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渝  刘弘 《学术探索》2011,(4):114-119
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青铜文化对南方丝绸之路沿线各区域的历时性辐射与影响,最明显地表现在青铜人物和动物造型、三角援铜戈、神树及树形器、金杖和铜杖、有领铜璧、太阳图案及太阳崇拜等几个方面,这些文化因素沿着南方丝绸之路向南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与西南诸青铜文化发生碰撞、交融、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南地区诸青铜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与青铜器对话——三星堆青铜文化审美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宁 《天府新论》2003,3(6):106-111
三星堆青铜器作为古代社会若干内容“记忆的容器” (萨特语 ) ,是蕴藏着丰富的美学素材和艺术原创的审美对象。从精神内涵看 ,古蜀族宗教从多神教过渡到一神教 ,从自发宗教过渡到人为宗教 ,这一变化轨迹反映到审美意识上 ,形成以“神”、“道”为本体的三星堆审美范畴 ,由具有本原及规律意义的形而上的“神”、“道” ,创生出以神话为原型的美的范式。从审美的内涵看 ,三星堆青铜艺术是以直觉性和综合性的方式把握世界 ,并以神话的符号使这种把握定型化。  相似文献   

3.
王政 《天府新论》2002,(1):86-91
本文试从原始宗教象征学的视角 ,考察三星堆青铜立人赤足、花冠、大耳三种现象所潜含的巫术语义与原始象征内涵 ,并且联系文化人类学同类事象的广阔背象取证分析 ,揭示古蜀先民原始宗教思维与其他民族的一致性与趋同性 ,以及这三种现象作为一种“微观文化单元”在原始宗教象征史上所具有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4.
商代青铜兵器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代青铜兵器著录、考释和考古资料不断公布 ,通论性及综合性论著陆续发表 ,专题性研究丰富多彩 ,但仍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杨建华  邵会秋 《西域研究》2012,(3):52-65,138,139
本文通过对中国周边的中亚地区的三个早期铜器发展序列的分析,了解到亚洲地区早期铜器的一般发展规律以及本地发展与外来传入的区别;并收集了欧亚草原早期金属器的相关地区的资料,明确了这些铜器的年代;最后以此为基础审视中国最早并且集中的齐家文化金属器,对这些金属器可能的发展阶段以及来源做出有根据的推测。论文根据金属器的形态研究认为,中国早期金属器在形态方面很多都是外来的,但是没有解决中国金属器的制作能力是否也是外来的,这有待考古与冶金史更好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中文信息》2008,(1):24-28
薄荷片推荐:三星堆的奇异人物造型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形象,这会是天外来客的外形吗?或者这些东西是用于天人相通的器物?或者它们就是天外来客的遗存物?铅和锌往往是伴生在一起的,而在三星堆青铜器的成分分析结果是,微量锌是不存在的,在全部样品中未发现锌的踪痕,无锌伴生的铅矿,古蜀人如何能得到它?[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雷兴山  王洋  冉宏林 《中国社会科学》2023,(1):124-139+205-207
器用现象是上古中国青铜礼制的本质体现。三星堆文化器用现象可见“同形”“列器”“三件套”三种,这是该文化青铜礼制形态的基本特征。三星堆文化中“夏器”器用可能多遵循了“夏(列)器夏礼”,“夏器夏礼”在古蜀文明中的延续与绽放,是中原地区礼失而求诸野的又一例证。同形现象是商文化青铜礼制的特质,三星堆文化中的同形现象是“同形商礼”的体现,表明三星堆文化与商文化青铜礼制同频共振。三件套现象是三星堆文化青铜礼制的特质,是“蜀礼”的根本体现。三星堆青铜礼制形态与特质的揭示,首次从礼制角度表明了古蜀文明是上古中国大地上多种文明融合之产物,进一步证明了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本文围绕着三星堆出土的兽面、人面、人头像、立人像、鸟形制品、青铜礼器等展开了讨论,并对鸟和人关系、青铜器技术的传来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商周青铜艺术的成就,远超出工艺美术的范畴,其文化负 载量极其厚重。从人文美术的多方位综合剖析,才能更深一层的认识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特定的这种艺术现象。器物的形体塑造、纹饰的发展与演变,青铜器的现实使用意义,体现着宗教形态及社会结构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0.
Ⅱ—1曲嘴鸟三星堆出的鸟型青铜器中,引人注目的是大鸟头(K2②:1417,图27),此鸟头高40.3厘米,宽38.8厘米(即从嘴的前端到头后部低处鸡冠样的末端)。嘴形肥大,在其中部有锐角向内弯曲,眼睛大大的,虹膜部分呈圆角方形,稍微有点球状突起,虹膜的后部是个近似三角形状的肉瘤样物体,因独立于虹膜而存在。容纳这两部分的眼窝和眼睑的后部弧线围成一个三角状部位,后眼角呈锐角下垂,像这样后眼角呈三角状的眼睛,为方便起见,称为三角眼。头的前额上有一向前张开的方圆孔,嘴的水平部分的前端的上部有三角形的孔,想必这两个孔是用来插鸡冠或饰羽之类的…  相似文献   

