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本位:高等职业教育新课程观的实践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现行的"知识本位"的课程模式、"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和"人格本位"的课程模式的比较分析,阐述了"就业本位"课程观的优异性、先进性、全面性,具体分析"就业本位"的课程观的内涵及特点,着重阐述了"就业本位"的课程观的理论依据、现实意义、实施要求、预期效果,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进行了全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近代山西在阎锡山主导的"权力本位"乡村建设模式之外,铭贤学校将自身发展与乡村建设相结合,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学本位"乡建模式。这一模式针对近代处于快速衰败中的山西乡村,以悲天悯农情怀为鼓舞,依托学校农科专业的建立,在吸取其它乡村建设流派长处的基础上,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发现乡村问题,再辅以农业技术推广缓解乡村生存危机,同时在乡村建设中注重提升农民地位,吸引农民积极参与,逐渐形成了"科学本位"的乡建模式。这一模式某种程度上弥补了阎氏"权力本位"模式的缺陷,为近代山西乡村变革做出了有效的探索,也促进了学校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权利本位”理念下的教师专业自主权特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不仅是一个价值范畴,还是一个关系范畴,教师专业自主权的享有和行使状况受权利、义务、权力三者关系的影响。"权利本位"理念下的教师专业自主权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合性、权利与权利的平等性和权利对权力的优先性。随着"权利本位"理念在我国的兴起和提倡,教师专业自主权会从应有权利和法律权利走向实有权利,落实到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成为教师实实在在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越来越看重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改革应该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培育"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明确"核心技能+专业证书"的教学思路,注重培养以口头和书面交流为重点的商务英语运用能力,强化实训模拟和校企合作,建立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考核与学生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九年一贯课程”的实施,台湾地区青少年道德教育统整、融入各学习领域,进行合科教学。其改革突显能力本位、协同教学、实践认知、弹性灵活的特点,但也存在内涵不清、价值中立、传统道德缺失、专业不符、融入路径不详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不可操控和缺失。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索和创新有效的外语教学模式,尤其在个性化、协作化教学的实质、机制、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等基本问题上进行研究探讨。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传递知识为目标的“填鸭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本位、素质本位”教学模式转变。通过多维教学,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丰富大学英语教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后,在西方"语言论转向"的启示下,中国当代诗学以"怎么写"的形式本体论视阈,将语言的生成与转换推向了诗学研究的核心位置,深入推动了中国传统诗学的当代转型和意义建构。兼有作家、批评家、理论家多重角色和中国当代诗学主角身份的王蒙,立足"汉字性、书写性、文言性价值取向"的汉字本位和汉字多样精神文化生态基础,提出了文字的本源性,语言的神性、超验性和先验性和语言先于人生经验并限定人的思维等语言哲学神学诸多观念,并深刻阐释了字本位与音本位、汉字和拼音文字在抑制与宽容方言文化、思维方式及现代化等诗学语言内涵,对诗学语言作出了形上思考,确立并建构了诗学语言本体论立场和话语形态,从而深化拓展了当代中国诗学语言本体论研究,为在新世纪重建中国诗学提供了独到视角。  相似文献   

8.
我国实行的是以专业划分为基础的高等教育模式,即专业本位体制。专业划分乃至社会行业分工是弥补人类能力局限的科学创举。大学专业本位表现为以专业类别为培养平台、专业技能为衡量标准、专业身份为取舍依据。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高教专业本位培养模式出现了一些偏误,存在专业功利化、专业异化等问题。正确认识专业本位的合理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及其句本位语法思想,就现代分析哲学的角度来看,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黎先生的句本位语法,是从句子这一思想的表象出发,去发现"一种语言底普通规则",这与现代分析哲学创始人弗雷格的思想十分相似。黎先生的"实体词"与"述说词"的说法,具有较大的普适性,不但适合于汉语这种词根语,而且适合于羌语、却隅语等黏着语。"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是对语言现象的正确描述,是"词性相对论",它本质上是语义取值问题;以外延词和内涵词、外延词品和内涵词品的原理来阐释词性相对论,不但不觉得该理论没什么不妥,反而觉得它是超越时代的杰出见解。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是以主体为本位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主体本位教育观.本文从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联系论述了提出主体本位教育观的历史必然性;从主体本位教育与社会本位教育的区别与联系揭示了主体本位教育的本质内涵;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论述了如何确立主体本位教育观.  相似文献   

