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传统色彩修辞的作用下,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容色描写往往被赋予特定的角色功能。有些着眼于标识超值人物的“异貌”,有些意在暗示人物生存的穷达情境。中国古代戏剧着色的“脸谱”化特征影响及小说的人物敷色,形成了一系列相对稳定的角色化容色描写。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小说关于女性“白衣”和“红妆”两种服饰的描写包涵着对行性的修辞意蕴。作为孝服标志的“白衣”往往隐喻着“素洁”,而一贯作为吉庆象征的“红妆”则暗涉着“热烈”。同时,在《金瓶梅》和《红楼梦》等世情小说中,红、白两种服饰还暗涉着高低贵贱。另外,就审美色调而言,“白衣”通常给人以“冷艳”之感,而“红妆”则给人以“丽”之感。所有这些描写大都不是作者的信笔所至,而是在特定民俗作用下的文化生成。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小说致力于写出人物脾气的偏执性。从“五性”视角看,我们可以将《三国志演义》、《西游记》等小说所描写的人物脾气归纳为相生相克的五类:柔媚水性,厚重土性,骄纵金性,憨直木性,暴躁火性。从情绪产生的速度来看,中国古代小说常常按照“缓急”、“快慢”等属性来框定人物的脾气,并进而逐步通过人物的行为方式和言语态度来坐实。从情绪变化的幅度看,中国古代小说又常常有意无意地将人物脾气纳入到“狂狷”框架内进行描写,通过人物的言语态度将人物脾气的狂放或矜持反映出来。总之,中国古代小说关于人物脾气的描写大致符合传统文化脾性范畴,我们可以借此镜照现实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描写人物外在特征的传统性主要表现在采用传统的白描手法及去粉饰的净化修辞方面。它既与中国传统小说有一致性,同时又有自己个性化的魅力。鲁迅描写人物外在特征的创造性主要表现为:从对人物外在特征“不变”及“静态”的描写,转向对人物外在特征“变化”及“动态”的描写 从对人物眼睛“形”的描写,转向对人物眼睛“神”的刻画。在描写人物外在特征“变化”的过程中,鲁迅小说还分别采用了“对比”、“同时性勾勒”及“追溯性”三种不同的方式,不仅有效地描写出人物外在特征的变化,而且更深化了对人物外在特征的描写。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中国人善于运用戏剧语言进行思维,基于这种"拟剧"思维,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大量借用戏剧专业术语,形成一种"拟剧"批评传统.尔今,我们应当在继承这种"拟剧"批评传统基础上,借鉴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拟剧论"学说,将中国古代小说写人图景纳入到"拟剧"批评系统来重新审视.从伦常角色扮演看,以<金瓶梅>为代表的小说追摄了许多"假父、假子、假兄、假弟之辈"扮态图景,张竹坡等人提出的"真假"说已触及了人物的"真假"扮态问题.古代小说评点涉及的人物"真态"大致包涵到位的身份扮演和坦诚的任性表演两重含义.而人物的"伪态"印象则基本上是由人格面具和后台缺失造成的.刘备、宋江、薛宝钗等德性人物之所以常常给人以"虚伪"的印象.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角色扮演中始终戴着伦理面具,且其表演镜头多被集中于"前台".  相似文献   

6.
篇作者期数朱景仙11 11,.1 1.占,.占胡学富苏恒葛启进汪泽树刘剑锋‘.上1几月.‘粉碎“四人帮”的前奏曲报晓新时期的启明星 —郭小川《团泊佳的秋夭》赏析兼与谢冕、钟来因 同志商榷中国民歌的优秀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 —兼评《崛起的诗群》关于民歌的错误观点意境漫谈论马克思劳动实践观点在文艺学上的划时代意义鲁迅小说的心理描写论析试论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外貌描写人物结局的处理 —读鲁迅小说札记鲁迅的修辞王鲁彦与《文艺杂志》秦郎笔下饶姿态底事轻警“女郎诗” —评秦观诗《三国演义》与《堂吉诃德》 —兼评夏自清的“中国古代文学不…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在他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论述中以及在他的杂文中,反复地论述了一个文艺创作中的重要的美学原则,概括起来,就是“美恶并举”、“美丑泯灭”。在一九二四年,他在西安作了题为《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的演讲,对于《红楼梦》说了如下的话:“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  相似文献   

