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迁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家和文学家,《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和文学著作,这些是大家都清楚的。但是司马迁有没有史学理论呢?对他的理论应该如何评价呢?这些往往被人们忽略。张大可同志编写《史记论赞辑释》主要就是为了帮助读者认识这方面的问题。他认为司马迁有一个“完整的史论体系”,最集中、最明显地表现在“论赞”中。作者的这一见解和论断系统地表述在本书前面两万多字的序论中。在这里,作者把司马迁那些对于天人关系,对于人类社会各部门、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对于历史古往今来的发展变化,对于作为一个历史家在如此纷纭复杂的事物和史料面前应有怎样的态度和原则,以及他自己为什么要采用这由五部分构成的纪传体等有关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2.
《史记》寄兴悠长,笔法多姿。司马迁善于在叙事中借细节描写、主干外的侧笔等以寄寓微旨。作者还善于借论赞之间的对比、论赞与正文的互相发明等手法寓以微辞。此外,篇目的编排也可见出其褒贬抑扬。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深膺屈原为臣之德能,以屈原为其心中理想的人臣模式。该文以列传、世家中的论赞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两方面论述了司马迁的臣道观:一是臣道的基石———志洁;二是为臣之能———谋智。由此,来挖掘司马迁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的广阔而深远的灵魂境界。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不仅为我国古代历史著作和传记文学树立了典范,而且也为我们现在研究人才学提供了宝贵资料。诚然,司马迁没有留下人才学方面的专论,但他通过记叙历史人物和太史公论赞,已经表现出在人才问题上许多精辟的见解。这些见解突破了传统的世俗观点,显示了他对社会生活和各种人物的深刻洞察力。尽管他受到某些局限,但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他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概括和总结,他的人才观同他的进步历史观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很多东西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5.
骈文是由传统散文发展而成的一种特殊文体,讲究对偶、藻饰、用典与声律等四种形式要素。它萌芽于先秦,生长于两汉,形成于魏晋,成熟于六朝。这一发展过程正是通过对四要素的追求一步步实现的。它不仅可以通过传统散文的骈化得以完成,而且可以通过史传论赞的骈化呈现出来。《史记》论赞句式灵活,长短交错,参差不齐,属于典型的散体形式。《汉书》论赞稍加雕琢辞藻,句式较整齐,四言句增多,趋向骈俪化。《三国志》论赞的句式更为整齐均匀,词义亦并列对称,排比句、对偶句较常见。《后汉书》论赞颇为讲究文采与对偶,初步注意到音韵,形式趋于完美,骈化倾向更明显。《宋书》《南齐书》及《魏书》的论赞不但句式整齐,而且讲究声律、用典,不少篇章都属于成熟的骈文。  相似文献   

6.
《货殖列传》是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的经济史传,它在我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货殖列传》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我国古代第一篇系统论述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专著,并以此为内容形成了司马迁的货殖学说。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同他的史学思想一样是自成一家之言的。本文试就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体系——货殖学说进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史通.论赞》篇为中心,从刘知几对"论赞"的命名入手,集中分析了其论赞观的四个方面,进而探讨该篇中所体现的刘知几的著史思想,最后又从"太史公曰"及论赞源流的角度对篇目中值得商榷之处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8.
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两人争夺天下,司马迁称之为平乱诛暴的统一战争,史称楚汉相争。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汉中对策、下邑划策、成皋对峙、垓下决战的描述,反映了项羽凭的是力、善于征战,而刘邦凭的是智、用谋略取胜,最后刘邦集团谋略智计战胜了自矜武力的项羽集团。  相似文献   

