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领导干部在应对网络舆情时,经常出现因"躲""拖""堵""懒"等心理所致的应对不及时、不主动、不科学、不到位的失范现象。针对这些问题,领导干部要突出"快",第一时间发声;聚焦"准",主动精确回应;把握"度",恰到好处应对;着力"效",提升舆情处置力。  相似文献   

2.
数据快递     
人民网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6·5”事件成都政府26.78分居首。石首骚乱-2.65分最低。  相似文献   

3.
《领导决策信息》2012,(32):11-11
网络舆情考验着地方政府,也重新塑造着“城市形象”。8月7日,在由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中心和武汉大学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2011—2012年度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排行榜发布会暨城市网络形象研讨会上,深圳、济南等18个城市分获“2011—2012年度中国网络形象十佳城市”、“城市政务微博平台建设示范奖”、“城市节庆传播奖”、“城市网络舆情应对奖”、“城市形象网络推广贡献奖”。  相似文献   

4.
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突发事件频发,随着网络媒介的深度介入,一些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方面,往往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应对体制机制不健全、应对时效滞后、综合应对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偏差。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就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事件应对的体制机制建设、应急预案制定、网络舆情引导、网络技术监控、网络舆情应对的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完善网上网下综合防控体系,提升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突发事件频发,随着网络媒介的深度介入,一些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方面,往往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应对体制机制不健全、应对时效滞后、综合应对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偏差。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就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事件应对的体制机制建设、应急预案制定、网络舆情引导、网络技术监控、网络舆情应对的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完善网上网下综合防控体系,提升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舆情相比,网络舆情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的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应该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完善网络舆情工作制度,建全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创新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构建网络法律体系等方面着手,提高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网民的规模增速惊人。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管理的影响日渐显现,正确应对网络舆情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网络舆情对社会稳定与政府形象的重要影响,本文试图简述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8.
王珏 《经营管理者》2013,(30):297-297
该文采用例证法,通过对央视和地方政府事例的分析,试图揭示包括官员小号、微博大微以及网络水军这些第三方微博,在地方政府舆情应对中的作用。探讨地方政府在具体的舆情应对中,运用第三方微博的基本原则。得出结论:在地方政府舆情应对中,应坚持适度原则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慎用微博第三方,适可而止,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9.
基于应对等级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应对等级是应急管理部门采取应对措施的基础,而网络舆情热度是突发事件态势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应对等级为切入点,构建网络舆情热度评价指标体系,从不同应对等级和事件类型的角度选取8个典型案例,运用GooSeeker等工具进行案例数据挖掘,获得各突发事件的舆情热度值,进一步通过构建突发事件应对等级和舆情热度分析图,发现其存在"一致"和"不一致"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把突发事件应对等级引入网络舆情热度量表,使舆情热度的评价与政府发布的应对等级建立联系,评价指标更加完善。另一方面,获得不同对应关系下应对等级对舆情热度的指标贡献,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提出了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汤尚 《领导科学》2020,(5):49-51
领导干部负面形象舆情扭转过程分为发酵升温期、热议反转期和反思回落期,形成原因与固有负面形象、网络生态环境以及信息传播方式有关。正面扭转领导干部负面形象舆情,需通过"当事人""娘家人""身边人""媒体人"分别加强自塑、官塑、旁塑和媒塑。  相似文献   

11.
正在理念上,应致力于从旨在"维稳""应急"的管控平抑思维向以"合法""效率""协商"为核心原则的舆情治理思维转变。治理视域下的网络舆情治理应秉持透明合法理念,实现治理意图与公共利益的统一,保证治理的正当性;秉持效率理念,实现治理方式与网络舆论规律的统一,以保证治理的有效性;秉持协商理念,实现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统一,以保证治理本身不会带来阻塞言路等不良外溢性后果。  相似文献   

