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省具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人文环境赋予了吉林地域特殊的文化底蕴,为我省提供了充裕的文化源流。文化产业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成为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力量。吉林文化在经济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吉林文化对经济的渗透力度不够,商品生产中的文化含量低,商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比较贫弱,文化精品较欠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具体表现在自然原因、体制原因、历史原因、社会原因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探索吉林地域特色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吉林文化是东北文化中别具特色的一大区域文化 ,它在地理构成、民族构成、经济构成和历史构成上 ,都别具一格、自成体系。吉林文化具有博采众长的包容性、英雄主义文化品格、鲜明的现代文明素质、注重团结合作这四大地域特点。而浓厚的计划经济意识、人际关系依赖、粗放经营、流动性差乃其缺陷所在。必须弘扬具有吉林特色的优秀文化精神 ,改造传统文化 ,为吉林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生活在吉林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创造了十分可观的精神文化,文学是其中最富活力的一个侧面。吉林文学在汉民族的农耕文化与北方民族的游牧文化相激相融、互动互补中,呈现出自然淳朴、清新刚健的独特风貌。吉林文学的崛起与发展,为北雄南秀、气象万千的中华文化多元辐辏、异轨齐驱的历史走向增加了合力,亟待认真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4.
区域文化与社会发展——以吉林区域文化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吉林区域文化为个案研究对象 ,从长时段角度探讨了区域文化与社会发展间复杂的互动关系。认为吉林区域文化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化进程中 ,表现出明显的“间断性和跳跃性”、“移民文化”和典型的“单位文化”等特点 ,形成了地域文化发展独特的“自性” ,对其社会发展的模式和节律产生了巨大影响。反思吉林区域文化的发展历程 ,对于我们认识吉林的“自性” ,科学地制定地方的社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勇 《重庆社会科学》2009,(12):102-104
大足是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地方。编纂《大足历史文化丛书》是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繁荣文化的需要,是对大足历史文化内涵的进一步开掘。大足历史文化具有民族艺术代表性、文化品质包容性、文化创造广泛性、革命文化传统性。  相似文献   

6.
2007年4月20日,是吉林省建省100周年纪念日。吉林省建省的时间虽只有百年,但吉林的历史却是源远流长。悠久的古代文化,给吉林大地带来了文明的曙光,厚重的历史积淀,铸就了吉林各民族的奋斗精神;民族解放的烽火指引着吉林人民穿过黑夜,在劫后余烬的废墟上铸就新的辉煌。这种独特的历史生成形态,构成吉林地域的历史血脉,形成吉林地域文化的历史色彩。我们刊发的这组文章,从不同视角回顾了吉林省的百年历程,展望了东北振兴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有深度的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有所担当;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对历史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有理性的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有所包容和借鉴。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与自强,首先表现在文化上。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就要树立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基础的理念,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同时,推动与世界不同文化的广泛融合。  相似文献   

8.
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理论列象是作为历史与文化的文学文本,而文化批评的理论平台却是文化、历史与文本的对话关系。针对当前学术界在历史与文化关系问题上的概念性纠缠和阐释性迷惘,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构想出发,对历史与文本、文化与文本、历史与文化之间的对话关系分别展开探讨,指出新历史主义在泛文化形态的文学批评中提倡的是历史与文化在文本层次的对话,而在文化批评理念中实现的是历史阐释性回归和文化主体性重建的学术理想。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考古学意义上的"文化"边界在理论上是清晰的,而借用了考古学的"文化"概念的历史地域文化或地域历史文化以及地域文化,则表达了稍显杂乱的交叉,并且许多地域历史文化的研究中存在着理论上的模糊或者混乱.文章对赵文化的概念的界定、它和"燕赵文化"、"燕文化"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赵文化的上限与下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0.
媒介文化生产与地域文化意义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文化是由特定区域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文化精神共同构成的。对地域文化意义阐释的唯历史根据和唯历史话语,忽视了地域文化结构中的现代文化元素,是一种狭隘的历史化解读。媒介文化对地域文化现代性质产生重要影响,构成地域文化现代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媒介的传播活动,造就了人类延续于今的精神交往面貌和信息传播智慧,也形成了与不同地域社会生活相对应的媒介文化特性。这些特性不断融入地域文化的整体内容中,对地域文化进行意义构建的文化再生产活动。它拓展了地域文化的意义空间,也赋予了地域文化意义新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1.
