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西北大学历史系和《人文杂志》发起,五月中旬在西安举行了先秦史学术讨论会。这是去年开封第一次先秦史学术讨论会的继续。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四川、吉林、辽宁、湖北、河南、山东、青海、甘肃、陕西等地的高等院校、社会科学院、博物馆、杂志社等二十五个单位的三十四位先秦史教学和研究人员,共收到论文二十六篇。著名先秦史专家徐中舒教授为讨论会提供了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李学勤同志参加了会议,并作了题为《重新估价我国古代文明》的学术报告。 这次讨论会着重从不同角度对先秦社会性质  相似文献   

2.
随着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的出土,《鹖冠子》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并被判定为先秦黄老道家真书。其所提"元气"思想,上承老子道气关系论,下启两汉"元气"论思潮,中与《列子》《吕氏春秋》互相印证,成为先秦黄老学派学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本、《太一生水》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恒先》等文献出发,探究了先秦天道观中“无极而太极”思想的萌芽与周敦颐、张载、苏轼等天道观的渊源。  相似文献   

4.
《大学》、《中庸》是秦汉之际儒家学者的作品,发展了先秦儒家的人治学说,更加突出了道德的政治作用。本文试图探讨《大学》、《中庸》的道德政治论与先秦儒家人治学说的关系,说明它怎样发展儒家的人治学说,以确定它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耿静波 《船山学刊》2013,(1):130-133
南宋理学家胡宏的学术渊源,鉴于文献有缺,难有定论,而其学术思想,主要反映在《知言》一书五峰《知言》中含有大量批佛之处,然仔细推敲,其“非正宗”的心性论思想,确有诸多观点与禅宗分灯禅思想契合。笔者试就五峰关于“性”、“心”与分灯禅心性论关系等诸方面分别论之,以期对探究五峰学术渊源及儒佛心性论比较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6.
隋唐 《社会科学论坛》2007,(12):156-156
著名先秦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原主任晁福林教授。已于2007年11月7日正式调入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工作。与此同时,苏州大学先秦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宣告成立。晁福林教授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在先秦史研究领域成就卓著,撰有《先秦社会形态研究》《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先秦社会思想研究》《霸权迭兴——春秋霸主论》《先秦民俗史》等专著,  相似文献   

7.
春秋兵学对于先秦哲学思想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涅 《文史哲》2004,(2):25-31
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春秋兵学对于先秦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它在军事实践中重视特殊性的对象、时空条件、目标意义和组织形式,揭示了对立统一和控制反控制的本质关系,奠定了汉民族的功利理性精神。其中有关军队组织建设的思想和实践直接开启了先秦法家的政治路线,有关作战谋略的认识又是先秦术家的思想渊源。《孙子兵法》对于战争性质、形式等的界定和阐述,还是先秦思辨哲学的初阶。它的军事理性与墨家重视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生活理性,《周易》重视发展变易的历史理性各有特点。它的功利精神与孔子继承传统而来的道德信仰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两大源头。  相似文献   

8.
中国先秦史学会第六届年会暨巴蜀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徐勇,达剑中国先秦史学会第六届年会暨巴蜀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8月15日至19日在四川省德阳市召开,来自海内外的171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先秦史和巴蜀文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先秦史研...  相似文献   

9.
试论先秦盟誓制度的历史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模 《天府新论》2001,(1):87-90
盟誓制度是我国先秦社会的一项特殊历史内容,尤其是东周以降,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是研究先秦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认为处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先秦盟誓制度,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维持了社会的暂时稳定;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战争规模,诱发了新的战争,加重了人民负担,破坏了社会生产,具有相当严重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追溯中国古代作品的渊源,不难发现:先秦时期,从《易经》、《尚书》一直到《韩非子》、《战国策》,均非纯粹的文学著作,而是具有多重性质:既是史学,又是政论;既是寓言,又具有小说的雏形。延及六朝,作为一代文学评论家刘勰的巨著《文心雕龙》,就不能抹煞这个既成的历史事实,因而在该著文体论部分,有一半以上的篇章所研究的对象不是文学作品,而是社会  相似文献   

11.
先秦音乐美学思想领域,是一片刚被开垦的处女地:莽莽荒原,迷失西东,泥泞遍地,荆棘丛丛,人们望而却步,唯有勇敢的开拓者奋斗其中,为后人摸索道路,撷取智慧的火种.《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以下简称《论稿》),就是蒋孔阳先生辛勤开垦的成果.全书除《前言》《后记》外,共收论文十一篇,初稿基本上完成于文化大革命末期,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美学著作,它通过对于先秦音乐美学思想的具体解剖,重点探索了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审美关系.全书文笔生动流畅,所论实实在在,一气到底地使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娓娓地介绍了博大精深的理论知识.作者立足民族传统,面向  相似文献   

