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罗兰·巴特运用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研究方法,以语言的内部结构分析为基础范式,探讨大众文化的结构及其语义产生机制。他认为大众文化中充满了"今日神话",其功能及运作方式与传统神话如出一辙。"今日神话"自始至终具有虚幻性和欺骗性,是一种语言掠夺,通过符号的三级意指系统潜入媒介,进行中产阶级意识形态渗透,旨在使其自然化和正当化,最终达到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现存的社会制度和中产阶级意识形态永久不变的目的。"今日神话"的发现及其运作方式的剖析对大众文化符号学的研究具有开拓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19世纪英国典型的社会问题就是女性问题,特别是她们的婚姻问题,婚姻是女性价值的一种体现。这个时期的文学潮流是以批判现实主义为主导,批判现实主义揭示了金钱对人性的负面影响。这个时期最具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除了狄更斯.同时还出现了大批杰出的女性作家,她们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恋爱和婚姻的理解和看法。最主要的两位女性作家是《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丁和《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丽·勃朗特,这两部经典巨著都是通过主人公的爱情和婚姻,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抨击了现存社会的不公平、腐败和痛苦,以此来讽刺资产阶级丑恶的一面。本文旨在通过《傲慢与偏见》和《呼啸山庄》这两部作品来分析这两位作家婚姻观的相同与不同。  相似文献   

3.
对资本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解是马克思展开其资本批判的前提,也是我们研究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必须首先弄懂的问题。马克思对资本的思考是从对国民经济学家的批判开始的,又本质地关联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在马克思看来,资本的本质也就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而其起源则是资产阶级社会制度的确立。因此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也就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批判,进而,他呼唤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一) 在狄更斯所有的作品中,《双城记》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历史小说,写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和伦敦的历史事件。他以现实主义作家的见地和勇气,揭露批判了大革命爆发前,法国贵族的残酷暴虐和荒淫无耻,反映了法国城乡劳动人民困苦艰难的悲惨生活,从而正确揭示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历史原因。且不论狄更斯对这场革命有无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5.
文学接受是影响文学创作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老舍小说题材的选择深受英国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影响。狄更斯和老舍分别把创作定格在自己所熟悉的城市--伦敦和北京,并把下层市民作为自己的创作对象,反映现实黑暗,揭露社会问题,并加以批判、抨击。  相似文献   

6.
赛珍珠和狄更斯创作中的基督教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赛珍珠和狄更斯都生活在信仰基督教的家庭,基督教是他们价值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基督教在他们的创作和生活中又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体现为一种基督教精神,这种精神主要体现为众生平等的博爱情怀和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实践辩证法是对传统辩证法的批判即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在抽象的理论层面完成了辩证法的精神性的运动.然而,这种运动是对现存事物的维护.马克思实践辩证法正是切入现实之中,对现实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是以解构性为基础的辩证法,他以“否定的”批判性将马克思对于社会制度的现实批判转向对文化的现实批判,从这一角度来看,马克思是阿多诺辩证法的过渡和历史逻辑发展的一个理论环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是一个思想革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经济学、哲学等理论体系和大众意识的批判 ,形成了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基本方法。第一 ,马克思创造性地建立起科学的实践观 ,并把它作为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出发点和最基本的原则。马克思认为 ,意识形态的批判归根到底是一种实践的批判 ,批判的目的在于从实践的维度揭示意识形态维护现存社会的实质 ,揭示意识形态维护的现存世界所存在的真实矛盾 ,并通过实践促使现存世界革命化。所以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当然 ,马…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是一个富于批判精神的斗士。在他的一生中,曾以哲学(心)为武器进行批判,挑战一切旧哲学;以经济学(笔)为武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反思,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革命结论;以科学社会主义(拳头)为武器进行批判,参加革命斗争实践,启蒙广大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建立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新社会。  相似文献   

