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8 毫秒
1.
洪武元年 (136 8)明军攻取大都 ,元朝灭亡 ,元室北退 ,到洪武末年 ,漠北逐步形成三大集团 ,即东蒙古鞑靼、西蒙古瓦剌和兀良哈三卫。明朝前期对蒙古的政策大致为剿抚兼施 ,积极备御 ,扶弱抑强 ,分而御之。从这一政策出发 ,便出现了明成祖册封瓦剌三王 (140 9)及和宁王 (1413)的史实。瓦剌三王名号出自明朝的杜撰 ,其品级为散阶正一品 ,其中顺宁王印为驼纽金印 ;和宁王号源于元代和宁王号  相似文献   

2.
明代女真各部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本文试图通过兀良哈和兀狄哈的比较研究以揭示其不平衡性:一、他们各自的历史出发点和所处的现实条件不同·故其社会生产力水平有高有低;二、从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过渡,是衡量他们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尺度。兀良哈的农耕经济较发达,而兀狄哈仍以渔猎经济为主;三、在社会组织结构上,兀狄哈尚顽强地维持着血缘关系,而兀良哈的血缘关系已解体并从属于地缘了。因此,作者结论:兀良哈已进入奴隶社会,而兀狄哈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相似文献   

3.
阿勒泰乌梁海蒙古社会生活及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林木中百姓乌梁海,汉名异译有兀良哈、兀良罕、兀良孩、温娘改、乌浪汉、五两案、斡朗改等词。关于其词义,有多种解释,有的学者认为是蒙古语“森林中百姓”,有的学者认为是通古斯语“饲养驯鹿的人”之意。笔者在阿勒泰乌梁海聚居区调查时,据当地老人们说,“乌梁海”是蒙古语“乌仁该”之词的转音,“乌仁”是手巧、能干之意,“该”是家伙之意。因为在很久以前,乌梁海蒙古人善于打猎射箭,所以准噶尔蒙古人则称他们“乌仁该”,即“手巧的家伙”。无论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其概念的含义都体现出乌梁海部是一个从事狩猎、驯鹿的部族…  相似文献   

4.
明初建立的朵颜等三卫 ,在明宣德年间开始南迁 ,到了明废立的大宁都司地区。蒙古本部在明中后期时势力扩展到了整个辽东地区并控制了朵颜三卫 ,其中右翼喀喇沁人几乎控制了整个朵颜卫人。明末蒙古左右翼间的矛盾再次激化并发生内战 ,结果喀喇沁被左翼林丹汗打败 ,部众溃散 ,投奔了后金 ,被编入八旗军中 ;而喀喇沁统领下的朵颜人投靠后金时后金以喀喇沁的名义为他们设立了三个札萨克旗 ,驻牧在其原地上 ,即清朝卓索图盟喀喇沁三旗  相似文献   

5.
明朝初年,明廷与北元和女真各部之间的政治关系错综复杂。洪武时期、永乐时期、正统以后三个时段尤当引起注意。此间涉及了辽东被纳哈出占据,明廷降服纳哈出的过程;蒙文、蒙语在各民族交往中的作用;明廷、阿鲁台、卫拉特蒙古贵族之间的斗争;阿鲁台、脱脱不花、孛来、毛里孩对三卫和女真地区的经略。明廷在女真地区建立的众多卫所及女真诸部的发展壮大等内容。明廷与北元的长期对抗战争是满族得以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蒙汉文史料.对有关朵颠卫者勒蔑家族史实进行考述,认为,朵颜卫右都督朵罗干男脱火赤就是达延汗手下大臣郭尔罗斯部托郭齐实古锡;花当次子把儿孙即扎鲁特部巴噶遗塔布囊;朵颜部众中除了有兀良哈人以外,还有郭尔罗斯、扎鲁特等部;东部蒙古诸部首领经常到影克及其长子长昂营“祭天”或“祭神”,乃是月伦太后的斡耳朵祭祀。  相似文献   