11.
创作观的确立是文学创作的先决条件。作家有什么样的儿童文学观,决定其作品的主体内涵和审美追求。创作观作为文本的灵魂,对文学传播内容的立意、选材和文本建构有指导作用,也决定了传播内容能否受到接受者的欢迎。人类对"儿童"的认识、经历了从"成人本位"到"儿童本位"的漫长转变过程。新时期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突破最为重要的一环是要打破旧有文学观的禁锢,从塑造儿童心灵的角度不断探索儿童文学创作的新领域,为现代儿童心灵的建构做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只有理性与价值的整合,才构成人的存在的充分表征,"个体本位"的确立应该具备这样一个双向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围绕加强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职能本位回归的问题,运用实证分析等方法,探讨了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回归职能本位、明确监督重点、转变监督方式和加强队伍建设,把推动"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作为落实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职能本位回归的有力保障,这也是推进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创新的接榫路径。  相似文献   

14.
宏观意义上的文化模式乃是对人的自由的观照与体认,相应地,文化进步的实质就在于人的自由的增进和完善,文化模式的历史变迁则表现为"自然本位—群体本位—个体本位—类本位—生态本位"的价值转换。由此,当代中国文化应认清自身的历史坐标和现实方位,并为实现文化模式的现代转型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5.
儿童本位论曾给予滥觞期——五四时期的中国儿童文学以重大的影响,这已被学术界所公认。如蒋风主编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中说:“我们只要对初创时期的现代儿童文学实事求是地进行考察,就可以发现,儿童本位论几乎成了当时许多儿童文学文论的立论依据,直接间接地吸收过其中的合理内核。”这个论断是合乎历史事实的。但问题在于,当建国前许多人极力张扬儿童本位论和建国后异口同声地批判它的时候,都未对儿童本位论的内涵进行过科学的阐释和界定,致使对它的张扬缺乏分寸,对它的批判也显得无力。因此,本文试图探讨一下儿童本位论的基本内涵,及它在儿童文学理论和创作中的流变,以初步揭示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形成过程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字本位”与对外汉字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教学已取得长足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仍然处于口语课、语法课的附属地位,"随文识字"基本没有体现汉字教学的特点和汉字教学的规律,制约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为了解决汉字难学的问题,学术界出现了关于"本位论"的大讨论,而"字本位"则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种理论.本文对"字本位"理论以及其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基于美国引导游戏理论和欧美新兴的游戏本位学习理论,深度思考教师在放手游戏中的"为"与"不为"、"如何为之"这一现实问题。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为"与"不为"在本质上都是教师的专业决策,游戏背后的教师专业决策包括信念、知识、判断、支持、反思五个构成要素,以及基于充分、细致观察的价值判断,基于丰富、系统知识的专业支持和基于反思、调整的学习发展的闭环过程。为保障幼儿教师专业决策能力的提升,可通过明确多重角色、丰富四类知识、遵循两条路向等路径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翻译单位的两个阶段——"句本位"和"篇本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译单位经历了词层、句层和语篇层三个阶段,此过程体现了翻译研究从静态到动态、从形式到功能的发展趋势.笔者从语言学角度探讨翻译单位"句本位"的局限性及"篇本位"的合理性,指出只有从语篇的层面研究翻译,才能全面、忠实地传递原文信息.  相似文献   

19.
价值取向是自学考试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加强专业建设工作,全面推进自学考试专业和课程的结构调整,改革传统的学科型专业和课程模式,实现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有机融合,是自学考试专业建设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体制的人格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本位人格的法律具有两个特征:权利本位(私法)和形式主义,它们使法律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形式.个体本位人格的道德表现为信念道德和责任道德,而二者进一步演变为宗教和法律,导致道德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被"悬置".社群本位人格的道德具有两个特征:义务本位和实质主义,它们使道德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形式.社群本位人格的权利和主体意识不明确,使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十分有限.交互主体人格在自我和他人、理性和情感、权利和义务、形式和实质上既是二分的又是统一的.因此,交互主体将使"法治"和"德治"在更高层次上达到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