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前人们对音乐文学内涵的界定莫衷一是。把音乐文学放在其产生与发展的总进程中加以考察,通过对其演进轨迹及其文化内涵的全面审视,可以这样认为:音乐文学是音乐与文学的交叉学科,凡是表现音乐内容的文学作品均属音乐文学。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无字的文学,文学是有字的音乐"。优美的音乐旋律,蕴含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可充分运用的教学资源。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音乐,发挥音乐的巨大感染力,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3.
<正> 一文学与音乐,是共生于社会生活土壤中的两朵奇葩。它们渊源有自,相互升发,文学给音乐以内容,音乐赋文学以华采。越原始的时候,越处于初级形态(如民间文学)的时候,它们的联系越紧密。荷马的《伊里亚特》,中国的《诗经》、《楚辞》,还有少数民族的史诗,汉族各地方的说唱文学,皆证明着这一点。加上汉语本身具有较强的音乐性,更长于抒情、写情。纵观中国文学发展史,各种文学形式几乎都与音乐有联系,尤其在先秦至隋唐时期,诗赋歌词都是可以吟唱的,汉语文学在这时表现出强烈的音乐性。  相似文献   

4.
时下,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已被广泛运用。音乐与文学之间息息相通,交相辉映。读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均可借助于音乐加以传达。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音乐元素,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音乐与时间、音乐与表演、音乐与欣赏、音乐与戏剧、音乐与文学具有密切的关系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音乐艺术的审美特质。作者认为 ,除了人们常常论及的一些特征之外 ,音乐艺术最突出的特征 ,应该是审美欣赏的重复性和重构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文学/小说的音乐化?关于文学/小说音乐化或音乐性现象,能否在定义与类型学的阐释上进行理论规范,从而避免"印象主义"的随意研究,赋予这一现象以更深广的历史意义?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先给出小说音乐化的定义,继而为音乐-文学媒介间性形式与音乐化文学/小说定位,最后做出类型学实践,区分出文学/小说中的显性音乐主题化形式与隐性效仿音乐形式,以及通过联想引用的声乐唤起形式。  相似文献   

7.
美国非裔作家拉尔夫·埃利森和俄罗斯文学批评家米哈伊尔·巴赫金都是被边缘化的思想家,他们的边缘身份成就了他们各自的文学批评思想。有着正规音乐教育背景的埃利森,成功地将美国黑人音乐中的呼应模式运用于文学创作中,赋予了黑人音乐更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巴赫金则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中,看到了将音乐理论运用于文学创作的巨大潜能,并确定了一种风靡于整个人文科学领域的对话主义。边缘化可能成为理论的温床;音乐可以成为文学和文化理论的催生剂;埃利森文学叙事中的呼应模式与巴赫金文学批评中的对话理论或内在对话过程既有相通之处,也有相异的一面,它们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人类思想交流方式和生存模式,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对两者进行比较,可以深化埃利森的文学思想研究,凸显埃利森对美国文化研究的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8.
从“安史之乱”以后唐代社会对西域音乐的批判,可以窥知西域音乐在唐代社会的流行程度,而按时间顺序概括各个时期其流传的不同特点,又可以发现西域音乐在唐代流传的最大特点是“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对那些源自西域音乐的唐乐府曲调的改造上,由此西域音乐完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并在唐代乐府文学中绚灿盛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9.
余华是中国当代先锋文学代表作家之一,其创作风格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很大变化,音乐是其风格转变的重要契机。可以说,音乐扩展了他的视野,引发他对苦难主题的思考;音乐提升了他的创作技巧,为叙述找到了新的途径;音乐沉淀了他的情感,深化了表达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艾青是极少数把“诗”与“歌”区分开的现代诗人之一。诗更通画,强调意象的新异,歌词更通乐,强调语言的流畅动听。诗可以有更多的内心独白,歌词却需要更多地面对听众,使倾诉与倾听同步共鸣。歌词是需要包含诗意,又富有乐感的双重愉悦。一首好的歌词应该是带有音乐特色的文学美和闪耀文学光彩的音乐关,集文学美与音乐关于一身。艾青创作的歌词尽力做到表达意旨的准确性、抒情状物的生动性、造成形象的鲜明性、搏动情绪的感染性、节奏旋律的和谐性。现代歌词以其通俗性与大众化特征影响着中国的新诗,乃至20世纪文学革新的思想理念与艺术取向。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靠文字传达情感,而声乐是靠音乐传情。一个优秀的声乐学习者,必须注重培养个人的文学修养。只有真正做到音乐与文学合而为一,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诠释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12.
