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教师阅览室读者阅读心理与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校图书馆教师中文阅览室的读者特点和藏书特色 ,分析读者阅读心理 ,并主要从他们阅读图书的目的性强与弱两方面心理进行阐述。最后 ,重点剖析了由读者不良心理产生的阅读行为 ,进而阐明了读者心理与行为对读者服务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析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心理阻抗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德育工作者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实际效果很不理想。本文从影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心理因素———心理阻抗入手,分析了心理阻抗的概念,产生的主、客观原因。针对心理阻抗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消除心理阻抗、提高价值观教育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针对读者服务过程中出现的相关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在读者服务过程中要重视对读者心理问题的缺陷研究,提出了馆员提供成功心理服务的情感因素以及心理服务中的工作艺术,从而使读者服务的质量得以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读者是编辑工作最根本的对象,是编辑工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读者,图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无法实现。了解、研究读者心理是编辑必备的基本素质。编辑必须根据读者心理来开展编辑工作,策划选题,编辑书稿,适应读者,吸引读者,进而引导读者,繁荣出版事业  相似文献   

5.
阻抗是当事人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反抗性、不服从、不接受或不配合治疗、缺乏治疗动机等心理现象。本文对阻抗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产生阻抗的具体表现,分别探讨了阻抗产生的当事人和咨询师方面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阻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工作要重视读者阅读心理的研究.读者在阅读中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如读者的兴趣、阅读动机、阅读目的等,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工作的效果。图书馆要根据读者不同的心理状态来制定和改进读者工作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7.
分析和研究读者心理有助于科学地总结为读者服务的经验,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可通过分析不同读者的心理需要、阅读规律以及探究读者不良阅读心理和行为的成因,有针对性地做好自己的服务工作,以提高为广大读者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浅议心理疏导治疗中的几种阻抗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总结了心理疏导治疗中各类阻抗现象的表现形式、特点及其危害性。识别和正确处理这些阻抗现象,能够极大地提高心理疏导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读者心理需求对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读者的心理需求进行分析发现,读者的心理需求包括求知、求实、求新、求精、求美及认同心理。为了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科技期刊编辑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创办出深受读者欢迎的特色期刊。  相似文献   

10.
让馆员、大学生读者和教师读者满意是高校图书馆应该努力达到的境界,本文根据图书馆管理实践阐述了实现这"三满意"的一些具体措施,指出馆长要营造让馆员满意的氛围,强调馆员应加强大学生读者心理研究,提出对专业课教师和进行科研的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层次服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英汉语言心理的视觉差异对英汉语言迁移运用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目标语使用者要积极关注英、汉民族心理文化上的差异,洞悉两个民族由于心理习惯的不同而导致的联想差异,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促进正迁移现象的发生,回避负迁移现象,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丽娘如镜——对明清时期《牡丹亭》女性阅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牡丹亭》是女性热爱的文学读物。女性阅读《牡丹亭》常常带有感性的、情绪化的体验,她们以假为真,把剧中的杜丽娘当成了现实中的真实人物,并将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情感与之进行比较、对照,在感情上带有浓重的"卷入性"。女读者甚至化身为杜丽娘去体验她的感受与痛苦,因此常常会引起强烈的心灵震颤。这主要因为《牡丹亭》符合了女性读者的期待视野。杜丽娘对爱情的渴望反映当时社会环境下每一个闺阁少女内心隐藏的情感,女性读者通过阅读杜丽娘看到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并进而发现了自身的容貌美和青春美,产生了朦胧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发病率升高的状况,本文着重分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指出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挫折,以及社会和个体等因素是心理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提出了大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和矫正,以为全社会重视,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是预防和矫正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符号消费现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符号消费"现象日趋蔓延,追求符号意义的消费使大学生陷入消费主义和拜金主义的窠臼,消解精神生活的神圣,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及心理问题,使大学校园变得浅薄、庸俗和放纵;"符号消费"现象的产生有其特殊的社会文化机制和心理机制,是当下异化的消费世界的真实写照,揭开符号消费的本来面目,有利于大学生回归消费的真谛,重建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一般读者为对象,分析文学文本阅读的基本心理活动。理解是读者进行文学文本体验阅读的关键环节,它并不是以逻辑分析为主的期待性意义为旨归,而是一种以直觉为介质、以情感为主要心理反映的阅读状态,而在理解发生的同时,读者伴随着阅读情境,心境常常被唤起,从而引发阅读结束后的反思和再体验。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陈旧生活方式的灭亡是喜剧得以形成的客观基础;喜剧主角中所表现的人物是历史的丑角,体现了人的非本质;喜剧是一个不断解蔽启真的过程,其中充满了思想性和智慧性;从喜剧艺术的审美心理而言,喜剧艺术更多的带有愉悦性,迎合了人们趋乐避苦的心理本能;就喜剧艺术的审美效果而言,喜剧艺术的本质还在于它的可笑性.  相似文献   

17.
《坠落的人》是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德里罗创作于2007年的"9·11"定义之作,被《泰晤士报》称为献给"9·11"之后纽约和坠落者的一首圣歌。在这部作品中,德里罗细致地描写了恐怖袭击对普通大众所造成的强烈心理冲击以及他们如何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从分析这部作品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和其他角色不同的特征入手,来透视其中暗含的后"9·11"民众疗伤方式,能够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灾难带给美国社会和民众的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8.
许多研究者对于读者需求问题的发现和描述主要着眼于现象,难免使之琐屑和散乱,这就需要我们再从本质上加以深刻、简洁而有序的概括和厘定,即让这些具有共同性和联系性的现象都分别在本质属性上得到属于类的明确昭示:“真”是读者本质需求的基石,“善”是读者本质需求的核心,“美”是读者本质需求的极致。  相似文献   

19.
学习者在阅读文学作品及一般的报刊文章时的创造性及想象力是不同的。不同的学习者可以从同样的语言文字中“读出”不同的意义,因此,阅读无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