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宗财  董家魁 《学术界》2007,(6):223-227
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徽商的文化情结是明清徽州文化商人的主要成因.徽州文化商人有学术著述、艺术爱好、实学研究和古玩收藏等类型.他们对文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和士商融合等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明清徽州家谱编修与徽商在近6个世纪的时间里相互影响。徽州家谱通过编修活动宣扬了良贾何负闳儒的理念,为徽商的经商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家谱的编修使徽商名垂后代成为可能,从而演化成为一种内在追求。家谱的修撰还为徽商子弟参加科举考试提供了重要的凭证,使他们能够通过商籍顺利入仕。在家谱成为徽商发展不可或缺因素的同时,徽商也为家谱的编修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明清徽州家谱编纂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江南成为全国商品粮需求最大的地区,执商界牛耳的徽商在利润的刺激下,积极从事粮食的转运、销售活动,成为江南粮食市场的主力军,徽商的经营活动,满足了人民对粮食的需要,稳定了江南的粮价,促进了江南粮食市场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丁希勤 《船山学刊》2012,(3):155-159
随着明清帝国的建立和地域版图的重新划定,明清的地域文化往往被重塑成一定的原型模式,晋商与徽商就是在此时兴起的两大比较活跃的商帮势力。二者都受到各自日益朗化的地域文化原型白虎和玄武形象的影响,从而形成一股强劲的商业伦理,成为促进两地商帮兴起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徽商作为明清时期最著名的商帮之一,其市场伦理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学术界对当时的商业活动的了解,而且对现实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明清徽商的市场伦理以徽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为视角一文主要通过对徽商结交官府、向政府申诉、子弟入仕的三种维权方式的阐述,对这些维权活动进行分析,讨论其是否有利于市场的健康、稳定、是否有利于徽商在市场上的长远发展。维权方式是维权意识的一种体现,而维权意识则是现代市场伦理的规范之一。  相似文献   

6.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湖广及西南各省是江西移民的主要输入地,也是江西商人的主要活动区.当时中国的矿业,多集中在湘西及西南,矿业遂为江西商人的主要经营行业,并成为明清时期中国西南地区开发的重要因素.当时矿业有五种经营方式:个体开采;个体采矿,官府或商人组织冶炼;商人组织采矿和冶炼;官府组织采矿和冶炼;官府招商采矿.江西商人均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徽州与景德镇相毗邻,两地历来联系密切。百姓交往频繁。徽州与景德镇一地的商业贸易历史悠久,远在唐代即开始了茶叶、瓷土贸易。明清时期,由于徽商的崛起,流寓景德镇的徽州人更多了。并在这里建立了会馆.他们的活动不仅促进了该地商业的繁华,也为景德镇瓷器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商人会馆大量涌现,这是商帮形成的重要标志.商人会馆是各商帮活动和展示自我的根据地,凡会馆建筑、会馆的文化活动及其倾向在某种意义上都具有了一定的广告功能.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徽商集团拓展壮大原因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徽商的商帮结构、文化底蕴、经营方式三方面入手 ,探析徽商集团拓展壮大的原因。认为“贾儒相通”观念的确立是徽州人现实地走向商旅之途的关键环节 ,明清社会商品经济的发育及其产生的需求“拉力”为徽商打开了发展空间 ,而徽州和徽商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 ,是徽州商帮迅速扩张壮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差异与互动:明清时期苏州与徽州的市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州与徽州 ,前者地处江南水乡平原 ,后者地处江南山地 ,明清时期 ,两地市镇同步勃兴、联系密切却又各具特色。本文拟对苏州与徽州的市镇进行比较 ,进而探讨在不同历史地理、区位条件下两地市镇分布、结构与功能的差异 ,以及两地市镇的互动关系与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具有儒者气质的徽商与书画艺术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开始研究翰墨、收藏书画、刊刻书画等方面。徽商之所以热衷书画艺术,其原因主要有徽州的文化氛围、徽商“贾而好儒”的文化品格、明清时期愈演愈烈的收藏风尚及其徽商雄厚的财力支持。反过来,书画艺术也对徽商产生了深远影响:书画艺术促进了徽商的文化修养;徽商以书画为媒介,便于其在经商中左右逢源,从中获利;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一批珍贵的书画作品;为书画家艺术创作制造了良好的条件。徽商与书画艺术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明清徽商与新安画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安画派的形成发展中,徽商起到了重要的"酵母"作用:一是"贾而好儒"的徽商收藏了大批前代的法书名画,为新安画家提供了鉴赏、学习、研究的宝贵艺术资料;二是好客尊士的徽商以优雅的园林、丰厚的待遇吸引了大批书画名家蜂拥而来,从而为画友们的聚集、切磋、交流创造了良好的艺术环境;三是腰缠万贯的徽商为画家们周游四方、拓宽胸臆、广交游、会画友提供了物质保障。此外,徽商经营的刻书业和制墨业中的版画艺术和墨谱设计,也为新安画家提供了难得的营养。  相似文献   

