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防风氏神话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组织全国性的民间文学普查工作。这次普查成绩斐然,其中之一是在浙江省民间发现丰富的关于防风氏的口承资料。 北京出版的《民间文学》杂志1990年第1期发表浙江防风氏神话九则。《民间文学》编者为此写了题为《珍贵的发现》的按语,称浙江民间防风神话口承资料的发现,是中国近年来继中原的神话、云南岩画、纳西族祭天古歌之后,神话学界的又一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2.
治学补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半年前,我写了一篇《治学琐言》,发表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文史知识》1982年第九期中。后来有些来访者与来函者,说我这篇文章立言简约,某些意见,似乎应当再详细阐发。我于是又写这篇短文做为补充。在这篇短文里,我想补谈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怎样认识韩复榘这个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山东大学历史系教师吕伟俊同志写了一本专著《韩复榘》,约三十万言。我有机会先读了他的书稿。作为民国史的一个项目,我觉得这是应当做和值得做的。这本稿子新近要印行。出于著者对我的信赖,他要我在书前写一篇所谓“序”。近几年我虽然也干“民国史”这一行当,但对韩复榘这个人物还不曾下过深功夫,只能从“我  相似文献   

4.
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今年春间,我曾写了一篇短文,论证岳飞的《满江红》词并不是一首伪作,后来发表在中华书局编印的《文史知识》第三期上。该文发表之后,不久我即陆续接到一些读者来信,仍然就这一问题与我进行讨论。其中,有些人是不同意我的意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我对于前此那些持否定论者所提出的论据和论点,并未能一一加以辨正和纠驳;但多数人对我的意见表示赞同,而且还有人向我提供了更有力量的论据。这两方面的意见都对我大有助益,也都促使我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细致的考虑。现在写成的这篇《再论》,就是我在发表了前一篇短文之后,根据读者来信所提意见和所补充的资料,在最近几个月内反复考虑的一个结果。  相似文献   

5.
一天,我下班回到家,看到鞋柜有被翻动的迹象,心想大事不好,忙去找那双藏钱的皮鞋,看我的私房钱是不是被扫荡走了.果然不出所料,那双旧皮鞋不见了.500块钱呀!我搜肠刮肚写的十篇稿子的收入,这下打了水漂.这还不算,一会儿又得在饭桌上聆听老婆的谆谆教诲.  相似文献   

6.
吴庆生 《广西社会科学》2003,(12):138-139,141
1955年毛泽东主持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以下简称《高潮》)一书 ,并为此书写了 2篇序言和 10 4篇按语。毛泽东在这些分量很重的序言和按语里 ,透露了他关于中国农业合作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经典短句     
一天,我下班回到家,看到鞋柜有被翻动的迹象,心想大事不好.忙去找那双藏钱的皮鞋,看我的私房钱是不是被扫荡走了。果然不出所料,那双旧皮鞋不见了。500块钱呀!我搜肠刮肚写的十篇稿子的收入.这下打了水漂。这还不算,一会儿又得在饭桌上聆听老婆的谆谆教诲。  相似文献   

8.
王越与《满江红》词无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邓广铭同志《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在《文史哲》发表后,博得海内外的好评,对《满江红》词是否为岳飞所作的怀疑,基本上可打消了。但文中对王越是什么人?为什么他跟《满江红》词无关?论证还不够充分,我想作些补充。六十年代初,夏承焘同志写了篇《岳飞满江红词考辨》,我曾提出不同意见。夏承焘同志又写了《再谈岳飞满江红词》(见1962年10月21日《浙江日报》),作了答辨。他说:“我写《岳飞满江红词考辨》那篇小文,最初是受余嘉锡教授《四库提要辨正》的启发;后来捡得《明史》弘治十一年王越在贺兰山大破鞑靼族的记载,和岳飞《满江红》出现的年代只相差四年,触悟这两者可能会有关系。”那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夏承焘同志说:“这是明代汉族在贺兰山抵抗鞑靼族的第一回胜仗,其时间就在赵宽写这首《满江红》  相似文献   

9.
舒芜先生     
喊都没喊就没了,说都没说就走了,这是他给我的感觉。后来,仔细想一想,其实也非这样的。2008年12月30日,他在他的博客里(独角兽博客)就贴过一篇小文章:《暗暗的死与他人的歌》。在我模糊的印象里,这可是他生前发表的最后的三篇文章之一(另两篇:一篇是《论"没意思"》,写荒芜辍笔一事;一篇是《如果我是女孩》,写女性人生之难)。请原谅我全文引用,我以为它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0.
<正> 一九八○年,我应北京大学出版杜之约,写了一篇题为《谈谈哲学史的研究和论文写作》的文章,发表于该社出版的小册子《怎样写学术论文》(1981年5月第1版)上。那篇文章写得比较长,凡是那里谈过的,我都不想再重复了,这里只是继那篇文章之后作些补充。  相似文献   

