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学刊》2012,3(3):2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建院来已形成了以民族学一级学科为中心,包括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宗教学、民俗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中国少数民族古典文献学、藏学、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是综合性的民族学和宗教学研究机构,目前设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少数民族经济、民族学、宗教学等4个研究室。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挂靠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管理.承担全省少数民族古籍的整理、保护和出版工作。黑龙江省民族研究学会及其9个下属民族研究会和1个民族研究部挂靠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管理。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主办的《黑龙江民族丛刊》是中文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内的民族学主要是民族问题之学,而人类学则是人及其文化的演进与阐释之学,两者不应该混为一谈,同时由于历史的关系,由人类学替代民族学也不太妥当。因此,目前最佳的方法是:在国务院学位办的分类中,把人类学从社会学的一级学科中分离出来;在教育部学位办的学科分类中,增加独立的人类学,即都把人类学提升为所谓的一级学科,并建构其二级学科。至于原在其他一级学科下属的人类学二级学科,可以并存,或逐步转到人类学的一级学科中。  相似文献   

4.
2010年4月28日,由《民族研究》杂志社、西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我校西南民族研究院、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民族学刊》编辑部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宗教、民族与社会”在我校隆重开幕。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赵心愚,《民族研究》杂志社副主编刘世哲,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沙马拉毅出席活动。论坛开幕式由沙马拉毅副校长主持。来自全国的高校和民族科研机构的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开幕式。赵心愚校长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我校一直重视民族学、宗教学研究,注重加强民族学、宗教学的学科建设,宗教学硕士点是学校最早建立的硕士点之一。建校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第三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在我校隆  相似文献   

5.
庄万禄 《民族学刊》2011,2(3):46-49,93
伴随着西南民族大学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与壮大,中国少数民族经济这一特色学科得以创立并快速发展,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多层次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经成为我校特色、重点学科之一,2008年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学科。随着西部大开发第二个10年战略和"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学科建设必须应对好机遇与挑战,做大做强特色学科,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为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6.
2011年10月29日至30日,第四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西南研究与21世纪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与西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由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民族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青海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电影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批评学、文化美学、政治民族学和影视人类学这四种学科方法是少数民族电影研究几个比较重要的研究取向;少数民族电影本体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文化性格、文化视点、文化冲突、社会功能以及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上;界定核心概念和建构理论框架是少数民族电影研究的当务之急;把握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本质,系统理性地建构其学科理论体系,是少数民族电影研究应该坚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10月25—27日,由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国家民委重点基地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研究基地、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关系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全国民族理论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暨第八次全国民族理论研究生教学经验交流会"在四川省成都市西南民族大学召开。来自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青海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16所高校的民族理论专家学者和硕士、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学的百年回顾与新时代的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学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了.这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旧中国时代的民族学、新中国前期的民族学和新时期(1978~2008)以来的民族学.在旧中国时代,中国的民族学界主要依托于西方各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在几十所大学开设了民族学人类学课程.到了新中国前期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民族学界又成为苏维埃民族学派的一支,曾为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作出卓越贡献,并为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新时期以来,在与西方学术界完全断绝来往30年之后,中国民族学界再次融入国际学术界,成为国际民族学界的一员.经过近30年的努力,它已全面开放,不再自囿于某一学派或观点,并已初步自立门户,在学术上已形成了自己的本土化特点,一个中国民族学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功能学派已初现端倪.新时期以前,民族学曾先后被称为"资产阶级学科"和"修正主义学科"而被撤销.近30年,是中国民族学学科发展最迅速,也是成果最丰富的时期.这30年的学科发展可以再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恢复与重建时期;20世纪90年代的初步发展与研究领域的拓展时期;2000年以后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0.
李跃平 《民族学刊》2011,2(1):91-F0002
2010年10月14—17日,“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十五次年会暨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双流县华阳镇隆重举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司的领导、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领导、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的领导以及来自加拿大、北京及西南各省的120多名民族学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交流、互动、发展和全球视野中的西南各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民俗丰富多彩,其部分民间习俗的形成受道教影响较深.西南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西南少数民族的民俗活动,西南少数民族的民俗盛会,都反映出道教在西南少数民族中传播的影响.论文从宗教学、民族学的学术视野,考察分析西南少数民族民俗与道教的关系,认为西南少数民族民俗的道教色彩,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文化涵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凭借西方人类学理论、古典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苏维埃民族学派、中国经验与理论研究等多元学术传统,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已经构建起一种具有本国特色的学科体系,继英国、美国、欧洲大陆、苏联等四大研究范式之后融汇成为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的第五大学术传统,并展开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逐步凝练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学、民族学理论与方法。作为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第五大传统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有如下特点:历经几代学者探索新理论新方法的成果;综合借鉴世界各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学术传统,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原则;以人民为中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配套;将历史文献资料和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相结合,具有深厚的史学渊源。  相似文献   

