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雪波小说中的生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玫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1)
蒙古族作家郭雪波叙写沙漠的小说,从人与自然、人类与非人类关系等宏观视野,关注日益严峻的草原生态问题。并在文学的叙事中为自然和人类日益荒芜的内心探询出敬畏与回归自然等救赎之道。与欧美生态文学相比,由于当代文坛生态思想资源的纷纭繁复,加之环境文学的定位,郭雪波小说不同文本在原因追溯与救赎之道探询的价值判断中,时有飘移与对话。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末朝鲜族文学的变化中,最为突出的是作家意识的开放性和主题意识的多样性以及意识倾向的变化。本文主要论述了意识倾向变化中的反封建意识、悲剧意识和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理论探索和构建的过程始终立足于近现代中国的现实发展。本研究通过对意识观念萌生、文化历史溯源和社会现实观照三个方面的历时性梳理,试图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发展和完善的基本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工作的认识和新时代民族思想指导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内在凝聚成为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基础。在中华民族的现代性发展过程中,不同媒体的话语叙事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有独特的内在传播逻辑。机构媒体兼具权威性和拟人性双重风格,在传播叙事中强化国家整体性。平台媒体的技术赋能,也强化了议题的交流讨论和用户的具身体验。内容生产者利用自媒体进行个人叙事,更多主体参与到中华文化的主动阐释和书写叙事,传递民族独特性。中华文明是在互相学习、吸收、融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文化和而不同,各有特色,各民族在遵从各自的民族认同的同时,又始终秉持共同的价值认同。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不同的媒体话语叙事中得以发展、强化,技术的发展进步为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们进行民族话语表达和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的表演和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末朝鲜族文学的变化中,最为突出的是作家意识的开放性和主题意识的多样性以及意识倾向的变化。本文主要论述了意识倾向变化中的民族寻根意识、人性意识、平民意识、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虎文化叙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发展轨迹来看,虎叙事从先秦至明清,经历了形成期、发展期和繁荣期三个阶段,深植于各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王权一统和秩序建构、抗争意识以及虎信仰与儒家思想共融是虎叙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典表述;对当代虎故事文本的行政分布、族群传承和故事类型的考察揭示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兼具历史的延续性与现实的发展性。虎文化叙事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巩固集体记忆、共铸民族品格和强化国家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终指向是对共同祖先的认同和尊崇,以及由国家一统与抗争意识带来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及道德风尚良好的大同盛世。对虎叙事这一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和思考,将有助于增强各民族价值观念的同一性和共同性,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7.
8.
中国现代浪漫小说的怀乡是向并不存在或业已逝去的理想境界注目凝眸,以抒情笔法追寻与展现自然人性之美,以想象另一个桃源世界来表达对于现实社会的抵制与否定.以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为例进行论述,认为郁达夫的怀乡体现着从儒子到名士的转变;废名、沈从文两人回首乡关时的理想家园同中有异;萧红则以向童年回眸的形式开始怀乡之旅.这些差异反映了浪漫评论小说作迥异的文化身份及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9.
护士慎独意识的伦理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桂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5(2):154-155
慎独修养在护理工作中有着特殊的伦理道德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培养良好的护士慎独意识,才能使护理质量真正得以提高,同时护士的精神境界也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
凉山彝族史诗《勒俄特依》中藏、彝、汉一母同胞三兄弟的想象和描述既体现了对血缘的认同,同时也投射出了地缘空间的认知。在千百年的西南族群生存生产生活中,相互之间的血肉相连、地理空间分享形塑了史诗创作人群的认知和感悟,在史诗中表达了彝族的自我溯源。《勒俄特依》通过兄弟的隐喻来表达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多民族或多族群逐渐形成了血脉亲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从土地孕育生命到生命的挽歌,端木蕻良的小说展示了生命从生到死的一个轮回,呈现出浓郁的生命意识。顽强的生命活力,大胆的反抗精神,强烈的求生意志,悲壮的流浪情怀,浓郁的悲剧意味,构成了端木小说生命意识的内涵,凸现出对生命的深刻体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各民族古代神话中有许多关于“多民族同源”的叙事,其母题类型主要是多个民族为“同一个母亲”或“同一个物”所生的兄弟姊妹。“同一个母亲”和“同一个物”成为连接相关民族的同一源头,而这种多民族同源叙事又成为连接其内部之间手足关系的精神纽带。“多民族同源”母题类型的神话叙事,显然包含着“中华民族是一家”的最初的朴素思想意识,并且这一同源叙事结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从神话走进真实的历史和现实。那么,这种多民族同源叙事背后的基本逻辑和真实历史怎样,又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这正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生代藏族作家次仁罗布小说的苦难与救赎之叙事模式的文本分析,阐释次仁罗布作品所体现出的关怀底层民众的生活困境和精神世界、关注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以表达其深重的民族情怀和民族文化忧患情绪的文学品格,凸显其忧深愤广的人文反思和重构,以及其作品体现出的民族化与去民族化交织的写作范式.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女性文学家,由于其生长在意识觉醒的年代,所以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很多的传奇女性,在这些女性中都体现出一定的女性觉醒意识,这也体现出了张爱玲自身的女性意识.本文主要通过对张爱玲文学作品的分析来阐述其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5.
谈回族研究中的性别意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回族社会“男性中心”观念导致了妇女的“边缘化”及对妇女问题研究的忽略,而女性研究队伍的薄弱则加重了回族学研究中的性别偏见。这就需要在回族研究中引进性别的观点,即从性别角度分析和研究中国回族社会。这将是一种理论创新,并可以弥补以往研究中的“性别盲点”,使回族研究事业沿着公正、科学的方向寻求更高层次的拓展。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族历史上是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哈萨克族在长期与草原接触中创造了独特的草原文化.其文化中有很多相关生态环境的风俗习惯.通过这些风俗习惯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达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形成要保护与利用自然界,让自然界为己服务的朴素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广西田林县福祥村黄氏宗族为例,从族谱、祖茔和宗祠的壮族祖先叙事中,揭示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分。壮族祖先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互构关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场域和展开过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型塑着壮族祖先叙事。在当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的背景下,对包含祖先叙事在内的民族文化加以合理引导和传承发扬,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开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觉醒与培养:全球化与中国青年文化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永富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4):141-146
全球化给青年文化意识的觉醒和培养带来新的挑战.在多元文化视野的冲突与融合中,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理论基础,努力成长为"四有"新人,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是每一个中国青年必须具备的文化意识和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直是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主流意识形态叙事的精神主脉和审美旨归。第十二届民族文学“骏马奖”获得者彝族作家吕翼的中篇小说《冤家的鞋子》和《马嘶》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彝汉青年乌铁和胡笙在乌蒙山区的个体生命经历与情感恩怨变迁,及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投身抗战洪流,抛弃前嫌、团结一心抵抗敌军,成为生死之交的感人故事。小说通过书写乌铁和胡笙的故事展现了彝汉人民从族际交往到生死交融的生命历程,在“恋歌”与“史诗”的交汇中实现了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在内蕴上的共融性,集中体现出作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审美精神诉求。小说丰富和补充了少数民族文学的抗战叙事,赞美了我国各民族普通百姓伟大无私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