10.
狄更斯以睿智深邃的眼光洞察历史的面貌,从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历史事件中汲取艺术素材,创作出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作品,塑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其目的是展示干预现实的一种创作态度,并藉此折射社会历史状况。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的作家,狄更斯没有放弃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探询,他对人生和历史的激情抒写,心系国家的忧患情怀,以及主体在突破、探求和审已中的反思意识与超越精神,都是其历史意识的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11.
建构和谐社会的社会幸福要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人文、资源、环境和社会制度发展各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并考虑到社会各层级人的理想与追求。对社会幸福标准的提升,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而对社会幸福的态度,则折射出社会文明程度和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诉求。和谐社会的幸福度评价指标体系正是基于个人体验与社会评价的基础上而建立的。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做出的杰出的贡献,充分地反映出他忠实地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祖国的强盛和人民幸福贡献毕生精力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他把这种社会责任意识与社会改革实践结合起来,创建了反映中国现代管理特色的责任制度,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现代管理思想,在实践中对深化社会改革发挥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共同富裕是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有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基。他认为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必须以社会主义为其制度安排,以人民利益为其价值标准,以消除两极分化为其关注重点,以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为其突破难点,惟此,才可能实现这一理想追求,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但他并不明确实现共同富裕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战略,并且错选了一条仅重公平、不顾效率的同步富裕发展之路,其结果虚幻并苦涩。所以,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有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论玄学与谢灵运山水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宋是玄学的鼎盛时期,随着宋文帝对“四馆”的设立,玄学一跃而成为了当时的“官学”。玄学助长了当时社会的归隐之风,使诸多文化精英将目光投向了山水田园。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问世的谢灵运的山水诗,乃具有明显的“玄言特色”。而采用“三段式结构”进行创作,在诗中“言必称玄”,则是谢灵运山水诗受玄学影响所呈现出来的最为明显的特点。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之“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的说法,并不符合山水诗发展的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5.
艾思奇毕生致力于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哲学走出课堂的先驱者。70年前,他适应时代需要,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大众哲学》,开创了哲学大众化之路。《大众哲学》产生的深远社会影响,充分显示了哲学社会科学所具有的重要功能与作用。他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和他“战士和学者”的宝贵品格分不开的。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这种品格,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本文分析和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及其与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立足中国社会现状,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托马斯·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上的不朽地位。小说主要揭示了在以威塞克斯为典型代表的英国宗法制度下农村社会惨淡阴森的解体过程,描写了在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下这个保持着古老秩序的宗法制度社会从稳定到动乱,从繁荣到衰亡的历史,反映了破产农民的理想和追求、痛苦和灾难。小说具有不同程度的悲剧色彩。作者通过叙述《远离尘嚣》等五部小说包含的悲剧性主题的发展过程“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来揭示哈代思想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容闳是中国留学美国的第一个大学毕业生。“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是容闳毕生的追求。从率领幼童留美,完成“中华创始之举”,为社会转型提供一批栋梁之材;到引入“制器之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国外引进成套先进设备,为近代机器制造业奠基;再到同情太平天国起义,参预戊戌变法维新,促进辛亥革命,走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前沿———容闳的认识与实践,表明他一生追求光明,与时俱进,无愧为中国近代化的卓越先驱。  相似文献   

19.
推进和谐库区建设实现三峡移民安稳致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迁建区,三峡库区特殊区情决定了构建和谐库区的特别重要性,能否实现库区和谐稳定,能否实现移民安稳致富,事关三峡工程成败,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加档提速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使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使库区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实现移民安稳致富、构建三峡库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努力实现移民安稳致富和库区经济振兴,发展是解决三峡库区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库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卢曼基于信任而化解社会复杂性的论述具有科学主义特点,即他虽认识到社会存在的复杂性并提出通过建立“信任系统”来化解复杂性并简化社会生活,但他没有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正是源于人自身的复杂性,因此他试图超越人自身而在纯理论的层面建构“系统化”的信任连续体——从“人格信任、系统信任到信任的信任”就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样他之“信任理论”就得之于思辩的精深却失之于具体社会生活的无关性,总之是因为他没有认识到社会生活过程的辩证存在与“复杂性”自身与人之间的辨证关系。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在现代社会中对“技术理性”的坚持必须与对“人文理性”的坚守相统一,顽固坚持“技术理性”就会再次陷入“理性崇拜”的老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