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赛珍珠在《大地》中描绘了一幅中国农村的生动画卷,她对于阿兰这位中国传统女性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体系里,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来看,同样作为生命孕育者的阿兰和大地之间具有本质上的联系;虽然她们都是财富创造者,却始终无法摆脱边缘化的处境;王龙在生命尽头意识到阿兰和大地作为精神寄托者给予他的力量。这种认识里面蕴含了赛珍珠对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和谐共处的理想。  相似文献   

2.
赛珍珠是一位饱受争议的女作家,不仅长期不被西方女性主义者所承认,反而被认为是歌颂父权制度的。通过塑造《大地》中的阿兰这一女性形象,赛珍珠表明了自己作为女性主义者的立场,观点非常鲜明。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考察了赛珍珠的《大地》中女主角阿兰的形象以及从文化的视角考察了她对中国传统女性的关注。赛珍珠在作品中探讨了中国妇女的命运、地位和自我价值的问题并对她们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男性主义至上的社会观念做了有力抨击 ,对女性做了热情的讴歌 ,推动了当时及后来的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曾荣获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本论文从大地是大自然的象征,女性与土地的合二为一以及男性与土地的背离方面解读小说《母亲》,并探究赛珍珠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在《母亲》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西方社会男性主宰女性与男性主宰自然二者之间密切相关:性别压迫与自然压迫都是根植于相同的父权思想。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浮现》宣泄了一个女性主义者对父权制不满的同时又表达了她对人类文明侵略自然的担忧和对构建人类物质与精神家园的思考,从而使《浮现》具有鲜明的生态女性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6.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与生态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生态女性主义者考虑性别歧视、种族歧视、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与其他各种社会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它反对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主张改变人统治自然的思想,它批评男权的文化价值观,赞美女性本质,它反对那些能够导致剥削、统治、攻击性的价值观.电影《阿凡达》的思想与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影片解构了人类中心主义、反对男权社会、抗议现代科技对自然和人类的损毁、谴责种族主义,是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最完美的诠释与展现.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羚羊与秧鸡》表现出了对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关注。本论文将立足于生态女性主义基本理论,着重分析这部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男性与女性、男性与自然、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用以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以求引起人们对于如何看待女性、以及女性与自然界之间的联系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赛珍珠的代表作《母亲》从男性对母亲的摧残、男性对自然的疏离、母亲与自然的联结、母亲自我意识的建构这四个方面体现出关爱女性和自然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表达了作者对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呼唤。  相似文献   

9.
女性与自然的对话——《浮现》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浮现>中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反映了小说作者对女性--自然联系的生态女性主义文艺观.文中女主人公通过两个层面的旅程,即生理和心理的旅程,逐步建立生态女性主义意识.通过这一旅程,女主人公意识到男性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和统治以及女性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并力图消除压迫女性和自然的共同根源-男权制等级二元论,以求建立男性与女性、文化与自然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生态女性主义吸收了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养料,以女性主义理论为支撑点,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文化系统,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问题。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D.H.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中以生态环境和两性关系为切入点,探索自然和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同为"他者"的身份地位,进而表达对父权制世界观的否定,以及构建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完全平等、和谐生存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1.
和合思维是中华和合文化传统的内在精髓和灵魂,与西方注重矛盾思维的传统相比,它以对立和谐与系统和谐为其观测视域和理论致思,体现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智慧。建设和谐文化和确立和谐思维方式,必须以继承中国传统和合思想为基础,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继承和创新的历史实践中开创中华文化复兴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日语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 ,这与民族、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我们可以从日语的表现中发现日本人与众不同的习惯、意识与思维方式。所以 ,学外语不仅要“学”,还应注意语言之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论英汉思维方式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常会遇到障碍 ,其原因多种多样 ,而思维方式的不同应是一个重要因素。了解这方面的差异无疑有助于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本文讨论了英汉两种思维方式 ,并对各自的渊源作了对比分析。两者之间尽管不乏相似之处 ,但差异十分明显。从总体看 ,汉民族倾向于形象的整体综合性思维 ,英语民族则偏重抽象的个体分析性思维。  相似文献   

14.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是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这种特征的形成与赛珍珠本人的成长经历以及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中西文化论争”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赛珍珠文学思想和政治主张的描述与分析,客观地揭示出赛珍珠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外语教学中的两个层次,即语言层次和语言文化理解层次,阐述了不同文化所引起的不同思维模式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影响,并分析了知识层次在外语教学中的局限性,提出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东西方思维模式的特点 ,指出由东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引起的东西方文化层面上的差异 ,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一差异研究对于文化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尝试从对比的角度分别解读了李清照的《醉花阴·重阳》和约翰·斯坦贝克的《菊花》,分析了两篇文本中菊花的象征意义,解读了中西方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差异,指出东方人感性、托物言志和西方理性、人天对立的思维方式分别通过“菊花”呈现出来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作为网络时代产生的新兴文化范式,以其交互、共享、虚拟现实性等特点迎合了信息时代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还对传统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但同时也为社会环境、文化建设带来了诸多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思维方式是文化的体现,不仅影响语言的表达形式,而且制约句子结构。中西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导致了汉英句式表达的不同。中西思维方式主要存在分析性与整体性,直觉性与逻辑性,思维性与意向性,后继性与前置性,归纳性与演绎性等五个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综合分析法对武术中的四种典型运思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从而得出以下结论:有机整体运思特征使武术追求内外一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直觉运思特征使武术的传承强调意会性或不可言说性;意象运思特征则体现于"以形喻势"、"重意不重形";历史运思特征促使武术生生不息、代代传承,但同时又阻碍着武术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