特有的包容异己、不断进取的文化品格.中国清真寺文化是伊儒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中国清真寺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全球清真寺发展极具参考价值,但也面临着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