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素质教育必须促进学生初步社会化,社会化教育的灵魂是“立德”;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素质教育要坚持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为本,提升学生的“认识、实践、精神”要素;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现阶段要求素质教育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与教育的目的密切相关。人的素质具有差异性和稳定性。对现代人的素质研究 ,表述有区别 ,但基本轮廓一致。把握人的素质层次结构 ,指出提高自身素质的几个方面。素质教育的实施是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体现 ,其核心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三落三起”构成了他一生中最为独特、最为惑人的篇章,“三落三起”所蕴涵的思想和精神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人以情为本 ,育人应以育情为先。新的生产方式和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呼唤真正的情商教育。培养学生的美好感情就是教给他们驾驭生活、走向成功的本领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应实行三个“转向”,即由重教转向重学 ;由说理为主转向情理交融 ;由传授知识转向发展智能。这三者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 ,综合运用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出发,阐述了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在新时代环境下所面临的重要任务。高校文科实验室对推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却面临着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定位狭窄、管理体制缺失、形式单一、各部门协作不够等问题。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应该转变观念、科学定位、创新模式,以实现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它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关系紧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素材可直接为德育教育提供内容。第二,语文教学与文化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可以促进学生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第三,语文教学与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关系密切,通过“因材施教”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9.
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 ,是成才的重要因素。语文教育应着眼于人格的塑造、能力的培养 ,着眼于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人的个性。语文学科必须扎扎实实地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培养健康的情感和审美意识 ,把教语文与教做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李芳菊 《南都学坛》2000,20(1):90-91
合格的大学生不仅要扎实的掌握科学知识,掌握一门技能,而且要具有做人的能力。大学生的做人能力包括:分辨是非能力;实践能力;与人相处能力;创新能力。高校对于大学生以上能力的培养需要艰苦细致的工作,应从重视对大学生的爱心教育,培养协作能力入手,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人相处能力,进而培养和提高其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法治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包括法治知识的承载途径和法治人格的培养途径。总要求是实现设置该课程的目的。课程教学方法包括专题讲座法、学生积极参与法、案例剖析法、实践感知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社会主义法治教育应当成为目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大学生法治素质教育主要适用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是非法律职业能力教育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文化建设的基本宗旨是以人为本 ;文化建设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主持人播报新闻,"说新闻"的主持模式强调人的主体性.记者型主持人实践着主持人是最好的记者这一理念,知识化和平近的交谈风格成为主持人的新特点.不同的主持人具有不同的基本技能的结构模式,主持人的明星气质受到观众和主持人的双重关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影像文化大潮,强烈冲击着文艺生态,一些传统文艺品种的自下而上受到了严重威胁.20世纪的戏剧就是在大潮冲击中争生存、求发展的戏剧.为些,戏剧界在三个方面展开了探求,首先,重新认识并强化了戏剧的独特性,从而立定了脚跟;其次,重新认识了发展与继承传统的关系,发展必须在批判地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第三,郑重研究了戏剧与观众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观众是戏剧的命运之神.认识的新突破,实践的新创造,不仅使戏剧活了下来,并有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习惯与习惯法的概念及其两者的关系是长期以来我国法学界尚未厘清的问题。通过一些实例说明,在中国现当代,这两个概念所表达的内容是相似的和接近的,没有实质性差别。因而在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体系中,只有习惯的概念,没有习惯法概念。现代一些关于习惯法的研究,其实质指的是习惯。习惯法更多地是表达一种历史性概念。同时,针对习惯到底是起补充作用还是优先适用的问题,指出习惯的适用须以法律和政策缺位为前提。习惯的优先适用只能作为例外,且须依法律之规定。最后在如何看待习惯的生死存亡问题上,表达了习惯是一个自然生长的过程,也有一个自然消亡的过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罗贯中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罗贯中创作的杂剧与小说相互比较、印证的角度 ,论证了罗贯中的社会理想是由君仁、臣贤、民乐等层面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太平盛世安乐蓝图。从接受与创造二者关系的角度 ,论证了罗贯中写作《三国志演义》是多层面接受之集大成与万方为我用之新创造的辩证统一。从其创作过程所面对的各种矛盾的角度 ,论证了两把评价尺度的矛盾统一 ,忠义道德观念的冲突整合 ,意识与潜意识的表里互渗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淡化传统的欧洲语法的范畴和框架,对汉语主语、谓语、主谓句的特点以及汉语语法基本单位功能的特点。进行了较为自由地讨论,并和英语语法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史学史三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讨论中国史学史的三个向来有争议的旧题:中国传统史学与中世纪统治学说的相关度;所谓经史致用式的道德反思命题,与中世纪主流史学的相关度;倘若从历史学属于人文学科的特定研究对象之一的角度,它本身在中国的历史进程,怎么写,写什么,才算较为近似地映照中国史学已经消逝和尚未终结的整体面貌.旧话重提,无非为了自己NB341清问题,期使中国史学史的讲授或撰述,不再陈陈相因.  相似文献   

19.
《广义政治论》一书提出了“社会政治”、“主体社会主义”和“人民宪政”三个概念。对它们的理解,“社会政治”应体现为非阶级斗争的政治、大众的政治和非意识形态的政治;双重转型背景下的主体社会主义是一种政治经济制度,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为政府培育市场、政府实现市场所无法实现的社会公平、国家保持适量的国有经济并使其保持效率;中国缺乏西方式的宪政传统,但中国以“三个代表”为特征的执政理念比西方的宪政更为积极,更有利于实现人民的利益,人民宪政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宪政道路。  相似文献   

20.
研究吐谷浑文化对了解丝绸南路、青海历史等具有重要的价值。都兰曾是吐谷浑活动的中心地带,现存热水血渭古墓是吐谷浑的重要文化遗存;吐谷浑治下的霍尔人为当今土族的重要族源;与吐谷浑相关的白兰地望当在今都兰一带,与汉代的"白狼"和元代的"白兰王"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