文化史的研究应该沿着两种理路拓展和深化:"历史的文化"和"文化的历史"。"历史的文化",即研究在历史的流程中民族的文化传统、民族性,包括心理结构、性格趋向、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意识等若干稳定的观念形态是如何生成、嬗变、整合、积淀、定型的,从而探寻民族的心路历程,揭示民族文化的历史个性和特质。"文化的历史"即以文化为切入点,揭示在纷繁复杂的历史变迁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是怎样互相渗透、彼此推引的真相。这两种理路的文化史研究都要求弱化狭隘的学科意识,增强开放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2.
重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品等,它积淀和凝聚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城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重庆市城市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提出保护重庆历史文化遗产和建设城市文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继承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的文化建设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先辉论断,并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目标与方向、思想保证、主要内容等有全面阐述。他的文化建设思想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伟韬  金秋  高玉侠 《理论界》2008,(3):166-167
辽河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内容丰富,是多种地域文化和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文化复合体。辽河流域是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挤压、融和,进行着不断的历史选择。古往今来,辽河的历史主角换了一批又一批,每一批都创造出别具风貌的文化形态,推出高水平的文化成果,其卓越的独创性和较高的艺术价值,使辽河流域的文化资源越来越具备了打造辽宁历史文化品牌的强大优势,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中国学术界而言,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文化语义学”是个新提法。既然为新学科,自然有诸多基本理论问题需要研究和说明。从研究对象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以基本文化概念形式表现出来的意向世界及其历史;从研究目的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话语的正本清源和话语权的拨乱反正,在逐步确立起传统文化方法论原则的同时,为传统文化研究确立起社会历史本体论;从名称含义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探究历史的文化意蕴和文化的历史源头;从思想资源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悠长而丰厚,它包括历史线索、个案范例和核心人物三个方面;从研究方法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历史和逻辑的有机统一。这些,构成了历史文化语义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6.
昌吉历史文化内容是丰富多彩、包含多样的,既有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史前文化,又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游牧文化、旅游文化等。这五种不同形态的历史文化,或在全疆独一无二,或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也少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这是昌吉历史文化之优势所在。通过对昌吉历史文化的阐释、研究和宣传,在思想上加深昌吉州各族人民群众对自己历史文化的正确认识,并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巩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创造、储存和传承历史文化资源的主要载体,人的行为模式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产生影响,从历史上看,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存在状态以世之治乱的历史环境而定.南京历史文化资源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它以六朝文化为历史起点,以吴越文化为宏观背景,饱经无数次世之治乱的沧桑之变,形成独具风格的秦淮文化或兴亡文化.六朝兴亡文化具有经济学所谓资源的价值.惟其兴亡,深藏着今天的人们对历史的遗迹所产生的无边际的多重需求,也只有南京的历史背景,才能更有效地满足国民的这种需求.南京发扬自己的历史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六朝文化,正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创造、储存和传承历史文化资源的主要载体 ,人的行为模式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产生影响 ,从历史上看 ,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存在状态以世之治乱的历史环境而定。南京历史文化资源源远流长 ,内容博大精深 ,它以六朝文化为历史起点 ,以吴越文化为宏观背景 ,饱经无数次世之治乱的沧桑之变 ,形成独具风格的秦淮文化或兴亡文化。六朝兴亡文化具有经济学所谓资源的价值。惟其兴亡 ,深藏着今天的人们对历史的遗迹所产生的无边际的多重需求 ,也只有南京的历史背景 ,才能更有效地满足国民的这种需求。南京发扬自己的历史资源优势 ,做大做强六朝文化 ,正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9.
一定地域的文化环境对一定区域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地域文化常常通过人的观念、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等文化特质表现出来,它塑造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而影响经济行为的各个环节。改革开放以来,吉林和浙江两省之所以会形成不同的经济绩效,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文化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无疑不容忽视。本文试图对浙江人和吉林人的文化特质作以比较分析,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省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郑大华 《齐鲁学刊》2006,4(2):24-29
抗战时期钱穆的文化复兴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反对清末以来一些“革新派”的史学家和思想家以西方文化为评价标准,不加分析地把中西历史文化传统与性格的不同,看成是先进(西方)与落后(中国)的区别,把自秦以来二千年的中国历史都说成是“中古时代”或“封建时代”的历史,否认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甚至自我菲薄,把中国历史文化说得一无是处,而主张对中国历史文化要有“温情与敬意”;二是对中国文化特殊性的阐释,在考察中国文化赖以产生的独特环境的基础上,就中国文化与欧洲文化在政治、经济、人生观念和宗教等方面的不同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中国文化演进过程的四期说;三是对文化复兴之道路的探索,主张以“儒家思想为中心”来接纳或吸取西方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