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在诸多公共事件中,"临时工"频频被推向风口浪尖:"飞腿踏头"的城管是临时工,发飙砸人的警花也是临时工;强拆民房的是临时工,引发火灾的也是临时工……结果,临时工往往被迅速辞退,相关领导却仍屹然不倒。对此,临时工自嘲为魔咒、宿命,舆论界则穷追猛打、质疑不断。是的,为什么总是临时工?  相似文献   

2.
一个有趣的统计发现,很多人,特别是女性,买完东西之后,汇报给家人的价格往往比物品的真实价格要低20%。这种现象被称为"20%谎言"。生活中这样的"20%谎言"几乎随处存在。比如丢失一笔财物,告诉家人时会打点折扣,以免家人生气或担心;考试考砸了怕父母责备,就把名次稍微往上提一点;和  相似文献   

3.
小幽默5则     
正疏散昨天学校搞防震演习,疏散总共用了4分钟。老师说:"下次改进改进,可以更快。"这时角落里传来一个声音:"放学只要20秒,相信我!"不管用今天上班和一个女同事一起办砸了一件事,经理刚要开口骂那女孩,她撒娇似的吐了一下舌头,经理当场就软了,说了声:"下次不要这样了。"我窃喜,挨训时也学着吐了一下舌头,经理憋了三秒钟吼道:"你是狗吗?"  相似文献   

4.
正同学面试一家地产公司,和HR相谈甚欢。虽然说着让朋友回去等通知,但已经明确暗示他被录用了。临走时,HR说:"有时候跟一个人喝一杯茶,就知道是不是你想要找的人。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是你的名片。"HR说得一点都不夸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句话:"谁人背后不被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它说的是人在生活中,都免不了要被人议论,或议论人,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越这一点.这也算是一种"人间烟火"吧! 现实归现实,但怎样对待,那态度、那方法、那效果可就大相径庭了.如果正确对待,可以从多方面得到镜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奋发有为,引出积极的效果;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要么自暴自弃,要么记恨于人,那就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引出消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官场弧线     
三水要承包一个工程,结果李科长不够意思,收了好处没卖人情,把工程包给了另外一个老板。三水来到李科长所住的小区,想砸李科长家的玻璃。李科长家住二楼,砸玻璃难度不大。三水拿出砖头,猛地扔向了李科长家的窗户。正要跑,发现一个戴墨镜的人盯着自己,三水心说坏了,有了目击证人。  相似文献   

7.
河之洲     
正姿势是修养的镜子一个人走进饭店要了酒菜,吃罢摸摸口袋发现忘了带钱,便对店老板说:"店家,今日忘了带钱,改日送来。"店老板连声说:"不碍事,不碍事并恭敬地把他送出门。这个过程被一个无赖看到了,他也进饭店要了酒菜,  相似文献   

8.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12,(16):96
那块翡翠只是一个传说博物馆被偷了,没有留下任何线索。馆长哭着在电视上说:"五件都是精品啊!尤其那块翡翠,举世无双啊!"几天后,行窃集团因内部火并被发现,其一人躺在病床上对馆长说:"我真的只拿了四幅画,没有翡翠,他们硬说是我独吞了!"  相似文献   

9.
对待一些事情的端倪,我们总是把它们当成被溺爱的孩子,一笑了之.但是,它们往往在我们这种不屑的"宽容"中枝繁叶盛,直到一片有着一个苹果重量的树叶不小心砸到了我们的头上,人们才会抬头看看,而且也只有当一个人碰巧知道苹果对于一位牛人的意义的时候,他才会拍拍脑袋想想"为了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然后,如蒙田所说:"能做出选择的就让他选择,无法做出选择时他会提出疑问. "  相似文献   

10.
李鸿章之死     
刘澍 《领导文萃》2013,(3):84-87
李鸿章知道中国局势有大变,他问英国人卜力:"我听洋人说如果北京公使都被杀了,那么列强就有权进行干预,并宣布要立一个皇帝,如果是这样,你们会选谁?也许是个汉人?"卜力感到李鸿章暗示自己想当皇帝,便说:"西方大概会征求中国最强有力的人的意见,看他认为谁最好。"李鸿章眯起眼睛,过一会儿才说:"慈禧是中国最强有力的人。"此间,孙中山派两个革命党人来见李鸿章,想让他举起推翻  相似文献   

