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应试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升学 ,其核心是淘汰式的片面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则不同 ,它切实反映了基础教育的本质 ,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发展学生个性 ,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审美等 ,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在各方面打好基础。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 ,它首先要承担的任务是根据大纲要求 ,通过听、说、读、写训练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但是 ,…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 ,是知识成为主导力量的社会。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就必须使学生步入社会后 ,能够独立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 ,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 ,中等专业教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就业教育或岗前培训教育 ,它同样需要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方向 ,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为目的的素质技能教育。一、转变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随着近几年高等教育的发展 ,中专的生源数量和质量也出现了滑坡现象 ,中专教育走入低谷。显然 ,固守中专教育只是一种就业教育或岗前培训教育的观念已不…  相似文献   

3.
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教育目的的两个方面 ,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即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和“做事”。教育高校学生“做人” ,应当是教育他们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有良心的正直的人 ;教育学生“做事” ,主要是使学生做到“严”、“勤”、“立”。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校文科教学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文科既存教学模式是一种知识型教育,其理论基点,是建立在农业社会的经济基础上的。这个时期社会的总体知识有限,而百科全书式的大家在这种经济形态之下成为可能。当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特别是信息社会,知识的获取手段与来源是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方便与丰富。这样的社会所要求的人才就不是那种知识的仓储者,而是懂得如何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与创造新的知识的人。因而现代教育将决不能是被动式教育,而只能是一种“知识超市”,或知识的“猎场”。这种时代的变革也应带来我们教育观念与文科教育模式的根本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做人教育、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只有围绕着这一核心而展开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规格多样性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科的滥觞所在,为新文科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历史文化基础。从精神内核看,新文科建设从时代、主题和策略三个方面延续了新文化运动的价值追求,两者皆怀“国之大者”,都以应变求新为目标、以思想文化为焦点、以高等教育为阵地。面对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族振兴、实现现代化和学科完型三大历史未竟之业,新文科建设应从被动跟跑转向主动引领,从本土传统迈向国际现实,从精英科学走向大众知识,切实回应“家-国”与“体-用”、“中-西”与“古-今”、“科-玄”与“雅-俗”等重要命题。在打造和谐的、民族的、时代的、世界的新文科过程中,掀起一场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新文化运动”,助力中国现代学术文化革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新,激发现代中国先进文化创新和推动人类社会共同文明更新。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是面向 2 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大学教育应更加重视对学生人格、知识、能力的培养。思想道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其根本宗旨是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要扩大德育的内涵和外延 ,引导学生在学、思、行三方面下功夫 ,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8.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头等大事,必须要科学的教育理他的论作为指导。陶行知一生积极从事教育改革。致力于教育实验,力求提高全民族素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实践是素质教育思想与实践模式的典范。研究他的素质教育思想,可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一、培养“真善美的活人”——弘扬人的主体性 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只会教学生死读书。它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生活力,使学生成为书呆子、“书架子”,成为知识的奴隶。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陶行知从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的立场出发,根据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实际需要,提出真正的教育应该培养“真善美的活人”。他认为,旧教育是“死教育”,是培养“死人”的教育,生活教育是“活教育”,是培养“活人”的教育,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具有主体意识、独立个性、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的“活人”。 陶行知认为“活人”要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书育人,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思考,怎样去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在培养目标上要立足于成"人"教育和素质教育,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最根本的目的是把大学生教育成"人",使学生懂得人为什么活着,活着为了什么?也就是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智、有理念、有理想的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  相似文献   

10.
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就是要将“应试教育”向“教育教育”转变,文科高等教学教育要通过数字思维的培养、数学哲理的启示、数学精神的濡染等多方面来提高高校文科生的综合素质,切实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