13.
肖坤冰 《民族研究》2012,(4):105-106
2012年5月19日至20日,第五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田野、历史与理论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与西南民族大学共同主办,由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浙  相似文献   

14.
2021年7月14-17日,由贵州民族大学、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关系专业委员会、国家民委重点基地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研究基地、云南民族大学主办,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民族理论研究生学术研讨会"在主会场贵州民族大学和分会场云南民族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散杂居民族研究已成为民族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兴热点,在实地调研与理论建构上均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为政府解决散杂居民族问题,进一步完善民族政策,维护和发展散杂居地区和谐的民族关系作出了较大贡献。但不可否认,既有的民族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都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区的汉族及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往往受到不应有的忽视。汉民族是散杂居地区的重要民族单元,加强对汉族及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调查研究,是民族学研究亟待深入的课题,也是开创散杂居民族研究新局面的应有举措。  相似文献   

16.
鸣谢     
<正>2014年"第二届民族理论与民族政治论坛"在广西民族大学成功举办,其中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生志愿者及民族和谐素质建导中心本科生团队在论坛期间采访及会议资料整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后续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除上文署名的同学,他们还有民族学专业的梁志凯、侯曙光、管海朱、邱少华、李晨媛、李彦丽、万红霞、周露,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的陈彪,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的张燕、薛丽娜,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专业的关冰、莫彬彬、李胜军、樊大陆、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散杂居民族研究已成为民族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兴热点,在实地调研与理论建构上均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为政府解决散杂居民族问题,进一步完善民族政策,维护和发展散杂居地区和谐的民族关系作出了较大贡献。但不可否认,既有的民族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都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区的汉族及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往往受到不应有的忽视。汉民族是散杂居地区的重要民族单元,加强对汉族及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的调查研究,是民族学研究亟待深入的课题,也是开创散杂居民族研究新局面的应有举措。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民族法学学科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新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构建我国民族法学基本学科和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石。本文所论述的民族法学虽然是法学与民族学相互衔接与交叉的学科 ,但该学科的内容主要是指建立在《民族区域自治法》基础之上的、关于多民族国家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规范的学说。其体系不同于过去从民族学、人类学的视角提出的框架结构 ,而是一门有别于“法人类学”、“法民族学”和“少数民族习惯法学”的新兴法学学科。民族法学作为法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是在我国不断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体现了我国民族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应当确立民族理论在民族科学中的主导地位──在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召开的“市场经济与民族问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施正一在国家的学科分类目录中,民族学列在法学门类,是为一级学科。这是否合适,暂且不谈。而在民族学科中列为M级学科的有6个,即民族学(指文化人类学)、...  相似文献   

20.
1我国的民族理论学科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以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邓小平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为基本内容和基本框架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学科。在国家学科分类中,“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做为一个二级学科列在法学门类。1989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确定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为部委级重点学科,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政策教科部和民族理论政策研究所是该重点学科单位。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理论学科经历了由创立到曲折发展的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