11.
12.
众说纷纭     
《中文信息》2005,(1):16-16
震惊到了几乎失语//大胆想像,小心求证//多样性的本来面目//并非新理论//观点很激进  相似文献   

13.
段渝 《天府新论》2023,(3):封二-封三
三星堆文化是长江上游最早的古代文明,它的初创年代约在中原二里头夏文化的晚期(约公元前2000年),经历了整个殷商时代,直到西周初期(约公元前1000年),其后又经过十二桥文化阶段,发展到春秋前期(约公元前600年),持续发展达1600年之久,并以其独有的文化特征雄踞于中国西南,这在中国古代史上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古代阿勒泰地区存在着两类青铜文化遗存:克尔木齐早期遗存和库希遗存。克尔木齐早期遗存主体年代范围很可能在公元前2千纪初至公元前2千纪中叶之间;而库希遗存的年代与境外的卡拉苏克文化的年代相当。从这两类遗存的总体特征来看,都与境外的相关文化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它们的形成与境外的同时期青铜文化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段渝 《社会科学研究》2006,4(1):162-169
商代以三星堆文化为表征的古蜀王国,是一个实行神权政治的文明古国。从考古学上对三星堆的物质文化特征所进行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但对三星堆文化所蕴涵的古代文明的非物质文化的本质性特征,还须通过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才能透彻地揭示出来。从三星堆文化进行透视,可见古代文明的本质特征,在于从酋邦制社会里发展出了一个能够控制并占有基本资源的政治组织,这个政治组织就是国家。  相似文献   

16.
段渝 《天府新论》2023,(4):封二-封三
有的学者认为,三星堆青铜文化仅仅反映了古蜀人的自然崇拜,似乎表明三星堆文化还处在文明或复杂社会以前的宗教形态。有的学者则认为,三星堆文化主要反映了古蜀人的祖先崇拜,但也有自然崇拜。还有的学者认为,三星堆文物揭示了古蜀昌盛的太阳崇拜。 可以看出,由于方法和视角的不同,要在这些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还有相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张明东 《殷都学刊》2007,(3):155-156
古代中国青铜器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载体,殷墟青铜器作为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出现的第一个高峰,其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意义需要学者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在新近出版的有关青铜器研究的著作中,岳洪彬博士的《殷墟青铜礼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8.
马强 《殷都学刊》2008,29(4):14-19
《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3期,刊载了陕西甘泉县下寺湾镇阎家沟村2005年6月出土的一批晚商青铜器。由于文物是在机械施工中发现的,残损非常严重,出土地点的原始状态也完全被毁坏,经过整理,此次共出土文物70件,其中青铜器57件,包括礼器、兵器、杂器等。本文试就此次所出青铜兵器及相关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文信息》2005,(1):24-24
因网络而生//因网络而火//自由的思想者  相似文献   

20.
韩建业 《西域研究》2012,(3):66-70,139
中国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青铜时代以后,大部地区在技术经济、文化格局、社会形态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革现象,堪称一次青铜时代革命。这次重大文化变革当与西方青铜文化的影响和刺激密切相关,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当时气候向干冷转化这个大的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