从古至今,音乐与诗歌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且一定时代的音乐形式必然与其时代的诗歌相适应。在文学形式、文学体和裁语言形式等方面,音乐对诗歌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认真地研究音乐与诗歌的关系,是当前中国音乐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应具备音乐、美术、文学三种艺术素质,其中,音乐素质包括唱歌、弹琴及舞蹈等三个方面内容;美术素质包括绘画与手工制作等两个方面;文学素质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这是因为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良好的文学素质不仅有助于音乐、美术素质的提高,而且许多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其歌词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诗、词,文学贯穿于音乐、美术创作的全过程.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音乐与美术专业的技术技巧,还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素质,从而得以更好地胜任幼儿园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4.
美育可以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透彻的理解力。高校可以从音乐、文学精品、自然和人文景观中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 ,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从音乐文化交流史的视角考察先唐西域音乐东传所带来的音乐文化的革新及其与文学演变的关系。西乐东传的过程也是其与汉地音乐广泛融合并同化为新“华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南方音乐文化优势得以凸显,奠定了以南方音乐为主导的艺术格局。汉魏西乐东渐对乐府歌诗影响深远。六朝胡戎乐东传不仅推动了南北歌诗的融合,也为音乐文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艺术土壤。先唐西乐东传与民族融合、乐制更迭、佛教东传等密切相关。先唐西乐东渐丰富了中国音乐的艺术内涵,催生了新的音乐文化和文学,也为音乐和文学的唐宋因革奠定了艺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文学和音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从欧洲文学和浪漫主义音乐的产生、发展历程依稀可见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传承、扬弃,古典主义的理性和保守被浪漫主义的个性和激进所取代。本文从浪漫主义文学与音乐发展的几个阶段剖析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揭示了它对现实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词作为音乐文学,受隋唐时期新音乐的影响.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到隋唐之际,逐渐形成三种主要音阶,下徵音阶主要在南方音乐中使用,北方较多使用清商音阶,三种音阶并用于俗乐"二十八调".唐以前南北文学存在明显差异,作为音乐文学的词也同样存在南北差异.盛唐之后歌舞伎乐的衰落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促使歌舞伎乐向小型化乃至脱离舞伎发展,促成了填词风气的兴盛.词在初起时,存在着南北两大体系对立的倾向,在对立与融合中,词体的发展由受宫廷音乐文学的影响,逐渐转变成以南方色彩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吴歌形成、流传于江南吴语文化区域,因其独有的水乡民间文化风情和草根文化特性而深受大众喜爱。音乐是吴歌的本源形态,吴歌需以音乐形式传播和延承。吴歌不但音乐极具魅力,且唱词文学亦个性鲜明。史上官方和文人的吴歌辑录,造成了唱词文本与音乐文献的分离,促成吴歌实现了文学艺术流变,为吴歌文化的传播、演进、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弘扬吴歌文学辉煌成就的同时,不应忘记音乐才是吴歌生存之根本。唯有维系音乐和文学的统一,吴歌才有望继续其历史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音乐的过程与文学的过程各有自己的特点,其中最本质的区别是,文学展开的是客观世界的过程,音乐展开的则是主观世界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音乐与文学从产生的一开始就是结合在一起的,随着社会分工的发生以及人类精神文化的不断发展,音乐与文学逐渐分离开来形成不同的艺术门类。但是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相互借鉴是艺术发展的一个规律。我们分析音乐中的文学因素对于我们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音乐等门类的艺术规律、艺术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进行音乐方面的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实践活动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