7.
蒙古民族从中原退居北方以后,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分裂成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三大部分.此时南方强大的明朝正走向衰落,东北女真民族正在迅速崛起,建立了后金政权.漠南蒙古正处于后金、明朝之间.后金和明朝为了在互相对抗之中占居优势,都设法争取漠南蒙古作为自己的同盟者.而对于漠南蒙古本身来说,要想生存下去,也需要联合一个强大的势力.漠南蒙古、明朝、后金这三大政权之间开始了征服与被征服的激烈斗争.较量的结果,“恒不肯服属于人”的漠南蒙古,归附于后金.漠南蒙古最终归附于后金,这是蒙古民族当时的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以及后金和明朝所采取的措施交相作用的结果.除此之外,文化上的因素在漠南蒙古归附后金的过程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元代蒙古王室与畏兀儿亦都护家族联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元时期,畏兀儿亦都护率先归附蒙古国,成吉思汗使其尚公主,并列为第五子。蒙哥汗在位期间,亦都护家族卷入蒙古汗位争夺的矛盾中,与蒙古王室的联姻关系受到一定的影响。经过几位亦都护的努力,到火赤哈儿的斤时,又重新恢复了联姻关系。蒙古王室与亦都护家族基本上世代保持着联姻关系,一直延续到元朝的灭亡。通过联姻关系,畏兀儿人成为蒙古统治者重要的政治、军事盟友,为稳定西域的局势、征服中亚以及南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古蒙古语读音规则的影响 ,蒙元时期具有“马夫”之意的兀剌赤常被转写为哈剌赤而著入元代及后世载籍中。哈剌赤一词的释解也随之众说纷纭。其实 ,汉字音写的哈剌赤与兀剌赤实即同一词之不同转写。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古蒙古语读音规则的影响,蒙元时期具有"马夫"之意的兀剌赤常被转写为哈刺赤而著入元代及后世载籍中.哈剌赤一词的释解也随之众说纷纭.其实,汉字音写的哈剌赤与兀剌赤实即同一词之不同转写.  相似文献   

11.
明方历三十二年(1604),正值明朝衰落不已,东北地区女真崛起,蒙古诸部割据混战之际,时年十三岁,被中原蔑称为“穷饿之虏”的“新憨”林丹,承继父亲布延的蒙古祭哈尔郊汗位。十余年后的万历四十三年八月,林丹汗三次举兵进攻明朝,从此声威大振,蒙古诸部“虏中各王,尤称桀骜”。就在林丹汗试图统一蒙古的过程中,努尔哈赤已完成女真各部的统一,并于1616年建立后金。明、后金二强对峙,蒙古的向背成为双方能否取胜的关键。蒙古诸部贵族最初徘徊于明、后金二者之间,邀功请赏,获利丰厚。当后金占领辽沈地区、割断明朝与蒙古间的通道之后,努尔哈赤以联姻、厚赏、封爵等多种形式,拉拢、诱降、控制各部蒙古,科尔沁部、内喀尔喀部等陆续投入后金廷下。但是,后金政权始终未能降服察哈尔部林丹汗;相反,林丹汗却从最初的与明争斗,转为联明抗金达数年之久。对于林丹汗何以联明抗金而不合金反明,史家从军事形势、民族关系、政治策略等角度进行过深  相似文献   

12.
“三边”与边墙 蒙古贵族退回蒙古草原及东北一带,继续统治着当地的人民,经明初朱元璋的数次打击,分裂成三部:兀良哈、鞑靼、瓦刺。后来鞑靼强盛起来。“天顺间,毛里孩为患,败宁夏总兵仇廉,自足入河套为寇掠矣。”(《典故纪闻》)天顺五年鞑靼曾大掠陕西,侵入庄浪。庄浪在兰州之北,  相似文献   

13.
大明帝国招谕杨木荅兀一事,经历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时当朝鲜李朝世宗朝,前后长达十一年。它涉及明廷与朝鲜李朝,以及建州女真诸方关系。在这次事件中,建州女真又一次遭受严重伤亡,最后一大批建州女真人冒着生命危险,倾家荡产,几经周折才逃出世代居住的故土──斡木河以东图们江以南的广阔土地,留居下来的建州女真人已不复独立存在,渐被融合。这是建州女真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杨木荅兀本为内迁开原的女真人,三万卫千户。由于不堪忍受辽东都司都指挥佥事王雄的“生事虐害”,与明廷关系决裂,掠夺开原之后,率部出走。事情…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满族是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才形成的。但是它的先世,曾以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的不同名称先后见于我国史籍。它们从很早的古代起就生息在美丽富饶的“白山黑水”这块祖国的疆土上,是一个勤劳勇敢,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到了明朝初年,大体按照生活方式和经济情况以及地区分布,把女真分为三大部,即建州、海西和“野人”。其中建州女真为了躲避“野人”女真和蒙古骑兵的侵扰,加强同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鞑靼一称有三个涵义,随着时间的差异和内容的不同:第一,唐、五代、宋、辽、金各朝兴起于蒙古之前,后为蒙古所灭的塔塔儿(tatar)部;第二,元朝以来蒙古人的异称(元朝的蒙古人并不十分讳言“达达”一名);第三,与瓦刺、兀良哈齐名,以元顺帝后裔为统治者的蒙古本部,这三种人构成了明代蒙古历史的全体。须知,三种涵义上的鞑靼乃是彼此联系的:没有塔塔儿部的强盛便没有蒙古人的兴起,蒙古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对外借用塔塔儿的名义;因为蒙古人借用了塔塔儿的名义或者因为人们对塔塔儿与蒙古的混同,所以蒙古或与蒙古近似、与蒙古有关的异族人,无不被概称为鞑靼;既然中原地区的人习惯地  相似文献   