11.
天人合一评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十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1985年第一期,对于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了一定的分析,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1993年,季羡林同志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天人合一新解》,引述了钱穆先生遗作《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赞扬天人合一,于是引起广泛的讨论。许多学人写了关于天人合一的文章,赞扬天人合一者有之,批评天人合一者有之,其中确有许多佳作。这些文章,我未能完全见到。近来我又考虑天人合一的问题,又有一些感想,写出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在考证《楚辞》神话地名和《离骚》三次飞行的时候,思想还比较保守。我以为古海就是西皇或西王母之国,是昆仑文化区的展延,是战国时代人们所向往的乐园。现在这几篇已经发表的论文收在《楚辞新探》(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和《楚辞的文化破译》(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里。但有两个问题始终萦绕  相似文献   

13.
茅盾,不仅是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中国神话学的奠基巨人。他在二、三十年代写的《神话杂论》、《中国神话研究初探》(收入《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楚辞与中国神话》,《关于中国神话》、《读<中国的水神>》(收入《茅盾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是探讨神话学理论的专著,是“企图在神话领域内作一次大胆的探险”,“实在是开荒的性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序》)茅盾的中国神话学理论迄今还没有人给予认真的总结和评述。本文力求系统全面地在评述茅盾的中国神话学理论方面作一些探索和考察。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夏炎德同志的推荐,我在山西《晋阳学刊》上发表了“言心哲自传”。写这篇自传的主要用意在于抛砖引玉,引出较好的自传,为我国社会学界树立较好的楷模。我认为“吴文藻自传”是符合我的心愿的。这篇自传不仅打印得很好,而且在叙述上和英文的排印上都很完备,没有遗漏和错字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一自“五四”时期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之后,反映无产阶级的生活斗争就成了中国革命文艺的一项迫切任务。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五四”时期描写工人生活题材的作品数量还极少,也没有揭示出无产阶级的时代风貌。至三十年代,这种文艺创作状况得到了迅速的改变:描写工人生活题材的作品数量剧增,思想内容也带上了鲜明的时代色彩。这在新文艺创作领域,不能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的历史现象。 描写工人生活题材的创作的活跃景象,在一九二八年以后的革命文艺刊物上有着突出的表现。例如,《太阳月刊》(一九二八年一月至七月)共出版七期,发表作品五十篇,写工人的占十九篇;《新流月报》(一九二九年三月至十二月)共出版四期,发表作品十九篇,写工人的占五篇;《拓荒者》(一九三○年一月至五月)共出版五期,发表作品五十九篇,写工人的占三十七篇。这种创作现象,在某些进步文艺刊物上也有一定的反映。象《文学》的第一期上,发表作品十九篇,写工人的  相似文献   

16.
<正> 释《影的告别》鲁迅写完《秋夜》以后几天,又写了《影的告别》。如果说,《秋夜》是通过各种自然形象所构成的一幅秋夜的图画来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那么,《影的告别》则主要是借“影”的独白来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情绪。高长虹曾经回忆道:“我初次同鲁迅见面的时候,我正在老狂飙周刊上发表幻想与做梦,他在语丝上发表他的野草。他说:‘幻想与做梦光明多了!’但我以为野草是深刻,他说了他象所译述的kupoin 的一篇小说的主人翁,是一个在明暗之间的彷徨者。我没有看见那篇小说,但野草的第二篇影的告别便表现得很明白。”(《走到出版界·写给彷徨》)  相似文献   

17.
谷德明同志精心编选的《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终于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先前也有一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选》,内收50个民族(包括一个未定族属的苦聪人)的252篇神话,內容丰富,色彩绚丽,不久前我编撰的《中国民族神话词典》,对此书多有取材。我编写的这部词典,走的自然是广义神话的路子,因而视野较阔,取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0月1日,王鑫彪先生在《子归》网站(www.zigui.org)发表了一篇题为《牛为什么天上飞》的大作,其中有一段文字论到我与丁来先先生的笔墨官司。这场讨论源于丁来先先生的一篇大作《教授们,你们过得太舒服了》。我在大学教书,  相似文献   

19.
丁玲《意外集》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在丁玲三十年代的作品中,《意外集》是比较不为人知的。她说这个集子里的作品是“在极不安和极焦燥的里面”写的。集子中除了附录的《莎菲日记第二部》、《不算情书》和《杨妈的日记》写于她被捕以前外,其他几篇,包括《松子》、《一月二十三日》、《陈伯祥》、《八月生活》、《团聚》,都写于一九三三年四月她被国民党反动派绑架幽禁的三年间。这些作品有小说、速写和报告文学,也有属于抒写个人生活与感情的日记和书信体的散文。她在序中还说到自己很不满意它:“我实在不希望读者花钱来买我这本书,我汇集起来不过作为我自己的一个纪念。我以后大半还要写文章,也许写得更坏,但将不写这一类型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五五年,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写的《“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的序言和按语》,是一篇伟大的历史文献。毛主席在这一著名著作中深刻揭露了胡风反革命集团组成反革命派别进行反党活动的罪行与特点,为我们在社会主义时期识别和战胜一切暗藏在革命阵营中的反革命派别提供了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