12.
齐秀生 《东岳论丛》2005,26(1):136-140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产生较早,漫长的先秦时期是各种制度包括选官制度孕育、发展的时代。先秦选官制度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史前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整个先秦时期至少有六种选官制度:选举制、学仕制、军功制、客卿制、考核制、世官制。先秦多渠道选官制度成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渊源,对秦王朝以至后世官制产生深远影响,其中选举、荐举等选官方式直接发展为察举以至科举制度。  相似文献   

13.
荀子是先秦时期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也是先秦时期杰出的美学思想家之一。荀子的美学思想,散见于《荀子》书中《正名》、《礼论》、《富国》、《解蔽》等诸篇,而作为最系统地表现荀子美学思想的著作,当首推《乐论》篇。《乐论》为《荀子》书第二十篇,  相似文献   

14.
人民出版社最近重印发行了《杜国庠文集》。《杜国庠文集》是广州的“杜国序文集编辑小组”编辑,于一九六二年由人民出版社发行的。《文集》编入杜国库同志一生的主要著作,有郭沫若和侯外庐的《序》,王匡的《后记》。杜老的文集,是以《先秦诸子思想概要》、《先秦诸子的若干研究》、《便桥集》三部书为骨干,再加上其他的一些篇章汇编而成的。全书按内容排定次序,共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先秦诸子思想的研究,包括《先秦诸子思想概要》、《论<公孙龙子>》、《荀子从宋尹黄老学派接受了什么?》、《论荀  相似文献   

15.
《尉缭子》是著名的“武经七书”之一,对它的研究是学术界的重要课题。经过徐勇同志的点校、注释、考证和解说,《尉缭子浅说》一书最近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徐勇是一位青年史学工作者,早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对春秋战国历史的研究,特别是对先秦古兵书及其有关问题的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了研读《尉缭子》,他请教了不少对先秦史和军事史方  相似文献   

16.
《楚辞》《山海经》作为保存神话资料最丰富的两部先秦典籍,其中的神癨具有明显的趋同性特点。不论是主宰天地人间、拥有至高无上权威的至上神,还是具有贤德睿智、地位显赫的人类各族祖先神,或是掌管自然界各种具体事物的功能神,在称谓和司职上都有众多相同或相近之处。这种趋同反映了《楚辞》、《山海经》在文化渊源上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先秦史是中国历史的源头,各个时期的学者都比较重视对先秦史的研究,但是时至今日,先秦史的研究仍然还有很多的盲点需要进一步探究,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先秦存世文献的稀缺;二是因年代久远,先秦文献的真伪难辨。加上近代以来学术界形成的"孤证不立"的共识,因此,对先秦历史文献的史料考据的任务变得尤为紧迫。随着近百年来大量地下出土文献的发现,利用出土文献来考据先秦史的研究具有非常突出的意义。本文从先秦史研究的现状入手,通过梳理近百年来出土文献的发现对先秦史研究的贡献,进一步揭示出土文献在对先秦史料进行考证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楚辞》是研究先秦神话最重要的书籍之一。随着《楚辞》研究向文化民俗、神话生态领域的不断开拓,对其民俗神话背景的研究亦成为一个热门的课题。但能将上古神话的流变、楚文化的渊源与《楚辞》的神话背景等问题结合起来做一通盘分析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从楚文化的渊源、发展及与其它文化的关系等背景材料出发,对《楚辞》的神话源流等问题重加整理。本文认为楚文化源于黄河以北豫北冀南的中原地区。在中原文化与西南地区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楚地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中介地位。正是由于这种地位和作用,丰富了楚地神话的民间传承,为屈原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问题的研究文章写了很多,几乎各方面都研究到了,独独未提到他的渊源。这个渊源,在何其芳同志《论红楼梦》一文中已提到它和《金瓶梅》有关系。《红楼梦》确是《金瓶梅》的倒影(苏曼殊说)。但《红楼梦》中提到《西厢记》、《牡丹亭》,但不提《金瓶梅》,连《水浒传》都不敢提,因为《水浒传》上有二回写西门庆潘金莲故事,《金瓶梅》就是从这两回扩大演化而成,且写一个家庭的盛衰,妻妾奴仆的纷争故事,反映当时政治的腐  相似文献   

20.
《周礼》中的农民土地分配问题李雪山《周礼》又名《周官》,是研究先秦史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它不仅信而有征,而且主要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制度,书中土地制度方面的史料较多,故本文以《周礼》中的材料为主,结合考古资料和其它文献资料,试对《周礼》中的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