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列举并分析一些常见说谎者悖论的例子,对说谎者悖论中的自指与否定这两个重要概念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讨论了自指及其实现方式,以及自指与说谎者悖论产生的关系;讨论了说谎者悖论中否定的含义及其在说谎者悖论中的实现方式,以及否定与说谎者悖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悖论问题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而极其重要的跨学科性难题。近年来,对它的多维度研究已经成为哲学、逻辑学、语言学、数学、计算机科学、思维科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课题,形成了数家争鸣的局面。尤以有关“说谎者悖论”的争论为多。导致“说谎者悖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分清逻辑语义意义上的“真、假”和普通语义意义上的“真、假”。只要我们分清这两种不同语义的“真、假”,所谓的“说谎者悖论”也就自然而然地消解了。  相似文献   

3.
T-模式是塔斯基提出的与真有关的一个重要模式,即“x是真的当且仅当p”,其中p是一个句子,x是这个句子的名字.因其非常符合“真”这个词的直观而成为现代逻辑真理论的一条重要规则.说谎者悖论的产生都与T-模式或其等价式有关.所以研究说谎者悖论必须研究T-模式.T-模式包含两个关键词:“当且仅当”和“真”.文章讨论了这两个关键词在说谎者悖论及其解悖方案中的理解,以及与T-模式有关的另一条规则“(IP)规则”.  相似文献   

4.
再论说谎者悖论的消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谎者悖论是最典型的语义悖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说谎者悖论是指基本形式的说谎者悖论,广义的说谎者悖论是指基本形式的的说谎者悖论和强化的说谎者悖论。本世纪初以来,解决悖论成了逻辑学界的一大热门课题,继罗素提出用分支类型论来解决说谎者等诘义悖论之后,又出现了许多方案。但是,对说谎者悖论的解决都是不成功的,因为它们都未抓住说谎者悖论的实质问题。本文针对说谎者悖论的实质问题,就说谎者悖论的消解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面对说谎者悖论的众多解决方案时,依据一些标准对其进行分门别类,有利于把握解悖方案的整体脉络。然而,随着对意义、有效性以及语篇的新认知等都被用来解决说谎者悖论,新近发展的一些解悖方案并不能被旧的分类标准很好地分类。新的分类标准应当能够将这些新的认知考虑进来,这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厘清悖论的性质,另一方面有助于寻求更为恰当的解悖方案。  相似文献   

6.
文章试图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对哥德尔所构造的自指性命题与说谎者悖论的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究说谎者悖论形成的重要特征;二是试论证马克思的辩证方法对于悖论消解及揭示概念的辩证本性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关于说谎者悖论的“句方程”方案中可以提炼出总的看法:说谎者悖论是语言学中一种相当纯粹的代数学现象。这是“句方程”方案的必然结论。实际上,“句方程”方案全面吸收了代数学的思想成果,从基本定义开始,就是参照代数学的思想建立和展开的。而之所以可以把说谎者悖论与代数学做如此深度的连接,根本原因在于三卡悖论的发现。三卡悖论是说谎者悖论与布尔代数深度相关的无可辩驳的证据,是“句方程”方案立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9.
布里丹基于指号的语义封闭理论认为,任何命题都必须以指号的方式存在,任何以指号方式存在的命题都有两种意谓,即心灵之内的意谓和心灵之外的意谓。但仅仅通过命题的意谓不能决定其真值条件,必须考虑相关的指代;而命题的真值条件由命题中各词项的联合指代决定。以此为基础,并借助纯粹的自然语言,布里丹为说谎者类型悖论的破解提供了一种具有逻辑一致性的自然破解方案。这一方案无须对对象语言与元语言进行明确区分,而仅仅需要对以自然语言表达的悖论语句进行常规的逻辑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更贴近人们的日常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0.
真之紧缩论者可以提供一种解决说谎者悖论的方法。与贝尔的基于紧缩论的"无意义策略"不同,紧缩论的方法并不需要诉诸某种非紧缩论的意义理论去说明说谎者语句的无意义性。借助DT-原则或真谓词的可消去性特征,紧缩论的方法足以阻止说谎者悖论的产生。尽管紧缩论本身无法解决"划界问题",即无法完全确定说谎者语句是否是真正的真之载体,但由于紧缩论的方法保留了经典逻辑作为其基底逻辑,而经典逻辑的二值语义学很自然地排除了有真值但无意义的语句导致的假的T-语句,这也使得紧缩论的方法较之其他解悖方法而言是一种更为经济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和其他4条主要解决路径的对比,来确立说谎者悖论的非良基语义指称解决路径的恰当性.以对这5条路径的诊治状况的初步比较为背景,呼吁回到语言分析来理解说谎者句子.一方面从创造语言新规则的两条规则的角度,另一方面从对于两个重要的语言现象以及更多的悖论的解释力的角度,对这5条路径的表现做了对比,从而确立非良基语义指称解决路径对于说谎者句子的解决优势.  相似文献   

12.
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与次协调逻辑解悖方案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悖论观,二者在以下四个方面存在重大差异:(1)对悖论中所包含的矛盾认识不同;(2)解悖思路不同;(3)对悖论产生根源问题认识不同;(4)解悖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3.
14.
对于说谎者悖论的最初诊断都指向自我指称。然而,由于其中的自我指称的出错方式太过细微,以至于一直没有被相关研究者观察到,反而转向从其他看起来更重要的逻辑或者哲学要素上去寻求消解。从说谎者悖论的一个衍生悖论重新回到自我指称来观察,发现恰恰是一种注定失败的语义指称意图引发了说谎者悖论。  相似文献   

15.
美诺悖论在认识论上的重要之处是提出了研究起点的问题,而柏拉图和伊壁鸠鲁分别提示了两种不同的研究起点:一是灵魂不朽的存在论预设,一是προληψιζ的认识论起点.两种研究起点就其自身而言,一种是本质规定,一种是经验描述.二者的根本分歧是论证实在性和感觉实在性之争,两种实在性反映了两种探究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塔斯基宣判"自然(日常)语言"死刑,是因为他发现它内含"矛盾被证".塔斯基误把自己犯的"矛盾定义"谬误"迁怒"、"归罪"于语言本身,所以塔斯基的"层级论"应被抛弃;哥德尔和塔斯基两者的理论"相通",自然也会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7.
欧布里德的“说谎者”悖论和赫拉克利特的“亦此亦彼”悖论,两者携手挑战亚里士多得的“不矛盾律”。西方的“真值间隙”、“变值”和“语境敏感”诸方案成功地消解欧氏的一些“弱”例;但是本文的“复合命题”方案试图消解欧氏的“强”例,较彻底地表明:欧氏挑战 (亚氏的 )“不矛盾律”失败。最后,本文指出赫氏的“亦此亦彼”悖论挑战“不矛盾律”成功;但是我们为了“实用”需要而把“亦此亦彼”修订为“可此可彼”,指赫氏犯“矛盾定义”谬误,使赫、亚二氏“平分秋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