9.
前四史论赞文体演变与时代论议风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四史论赞文体演变与时代论议风潮密切相关.<史记>论赞风格、内容与当时论政、注释经书的热潮紧密相连;<汉书>论赞孕育于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其时称引经书相互论难的风气对<汉书>论赞的形式和内容影响深刻;<三国志>论赞以当时的才性论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后汉书>论赞实际就是笔写的论析名理的辩词.前四史论赞之所以具有其它正史论赞难以企及的艺术魅力,与浸染时代论议风潮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西汉时期三位不同阶层的有代表性的人物董仲舒、桑弘羊和司马迁的义利思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析和评价。作者认为,在上述三人中,司马迁的义利思想可说是最为“平民化”的,它顺应了人们的求利欲望,努力使人民富裕起来,并希望政府鼓励人们从事包括工商之类的“末流”在内的经济活动。这些都是司马迁义利思想中闪光之处,值得肯定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左传》是研究春秋史的重要典籍,是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左传》不仅具有史学价值,还有文学价值;不仅对当时社会,亦对后代产生了重要影响,“君子曰”论赞就对为后世史学论赞奠定了基础。本文基于对《左传》“君子曰”的摘录、梳理、分析从“谁之论”、“如何论”、“论什么”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2.
《报任安书》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以及《史记》撰写情况的珍贵资料。任安获罪的经过直接关系到司马迁对任安的态度,《报任安书》的写作时间和司马迁受宫刑后忍辱苟活的目的,这些对正确解读《报任安书》以及司马迁的心路历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中的论赞诗或赞美、或讥讽、或感叹,泾渭分明地传达出叙述者的感情倾向.论赞诗的插入虽然中断了情节的叙述,但是增加了感情强度和对接受者刺激的力度,契合了接受者的理性审美需要,是作者"依史以演义"叙事意图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14.
蒲松龄在《聊斋自志》里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这大概是《聊斋志异》的成因之一。《搜神集》是我国志怪小说的滥觞,而《聊斋志异》则是《搜神记》的继承和发展,它把志异小说推向了难以逾越的高峰,成为古代短篇小说的代表。应该说,《聊斋志异》在作品的内容上是借鉴了《搜神记》,但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上却大大地超过了《搜神记》,例如作者在篇末精心撰写的“异史氏曰”,就是一大特点。我们都知道,西汉的司马迁做过太史令,所以在《史记》的“论赞”中用了“太史公曰”,为后来的修史者所沿用,成为古代史书的体例。而《聊斋志异》所写的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史记》,是祖国文化遗产中一部不朽的优秀作品,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因为它不但是一部史学名著,同时也是一部感人至深、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本文仅就司马迁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谈几个问题。《史记》的人民性与现实性《史记》是我国古代具有强烈的人民性与现实性的传记散文。它反映了从黄帝到西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叙述”“评议”“说明”三种基本文篇类型出发,对《史记》“太史公”和《汉书》“赞曰”进行归纳比较,得出两书“论赞”最大的差别是主观和客观的差别,前者以某些方式加强“自我”评议,而后者则努力保持评议的客观性。《史记》发展出了“亲身涉历”“自我感受”“想象假设”三类特殊评议模式,有别于其他史书的评议方式,是在主观化因素催动下产生的特殊语体形式,可视为司马迁为强化“自我”而采用的篇章语用手段。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了众多历史人物,其中一部分是执法者,诸如相、理官、廷尉、中尉、太守、都尉等。在这些人的传记中,史迁记述了他们执法的事迹,表明了作者的评判,发表了深刻的见解。从这些传记,不难看出司马迁本人的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18.
《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虽说最终归于失败,但展现给人们的项羽是一个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司马迁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写失败,又不以成败论英雄。正是从这一创作意图出发,司马迁通过典型的情节和细节,从项羽的勇武、谋略、情感等多角度精心刻画,使得人物性格极为丰满,栩栩如生。只有抓住这些特点,才能准确地把握这篇佳作的精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传记,古单称之为“传”,它是特指以记述人物生平事迹为中心的文章,所以又称人物传记。大凡写得比较成功的人物传记,又往往带有某些文学色彩,因而又称之为传记文学。传之名,渊源颇远,早在春秋之世,就屡屡出现。但那时所说的传,只用于解经,而不用于记人,它与后世所说的传或传记,是毫无共同之点的。以记述人物生平事迹为中心的人物传记,比较晚出。一般都认为始于汉司马迁的《史记》。但从司马迁创为列传后,传记在体制和形式上又有所发展。我国古代传记,大抵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史传,一是通行传记。这里所说的史传,有别于先秦解经的史传,而是专指史官所写,编入正史中的人物传记,凡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均属此类。所谓通行人物传记,是指一般文人士大夫所为,未载入史册的一般人物传记。通行传记,既包括别传,也包括自传。清姚鼐在《古文辞类纂序》里说:“传状类者,虽原于史氏,而义不同。刘先生(指刘大櫆)云:古之为达官贵人传者,史官职之。文士作传,凡为圬者(指韩愈的《圬者  相似文献   

20.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集中体现了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宗旨。《史记》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司马迁关于义利的思想尤为丰富、深刻。《史记》人物形象的精心塑造体现出司马迁尚义、重利、义利并重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