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文化性特征朱家峰我国经济改革的过程就是以自由选择、分散决策和自我负责为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替代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由于各国政府体制、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以及历史文化的差异,市场经济在主体确立、运行方式和运行效率方面必然具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江西民星集团公司崛起给我们的启示杨俊颖,刘文斌在现代经济中,国有企业普遍地存在于世界各国。只是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国有企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同;占有的比例不同;管理方式也不同。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相似文献   

3.
金雁: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推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成为包括中国和前苏联东欧地区在内的绝大多数前计划经济国家的“时髦”。到如今,东欧改革已走过10年的历程,俄国的“叶利钦时代”已降下帷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来,成就斐然,但仍有不少困难。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具体的路径和措施异彩纷呈,因而各国社会经济转轨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也不一样。尽管“转轨”进程仍在继续,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不妨做一下初步的尝试性的比较研究,这对于我们减少改革成本、少走弯路会有…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条件下,膨胀的国家观念吞并了市场的逻辑;在近几年的市场经济改革中,有人又认为实行市场经济,可以不再需要政府。前者可以称之为政治全能的“国家神话”;后者则近乎无政府主义的“市场乌托邦”。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摆正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做到既能够使市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又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一、发展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的有数干预1.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是当今世界各国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经济运行的方式。世界进步…  相似文献   

5.
<正>一、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改制”的问题 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国有企业,其经营机制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矛盾,而且这些矛盾又都基本相似。因此,国有企业改革并非只有中国孤军奋战,事实上国有企业改革是世界性的课题,各国都在探索搞好国有企业的途径。 目前,世界各国国有企业的主要矛盾,一是产权关系不够明晰;二是经营责任难以落实,国有企业普遍表现只负盈不负亏的特征,企业一旦亏损都由政府资助或补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世界各国的国有企业都程度不同的面临着经营机制改革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企图全部改变所有制,这就是所谓“私有化”;二是原则上不改变所有制,而着眼于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的改革。改变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推行“私有化”,实质上是一种回避矛盾的作法,不是解决国有企业深层次矛盾的正确途径。这是因为:(1)现代国有企业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各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特殊作用,具有特殊职能,即使拥有强大民间资本的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国有企业。私有化并不能代替企业经营管理的合理化,只要国有企业存在就有改进其经营管理的任务。(2)所有制尽管与企业的经营机制有联系,但资本最终归谁所有并非现代企业经营机制的决定  相似文献   

6.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中国选择了市场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必然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尽管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国际。贾例,但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同于世界上现存的任何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有其突出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的不同观点李军关于中国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造问题,国外理论界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国有企业体制上存在着的很多弊端是导致其经营效绩越来越差的根本原因,而现代工业化国家都没有如此庞大的国有经济,中国要走市场经济这条路,也必须对...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模式研究的基本问题80年代末至今,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处在从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之中。从这一个大背景下观察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中国经济改革就具有了国际比较的意义。迄今为止,中国的改革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并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具体标志有二个方面:一是改革促进了发展。在改革时期中,中国的GDP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三倍;二是在实现改革的目标,即实现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道路上,已…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市场化改革中的市场失效王小龙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市场化改革中市场失效的涵义资源配置可通过两种经济手段调节,一是计划或政府,二是市场。市场经济则要求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方式。市场调节依赖于市场机制,市场机制象台大机器可实现社会资源的...  相似文献   

10.
国际上制定版权的法规政策等,是与社会、经济、政治结构有着密切相关的。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由于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不同,其版权保护的性质、保护的程度也各不相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达和商业经济的繁荣程度不同,以及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的差异,国际上就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版权形式:一是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欧洲版权观;二是以商业为中心的美国版权观;三是以集体主义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版权观。但事隔三十多年以后的今天,随着世界各国的经济、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政治结构的逐步改变,对版权形式的看法已经被一种精神产品和社会功能的不同概念为基础的分类方式取而代之。从这一观点出发,根据人们是在市场经济国家、计划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观察有关版权的法律制度,就可以将版权保护制度分为下面三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1.
摆脱高度集权的传统计划体制的束缚,向市场经济转轨,是原社会主义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综观各国转轨情况,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中国为代表,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从计划经济转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是以俄罗斯为代表,放弃社会主义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标志着中国将发生历史性的大转折:彻底抛弃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新的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这是中共十四大作出的最重大的决策,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将对90年代世界形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西方叫做两种资源配置方式,我们称作两种经济体制,显然。它们并不带有制度特征。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可以创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附带说明一点,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是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不可缺少的两种调节供求关系的手段、方法。它们跟两种经济管理体制是不同的范畴,处在不同的层次上,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13.
《四川社科界》2004,(2):40-40
从本世纪之始,国内经济学界的有识之士总在说,中国在选择了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之后,还应当懂得市场经济本身亦有好坏之分。中国应当努力探索如何走向“好的市场经济”。这话虽然通俗,其中道理却很深。世界上有那么多国家都在搞市场经济,毕竟只有少数国家  相似文献   

14.
尹倩 《兰州学刊》2010,(11):22-25
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出色表现,使得世界各国再次关注"中国模式"。与世界其他发展模式相比较,"中国模式"的特征表现在:在改革方式上,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结合;文化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外交上,走和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等教育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向21世纪,世界各国都已经把教育改革问题作为课程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敏 《理论界》2005,(9):172-173
不正当竞争是一种严重危害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行为,因此,世界各国对这种行为均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西方各国一般采取司法控制模式,而我国则采取了以行政控制为主、司法控制为辅的控制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应采取以司法控制为主、行政控制为辅的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7.
试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若干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认为中国自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并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任务”以来,就拉开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向现代化过渡的社会转型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对人们理解政治体制改革容易陷入的认识误区进行了分析指正。指出“民主政治先导论”是一种激进的政治浪漫主义观点,离开现阶段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发展需要谈民主政治的改革是脱离实际的;“政体改革决定论”将激进的政治体制改革视为解决中国面临的一切重大问题的前提条件因而陷入误区;“民主模式单一论”是一种简单、片面的民主观,认为西方发达国家民主政体是现代民主政体唯一的、必然的绝对模式,这就忽视了各国民主政体的不同制度特色和发展的不同道路;“政经绝对区分论”把政治经济简单割裂开来,认为中国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忽视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早已悄悄地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了这一事实;“政治改革缓行论”认为政治体制改革太难,风险大,应当缓行,忽视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合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市场化改革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世界各国改革的重要特点。与市场化改革相关的一系列有关社会主义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阐述 ,不仅加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而且引发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进一步思考 ,从而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转变政府职能:中国改革的当务之急──评《新政府论》常祥中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时期。改革的重点是企业转换机制,政府转变职能。而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定位是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围绕着政...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几年来的企业改革并没有使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造成国有企业困难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准确把握国有企业的性质和职能,把国有企业混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进而使国有经济规模过于庞大,分布结构不合理。国有制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它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手段;国有企业作为一种“政策工具”不同于一般类型的企业,它不仅仅追求经济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社会目标。国有企业的规模和布局,应与市场经济下国家应有的功能相适应。必须依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并参照世界各国国有经济发展的经验,确定中国国有经济规模的合理区间,并相应调整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