8.
金庸小说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这也是金庸小说作为新派武侠文学的代表作的主要特征。关于其作品中的古典文化部分,前人已有论述,但关于其中的现代性文化特征则少有论及。金庸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化成果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时代作家,虽然其作品描写的是古代生活,人物基本按照古代社会的规则处世,但同时也具备很多人文精神的风格,所...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小说关于女性容貌描写的植物化比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奎 《南都学坛》2004,24(5):74-77
自宋元以后 ,中国古代小说的女性容貌描写逐渐出现了以“花”、“柳”等植物为喻象的倾向 ,这意味着以藻饰女性容貌为快意的世俗文化心态已渗透到小说文本之中。这种女性容貌描写的植物化比拟既建立在原始的“诗性的”隐喻思维基础之上 ,又吸取了传统诗词以及戏曲以植物喻人的经验 ,创造了一种以隐喻象征为特点的诗意韵致。同时 ,中国古代小说女性容貌的“植物化”喻象的特点是“可观”、“可餐” ,是男性作者在性别错位的社会里对女性容貌所进行的满足自身欣赏欲念的误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每一步,都融合着象征的因子。以神鬼世界构筑人间寓言的模式,象征功能指向现 实、道德、伦理、社会的价值意蕴,以及追求单一对应的透明影射思维方式,是古代小说象征的特点。古代小说象征 对现代小说的象征生成有着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国传统语言哲学入手,从"名与实"、"规定与描写"、"和谐与征服"、"暗示与明确"几方面评价了中西翻译理论,主张在属于象形表意的汉语和属于拼音文字的西语间的翻译转换没有必要全盘引进,而应该中西合璧,采取描写多元的翻译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关于父母子女、祖孙和兄弟姐妹关系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法典专家建议稿婚姻家庭部分中 ,有关父母子女、祖孙和兄弟姐妹关系一章在 2 0 0 1年婚姻法修正案的基础上 ,主要增加了反歧视原则、子女亲生否认、认领子女、强制认领、父母的亲权责任、禁止使用对未成年子女身心健康有害的惩罚手段 ,以及收养关系的有关规定。将收养法并入婚姻家庭法编 ,单立一章。祖孙和兄弟姐妹作为重要的家庭成员在父母子女关系一章里专立了一节 ,并增加了有关扶养制度的基本原则规定 ,统一“赡养”“抚养”“扶养”为“扶养” ;增加了扶养的程度、方式、争议处理办法的原则规定 ,弥补了我国婚姻法缺少系统的扶养制度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回首往昔岁月描摹松江旧梦,潜入历史地表探照历史人物,聚焦都市病相刻画精神生态,施蛰存致力于挖掘人的本真生命形态,引领我们探查深藏于灵魂中的潜隐世界。在古与今、中与西、城与乡的合力浇铸下,他似一棵根系发达的植物-站在乡村与都市的边缘眺望两边的风景,立于古典与现代的接壤吸纳两处的营养,跳出左与右的阵营聆听双方的讯息。走进施蛰存的文学世界,我们会发现,他穿梭于建构和解构之间,其文学枝叶是如此鲜亮而新异。  相似文献   

14.
回首往昔岁月描摹松江旧梦,潜入隐秘王国探照历史人物,聚焦都市病相刻画精神生态,施蛰存致力于挖掘人的本真生命形态,引领我们探查深藏于灵魂中的潜隐世界。在古与今、中与西、城与乡的合力浇铸下,他似一棵根系发达的植物——站在乡村与都市的边缘眺望两边的风景,游移古典与现代的时空吸纳两处的营养,跳出左与右的阵营聆听双方的讯息。走进施蛰存的文学世界,我们会发现,他穿梭于建构和解构之间,其文学枝叶是如此鲜亮而新异。  相似文献   

15.
典雇妻女现象作为古代中国独有风俗,从其产生开始就受到官方文化的否定,并逐渐被纳入法律禁止的范围.可是,严历的法律不但没有根除这种行为,典雇妻女反而作为一种民间的风俗习惯而普遍存在.为什么法律明令禁止却收效甚微?为什么典雇妻女之风俗普遍存在而法律却显得苍白无力?这涉及到儒家传统道德的影响力,中国古代立法的价值取向,国家法律实施的效果,风俗习惯的沉积和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用法律去禁止人们为了生计而被迫采取的行为,固然会起到一定的功效,但法律的权威性必然要受到挑战,而有禁不止所带来的副作用,更会使法律的尊严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是进行课程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是根本目标。以此为价值尺度进行评价,可以得知,思想政治课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几个关系:“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文件与实践”的关系、“模式与特色”的关系、“阶段性与持续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乞丐和乞讨是现实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但其形成原因、现实表现、社会处理方法在国内外有所不同.在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对乞丐和乞讨行为进行分类处理:对于真正贫困的乞讨者要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互助体系来消除;对于职业乞讨者,则要更多地给以正面教育,使其能自食其力;对于"恶抢恶夺"的行乞者则需通过法律手段给予严厉打击.  相似文献   

18.
大学校园里的“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作为读书人的必修科目并没有被列为早期教育的专门学问。现代大学制度确立以后,大学“文学”状况变得复杂起来,出现了“专业”与“趣味”之分,“文学”已经成为大学里的重要专业或者主干课程。但大学文学教育不是要造出专门文学家,相反却要有利于其他学科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9.
深入了解高校体育场馆对外经营管理状况,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面临形势进行分析,总结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对外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利弊影响,旨在为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对外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晁补之的赠答送别诗笔墨饱蘸深情,抒写亲友离别时的感伤与慰勉,诗中常常以景寄情,借外物来烘托和渲染其内心情感。晁补之的赠答送别诗既吐露对送别之人深沉真挚的情谊,也借赠答送别诗展现个人的襟抱情怀,通过其赠答送别之作,使人从中可以感知、体察到诗人内心的情思意绪。晁补之的赠答送别诗不仅是作者社会交际的生动记录,也是其内心思想的折光和投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