16.
有明一代,随着明朝与北元—蒙古诸部关系的演变,明代学者的蒙元史学著作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明代前期,明朝采取恩威并举的外交策略,与此相应,出现了贯彻和反映这一策略的《元史》。以《元史》修纂为中心,出现了诸多续补、改编、补正元朝史事的著作,推动了明人蒙元史学的发展。明代中期,以"土木堡"之变为节点,明人的蒙元史学编纂发生了由战记史学作品向边镇志书的转变。明代后期,随着女真势力的崛起,明人的记述重心又发生了由"九边"向"东事"的转移,对相关蒙古诸部的记载往往附着在对女真的记载之下。  相似文献   

17.
“隆庆和议”使明朝与蒙古右翼达成了贡市关系.明朝在明蒙边境设立了若干市场,组织官民与蒙古右翼定期进行物资交换,其中尤以隆庆、万历年间的贸易最具特色,明蒙双方积极参与市场管理,确立了以互市为主的贸易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忽推哈敦是伊利汗国建立者旭烈兀的皇后,也是第三任伊利汗阿合马的母亲。她在旭烈兀西征时留守蒙古,于旭烈兀去世后来到伊朗。她在伊朗具有"大皇后"的高贵身份,并随着阿合马的即位而地位达到顶峰。她的参政和辅佐未能挽救阿合马的败亡命运,但其生平和活动为研究者勾勒出了伊利汗国前期的发展和政治的更迭。本文以波斯语文献为主要史料,通过对忽推哈敦生平事迹的全面梳理,考察了蒙古斡耳朵制度的"西迁"和皇后干政惯例在西亚的实践,并着重探讨蒙古基本法"札撒"在伊利汗国前期政治中所受到的坚持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漠南蒙古的经济结构仍是原始的自然游牧经济。其经济的单一性使漠南蒙古对农业经济有某种程度的依赖。首先就需要和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明朝进行贸易,当明朝不能或不愿意满足其贸易上的需要时,势必要另寻出路,把希望寄托于与之相毗邻的后金政权。尤其到了明朝中后期,明王朝对蒙古的互市时开时闭,为了达到控制漠南蒙古的目的,甚至关闭互市,革除赏赐。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土得不到满足的漠南蒙古只得转向后金。适值后金方兴,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漠南蒙古对农产品的需要,同时又有意识地以大量赏赐各种实物为手段,把漠南蒙古吸引过来。这些直接的和间接的经济原因在漠南蒙古归附后金的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些学者对此曾作过一些探讨,如滕绍箴的《浅论明代女真与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明代《译语》等汉籍史料和17~18世纪成书的佚名《蒙古黄金史纲》等蒙古文文献记载的考订,认为"莽晦王"并非指成吉思汗之弟合赤温后裔,而是成吉思汗另一弟合撒儿后裔科尔沁部最高首领阿儿脱歹王的长子莽晦王;莽晦王所属"冈留三营"并非指哈赤温后裔所属翁牛特、喀喇车里克、伊苏特鄂托克,而是指合撒儿第十六代世孙,科尔沁部莽晦王所属巴尔虎、塔奔、茂明安等鄂托克;明代汉籍史料所载"尔填"部及其酋"可都留"并非指成吉思汗之弟合撒儿后裔所属阿鲁科尔沁部及其领主巴衮诺颜,而是指喀喇沁万户及其领主巴雅斯哈勒昆都伦汗;16世纪20至30年代,东蒙古左右翼诸部领主不仅瓜分了兀良哈万户,而且打击或兼并成吉思汗之弟合撒儿后裔嫡系莽晦王所属强大的科尔沁万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