12.
民生舆情异化危害极大,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消解:调节"减压阀",妥善处理发帖诉求;搭建"防火墙",争取理性族群支持;引入"自来水",推动网络空间自净;装好"倍增器",形成舆情应对合力。  相似文献   

13.
<正>政务舆情回应是行政机关在互联网时代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2016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在政务公开工作框架内对政务舆情回应进行了总体性、原则性的部署。为了避免"程序空转""制度失灵",真正切实增强政务舆情回应能力,提高政府部  相似文献   

14.
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必须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一要确立政府部门主体地位,明确各级政府网络舆情管理职责;二要把握网络舆情管理原则,建立完善各级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三要明确网络舆情管理分工,科学制定舆情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四要持续监测网上舆情活动,实时掌握网络舆情热点动向与动态;五要统一指挥部署应对预案,有效掌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变化;六要建立网络舆情评估制度,切实做好舆情统计分析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5.
刘军 《秘书之友》2013,(4):26-29
众所周知,舆情信息在领导决策中起着"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做好舆情信息工作非常重要,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所谓舆情,简单地讲,就是指公众的意愿和态度,亦即社情民意。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舆情信息工作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呈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舆情信息工作的新变化,反映了新形势、新任务对舆情信息工作的新要求。要做好新形势下的舆情信  相似文献   

16.
秘苑摘萃     
正领导干部需从三方面应对网络带来的新挑战谭福森在《领导科学》2014年第10期《领导干部如何应对网络挑战》一文中指出,网络已经成为舆论导向的主阵地,领导干部要从三个方面应对网络带来的新挑战。一、清醒认识网络政治生态。第一,互联网成为舆情危机的重要推手。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爆料""吐槽",经过网友转发,尤其是通过网络的推波助澜,能够迅速掀起  相似文献   

17.
人文关怀在争端化解中能够起到"润滑剂""镇静剂""稳定剂""催化剂"的作用。领导者运用人文关怀化解争端,可从以成熟的舆情收集机制发现人文关怀"窗口"、以多样化的利益表达机制对准人文关怀"胃口"、以广泛的单位对话交流机制打通人文关怀"路口"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正>基层干部长期工作在矛盾多、问题多、任务重的地方,承担了几乎所有直接面对群众的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但往往出力不讨好,经常受"夹板气",成为"出气筒"。这些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和应对日常突发事件疲于奔命、焦头烂额的基层干部,在工作中稍不注意就被领导认为是能力不够、党性不强,被群众指责为作风不实、感情不深,得到媒体舆论"能力低""素质差""贪污腐化""媚上欺下"等负面评价。长期处于"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状态和艰辛的付出却无法得到各方面的理解和应有的回报,这种"污名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13,(15):22-23
通过对2013年第一季度10大舆情事件舆论和媒体的声音以及政府应对的梳理,本监测中心发现,地方政府面对重大突发事件、重大舆情事件的应急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从一季度来发生的多起舆情事件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政府公信力强弱变化的过程。往往是起初轻描淡写或者理直气壮欲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中期群众群情激昂,后期政府寻求妥协。政府在舆情的错误应对中失去的不仅仅是话语权,更需要警惕的是公信力的流失。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社会,无论是网络推手炒作谣言,还是官方微博积极应对,都可视作舆论领袖在舆情演化过程中发挥传播影响力。本文将舆情演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两个阶段分别应用不同的仿真模型对不同作用舆论领袖的传播影响力进行分析。第一个阶段是舆情危机爆发阶段,即舆情危机"从无到有",分析网络推手在该阶段的扩散影响力,以SIR经典传染病模型为基础,构建包含有网络推手作用的扩散影响力模型;第二个阶段是舆情危机平息阶段,即舆情危机"从有到无",分析官方微博在该阶段的证伪影响力,以Lotka-Volterra竞争关系模型为基础,研究官方微博如何发挥证伪影响力与网络推手进行博弈。结合具体舆情实例对阶段式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并提出如何根据舆论领袖不同传播作用应对舆情危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帮助决策者打击网络谣言、平息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