11.
海纳 《领导文萃》2015,(8):67-68
<正>《资治通鉴》里有一个"唐太宗赐绢惩顺德"的故事。说的是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给人办事,收了二十匹绢绸。这事被唐太宗知道了,但他没有让监察部门去查办,而是通知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到大殿里开会。人到齐了,唐太宗没讲别的,直接通报了长孙顺德的受贿情况。所有官员都觉得下面很快就要宣布对长孙顺德的处罚决定了,但唐太宗话锋一转,说:"长孙顺德收受别人的绢绸,说明什  相似文献   

12.
破坏与建设     
温济泽在1929年参加革命时只有15岁。他在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时说,他入团之初,看到书刊上有"我们要破坏旧世界"的话,就跟一个同学一起晚上到一些没人的教室,砸电灯泡,抬了课桌从二楼向楼下扔。他以为这就是"破坏旧世界",一连干了几个晚上。地下的共青团支部书记找他谈话,说:"革命热情高,这是好的,但是不能这样胡干啊!"  相似文献   

13.
正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责任分散效应",破解它,需要责任明确到人。现场指定一个责任人,这个办法可以用到很多场合,比如,老人在散步时突然中风摔倒,可以现场指着某一个人说:"那位蓝上衣、戴眼镜的姑娘,麻烦你帮我打个急救电话。"被指定的人不管愿不愿意,通常都会照做。  相似文献   

14.
前段时间,北京的劲松、望京等社区接连发生多起小区居民私车被砸事件,作案者专挑新车好车砸,舆论普遍认为这与某些人宣泄仇富情绪有关。无独有偶,同期一位民营企业家的意外遇害,也与凶手极度膨胀的仇富心理有关。可以说,时下的社会似乎正弥漫着越来越浓烈的仇富情绪,这种社会集体性心理障碍其实是一种具有破坏力的畸形病态的社会心理。在我看来,对这种  相似文献   

15.
小本子     
<正>在我们这个县级市,一个人问另一个人是否已经提拔当上了领导干部,有时不直接问,而是说:"名字有没有上小本子?"体制内的人,一听就明白。小本子是指市级机关的常用电话号码本,内容主要包括全市副科局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办公电话、住宅电话和手机号码。我见过有快到"二线"的人,尽管心里失落,嘴上却自我安慰说:"好歹我的名字上过小本子了!"  相似文献   

16.
正人生两境界:一个知道,一个知足。做人就两个要求:上,能知道;下,能知足。上,能知道。"知道"最初真正的意思是:"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所以,《礼记》说:"人不学,不知道。"那么,人应该知道哪些"道"呢?第一,道不离日常生活。庄子说:"道在屎溺。"日常生活中的点点  相似文献   

17.
<正>博弈论已经成为影响非常广泛的一种思考方法,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甚至说":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了解。"人们的实践对象有两类,一类是事物,另一类则是人或由人构  相似文献   

18.
刘军 《领导文萃》2014,(4):33-36
<正>美国历史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地"合众为一"的过程。也就是说,不断地将以往被排斥的社会群体纳入体制,使各种"不安定"因素成为制度的维护者探究美国梦已经成为一个研究领域。学者解释,美国梦就是实现美国建国理想或美国人的价值观:自由、民主、平等;老百姓说,美国梦就是用诚实的劳动挣得公平的收入。两种表述乍看差距不小,但实际是相通的;没有前者就不会有后者。这对美国尤  相似文献   

19.
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有些事,只能想,不能说。因为有些事一旦说出口,被摆上台面,就可能应了那句老话——祸从口出。"骄傲"与"多言"是自古君子要严戒的,对今天的职场人来说,同样有借鉴意义。一般来说,有两种"多言"会为你惹来麻烦:  相似文献   

20.
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 我在苹果公司工作时,曾有一位刚被我提拔 的经理,由于受到下属的批评,非常沮丧地要我再 找一个人来接替他。我问他:"你认为你的长处是 什么?"他说,"我自信自己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