13.
文会是一种文人的团体组织形式,在古代徽州很普遍,参加者有致仕或休假的官宦、考取功名的举人、秀才,还有未得功名的读书人。资金来源主要是靠捐助和收取会费。捐助者中以徽商最多。  相似文献   

14.
徽商与明清时期的社会公益事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卞利 《中州学刊》2004,(4):82-85
明清时期异军突起的徽商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后,积极支持和捐助社会公益事业和灾荒救济等社会慈善事业.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徽商乐善好施的良好美德,而且为徽商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获利的空间,形成了徽商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明清以来,中原地区的城乡格局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以开封、洛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体系逐渐建立,成为重要物资流通的根本保障,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抱布贸丝的交易模式。而随着商品在城乡中的快速流通,中原地区的城乡市场体系逐渐形成,分别是以重要物资集散和流通为主的高级市场,以出售初级产品为主的中级市场,以及作为过渡环节的初级市场。城乡交通体系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又促进了市场层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徽州楹联作为楹联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徽州文化的物质载体.徽商用它来指导经商,形成了独特的徽商精神.徽州楹联文化中蕴藏着徽商独具特色的"徽骆驼"精神、诚信经营的原则、"贾而好儒"的文化追求以及坚守伦理的家族观念.通过徽州楹联文化看徽商精神,可以发扬徽商文化,挖掘徽商精神内涵,准确解读徽商精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中西比较的方法,从宏观上比较明清徽商和西方中世纪商人两者参与的诉讼存在的巨大差异,分析注定徽商和中世纪商人不同命运的法律根源。  相似文献   

18.
洪江地处沅水上游湘黔桂界邻区,是历史上国家控制西南边陲"古苗疆走廊"东端的一个站点。明清时期,国家加强对西南苗疆的经营,在辰沅地区部署军事控制体系的同时也加大对苗疆腹地的经济开发。沅水流经沅州与辰州之间是一个先向南,接着转东,再折向北的"U"形大回环,其中在洪江境内又蜿蜒成一个"S"形小回转。这一地形导致水路漫长,洪江因此在军事和政治控制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同时也成为一个天然的物资交汇良港。清代以来,辰沅地区商业市场持续繁荣并向上游拓展,洪江商镇异军突起,成为国家向苗疆经济渗透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19.
“徽州女人”,广义地说来是指居住生活在徽州这片土地上的女人。作如此解.不能说错。但这又几近乎是一句废话。因为这样的话实在没有什么质量!历史上的徽州,在明清几个世纪的岁月里,徽州的女人们用自己的生命筑就了一种罕见的生命现象,这种现象是叹为观止的。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内部的伦常秩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通过制定和执行族规家法、设置排行、实施惩罚等途径,对族人的伦常关系和族内伦常秩序进行规范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维持宗族内部伦常秩序稳定的目的.在实施族内伦常秩序控制时,徽州宗族对明清封建政权制定的相关法律条文、宣扬的宗法伦理意识形态,采取主动效仿和接受的姿态,这是徽州宗族能动地适应明清官方正统意识形态的积极步骤,体现了徽州族权与明清封建政权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