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男人对于穿着的心情,既复杂又矛盾。他们很担心和别人穿得不一样(会因此而脱离群体),但他们又怕自己和别人穿得一样(缺乏个人品味)。 “男人对穿衣服的阶层意识很强,”很多男人老是怕自己“穿错”衣服,譬如在老板的面前,既不能抢掉  相似文献   

2.
先改变自己     
海岸 《家庭科技》2008,(9):46-47
有太多的人想去改变这个世界,但愿意去改变自己的人却少之又少。如果你观察过,你将发现,人们对周遭的一切是那么的不满,他们想换公司、换老板、换发型,还想换房子、换配偶。总之,每个人都想改变自己的世界,却很少有人想改变自己。  相似文献   

3.
逢年过节,想必很多人都会给自己的小孩发红包,也给他们很多东西吃和新衣服穿,还带他们去很多好玩的地方玩,表面上好像很重视孩子,事实上平日所作所为未必都为孩子着想。 有些父母表面上终日和小孩在一起,但他们不是陪小孩,而是带着小孩去办自己的事,譬如带小孩去菜市、上街购物、打麻将等等。小孩跟着大人在这些地方其实是受罪。 真正关爱小孩的大人,每天应抽一些时间来陪小  相似文献   

4.
紧张地工作时,人们经常想到休闲。但当真的有了闲暇时间时,却又不知道怎样玩。有人把休闲当成了工作的延续;有人玩得过于劳累;有人因为活动内容自己不喜欢,反倒搞得心情不快。那么怎样才能愉快体闲  相似文献   

5.
艺术辩证法问题,是文艺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中的一个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以往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影响,很少有人去谈论这个问题,更谈不上系统的理论研究,因而也就难以自觉地运用艺术辩证法去指导自己的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在我们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中时常出现一些违反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现象。譬如,生活本来是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本来是多种多样的,可是我们有些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二重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学术界有人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二重化”的新论点。认为过去人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存在着一种理论“误区”,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一块整钢”一般地一体化的哲学,早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他们的哲学理论已经“内在地二重化”了,并且有一个“二重化”的历程。其具体表现是: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命名为“实践唯物主义”,恩格斯则把自己的哲学命名为“现代唯物主义”。确认这两种不同命名,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要“学点逻辑”?“帝国主义的逻辑”是讽刺的用语。它和“强盗的逻辑”一样,是指歪曲事实,强词夺理,不合其正逻辑的“逻辑”。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经常无耻地进行欺骗麻醉的宣传;诬蔑进步的人和事;对自己的罪恶却抵赖狡辩。譬如艾森豪威尔之流,把实际上是对劳动人民残酷地压迫剥削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8.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与自己没有关联体会是不会深的,譬如父母亲常常对我出差表现出的那份牵挂与担忧,还有他们常对我说:好好的,心就安. 听说我乘车外出,父母亲就忧心忡忡.有次出差,凌晨4点刚上路,母亲的电话就到了:"外面雾大,坐到驾驶员旁边看着点啊.半个小时打次电话,不然你爸一天不得安神!"我感觉他们真的有些杞人忧天般不可理喻.  相似文献   

9.
今天,人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人担心,在政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相继出现以后,历史唯物主义会不会象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李尔王那样,把一切财产分给子女,自己却成了乞丐。还有人担心,随着自然科学向人文科学的渗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谈到如何评价陶渊明时,十分中肯地指出了“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人,毕竟是人,即使无产阶级革命家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神,因而他们在操劳国家大事之余,也不可能没有自己的私人生活。《列宁在十月》电影中,列宁教孤儿画画,命令枪毙那些粮食投机商,这不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人性吗?马克思在闲暇时自己当马,让女儿骑在自己身上玩。表现了爱女的挚情,这不也是一种人性的表现吗?在《报童》中周总理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亲切地围在腊月的脖子上,这种关怀  相似文献   

11.
论认知定势     
在人们视野之内的事物,为什么有人视而不见,有人却异常敏感?面对同一事物,为什么有人产生出这样的认识,有人产生出那样的认识,并且这些认识往往相去甚远?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全在于认识对象的变化,往往是由于认识主体的不同。更确切地说,是由于主体认知定势的不同。每一认识主体,都有自己特殊的认知定势,认知定势的不同,决定了认识结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我们总能听到这种发自内心的抱怨——"烦死了,这过的叫什么日子啊!"言语中满是对生活失望的嗟叹.说真的,除了在舞台上和小说里,我几乎没听过有人说这样的话:"啊,我真幸福!"对于美好东西的追求与占有,人们似乎没有满足的时候.而对避之唯恐不及的东西,譬如抑郁、烦恼、苦难等,又有谁对它们"贪得无厌"呢? 其实,大多数烦恼都来源于我们自身或是每个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正> 俗谓“人各有志”。有人富有远大的理想,有人只为一己之利。前者高尚,后者卑鄙。对后者,人们常说胸无大志,这些人的追求其实没有资格称志。人们谈起志时,主要说的是前者。《说文》言志为“心之所向也”。《诗序》言“在心为志”,是说一个人心中想的什么,行动上做的什么,便是他的志。孔子是个地位不高不低的士,他梦寐以求的是恢复西周初年的奴隶制盛世,自己辅佐有道明君,当个治国的重臣。他一生中栖栖皇皇为此奋斗,并在各种场合一再说出自己的理想,表明自己的心迹,坚定自己的信念,可谓一个有志之士。他从各个方面论述了自己立志、守志和酬志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一、民族国家体系的生命力 有人说,晚近历史早已证明,现代民族国家是一个失败的体系。言下之意是,此种体系该为其他人间秩序,譬如某种含义不明的什么“共同体”,取而代之了;中国更当弃守中国民族历史文化本位,拥抱“普世主义”,养育世界情怀。  相似文献   

15.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时常遇到一些痴情的男女朋友,他们深陷在感情痛苦的漩涡中不能自拔,共同特点是“认为”自己深爱对方,但这份爱却没有回报,对方若即若离,让人无法琢磨,等待、猜疑、争吵…… 你或许注意到了我在谈到他们深爱对方时用了“认为”一词,为什么?因为其中一些人是由于某些特殊原因,错误地判断了自己的感情。当然,也有人是真的深爱对方。无论你  相似文献   

16.
秦欧 《家庭科技》2009,(4):45-46
你的客户价值何在?没有他们,你的新事业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走下坡路.有人说,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为你带来至少250个潜在的顾客.这对想开展自己事业的人们,是个再好不过的消息了.不过,从反面来看,当一个顾客由于不满意而离你而去时,你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一个顾客,你将切断与至少250个潜在顾客的联系,并有可能导致在事业刚刚走上正轨时就跌一大跤.  相似文献   

17.
古今中外研究孔子、老子者 ,不可胜数 ,但主要是研究他们的哲学、政治、伦理、教育、史学和文学方面的思想 ,很少有人研究他们的经济思想。深入研究儒家、道家的经济思想 ,把它们与现代经济联系起来 ,发掘其潜在影响 ,在当今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下可以鼓励人们转变观念 ,积极消费 ,以扩大内需 ,刺激国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正>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在进行着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实践活动。人们要想有效地改造世界,即使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就必须使自己的实践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此即所谓按客观规律办事。如果人们的实践活动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他们便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即他们的实践活动将遭致失败。由此,“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便似乎成了规律对  相似文献   

19.
行为学认为,人的行为构成了人.创造主体是非常之人,构成他们的行为也是非常态的.(1)价值选择行为的非常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们进行价值选择的时候,总是趋利避害、就高不就低的.在道德规范之内,人们总是选择于自身有利的而不会选择于自身有害的,总是选择有利于自己社会地位升迁的而不会选择有害于自己社会地位升迁的.但是,这些只是常态,只能对常人.对于创造主体来说,他们的价值选择行为是非常态的.这种非常态首先表现在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人们都愿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即富且贵,但却有人在嘲笑自己出身富贵是个“偶然的愚蠢事件”,他们一反常人摆脱贫穷追求富贵为放弃富贵追求贫穷,一反常人追求显职高位而甘居社会最低层.被称为“全世界都会倾听他的吼叫”的古代大思想家托马斯·阿奎那,他的父亲是罗马教皇的侄子,是个影响了世界的军人.托马斯虽然生得虎背熊腰,强健敏捷,却不愿像他的6个哥哥一样过高贵的意大利人的“生育、流血”生活,他既不愿驰骋沙场追求功名显赫,也不愿做高贵的僧侣担任修道院院长,而愿去做一位修道士.他父亲为阻托马斯做修道士绞尽了脑汁.他给他当教皇的叔叔写信,阻碍教会接受托马斯;他把托马斯抓回来关在塔楼里,并且企图用美丽而温柔的女性去唤醒他的世俗意识.但是  相似文献   

20.
正强迫症是焦虑症中的一种强迫症是焦虑症中的一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反复出现不想要的想法和感觉现不想要的想法和感觉,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被迫重复地做着某事。很多人都知道或者怀疑自己的这种强迫观念是不正确的人都知道或者怀疑自己的这种强迫观念是不正确的,但即便如此,他们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