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代风俗文化与汉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风俗文化对汉赋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风俗文化是汉赋题材内容的重要来源;汉赋的喜用铺陈夸张手法、风格闳富奇丽等艺术特点的形成与汉人喜爱奇谈虚语的风气、汉代的神仙信仰、汉人追求完整繁富的审美风尚以及其他种种多姿多彩的风俗事象都有一定关联;汉代文人赋对本时期民间文学有较多借鉴。  相似文献   

2.
古代宫室建筑作为特殊的建筑群落,往往集中了当时文化艺术的精华。汉代以宫廷文化为中心,辅以先秦南北文化浸润及齐鲁学术与诸子文化熏陶,形成了兼容并包、隆烈蹈励的大文化。这种第一次有着自觉审美意识的文体──赋,以其“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广博宏丽之赋家之心铺排尽致汉宫室之方正厚重,大美巨丽,飞扬灵动,折射出处于蓬勃向上的汉家审美风度。  相似文献   

3.
4.
汉武帝是汉朝第一位对文学感兴趣的皇帝,通过肯定从未获朝廷认可的文学价值观,汉武帝事实上实现了文学的体制化.汉武帝之后,汉代的文学基本属于皇家的,赋尤其以皇帝及其体制为中心.虽然制度化往往被视为对文学创造性的遏制,但在汉武帝时期,其效果则恰恰相反.由于汉武帝独特的文学品味以及他对当时文学价值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当时主要文体特别是赋的地位,促进了汉代文学的兴盛.  相似文献   

5.
赋是汉代文坛居于主流地位的文学形式,从不同的方面反映着这一时期的历史:汉赋创作所经历的发展演变的过程,为审视这一时期国势兴衰提供了新的角度;汉赋虽非汉代现实的确切记载,且存在铺陈过度、夸张失实的问题,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时的社会;汉赋展现出两汉宫殿建筑的风格与特点,反映出两汉音乐与舞蹈的某些情况;汉赋为考察两汉的社会思潮与哲学思想,研究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与史学思想,分析汉代学者文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供了某些材料.汉赋对于研究汉代历史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6.
汉代咏物小赋起源早,题材广,作者多,产量大,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思想认识价值.它是汉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陈刚 《南都学坛》2008,28(1):F0003-F0003
近几年来,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一些学者借助于新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研究材料所做的各种探讨,将学科发展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其中,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张新科教授新近问世的论著<文化视野中的汉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以下简称<汉代文学>便是这类成果中颇富于个性、很有学术价值和思想启示意义的重要著作,总体上看,这部论著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汉赋作家的生命欲望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形态第一,通过大赋写作,迎合帝王的好尚,扬名当世;第二,通过写作、立言,实现个体生命的价值,追求身后声名之不朽;第三,试图通过讽谏之义的表达,确立作家在特定格局中为人们所认可的角色形象。所有这些,都对汉赋作家的文学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外,汉代自朝廷到民间普遍存在的奢靡铺张、纵游恣乐的风气,不仅成为汉赋作家生命欲望得以滋长的土壤,而且还无形地塑造着他们尚“侈”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9.
汉代宗资墓前天禄、辟邪是楚国巫风艺术的代表作品,造型诡谲,动感十足。汉代雕塑艺术风格依次经历了静穆沉厚、阔大沉雄生动开张、沉雄大气奔放扬厉等造型特征变化,天禄、辟邪是第三个阶段的代表作品,其"蛇形线"的运用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受印度佛教美术体系的冲击,这种巫风模式的作品渐渐消失,南朝时期的天禄、辟邪是其收尾之作。  相似文献   

10.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此衍化出的汉代经学延续了三百多年,是此后汉代士人具体生活的思想文化环境,其对汉代辞赋创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汉代辞赋创作的阶段性特点,与汉代经学发展的阶段性存在着内在联系;汉代辞赋所表达的政治理念与汉代经学所承载的儒家政治思想相一致;汉代儒道互补,影响及汉代辞赋家对个人出处以及人格理想追求的思考,西汉中后期至东汉中前期儒家人格思考意味颇重,而东汉中后期至汉末,道家人格思考则有渐趋强盛之势.  相似文献   

11.
12.
水是物象中最活跃的要素。汉赋中河海的水象既有美学价值又有心理治疗的功能;都市的水象呈线性贯穿,统领田园城市的各要素;园林水象动静交错、水象生物象;建筑水象起到背景衬托和环境营造的作用;音乐水象体现形声二重性;情理水象显示水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斯坦贝克是上世纪一名具有强烈生态意识的作家.他的作品突破了狭隘的“人类中心论”的朴素生态观,多次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解,对于自然的“魅”的力量的敬畏,以及生命循环论的观点.他在作品中提出了现代社会所存在的人性堕落、战争、物质崇拜等所带来的人与自然割裂的问题,并试图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引导人们思考这些问题所带来的恶果、提出解决办法.从朴素的田园思想到关于现代人类社会的思考,斯坦贝克的生态意识写作从传统的“生态意义写作”向“生态写作”过渡,其作品对于现代社会具有警示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习惯     
习惯本身不是法律,而是法律的一个渊源。如果法官发现某一规则在人类交往活动中被整个社会或社会的一部分普遍遵守,那么,法官就会把它作为一条规则确定下来。习惯不是意见,而是实践,是相同条件下人们行为的一律性。人们一般认为,习惯早于法官的判决,后者不过是表述前者而已,然而,这并没有多少依据。习惯经常产生于法官的判决。  相似文献   

15.
关于汉赋文体渊源与发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对汉人如何学赋、作赋、论赋的考察,还不是很充分。由桓谭《新论·道赋》可以看出,汉赋的学习、创作与评价,都有一定的规范与标准。屈原《离骚》中的"从容辞令"与"直谏"两个特点,自战国末期开始,就只有前者被继承下来。汉赋"讽谏"、"劝百讽一"的传统,至扬雄时代已经式微。但汉赋提出的"讽谏"思想,对后世文学却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短信作为当代社会通讯传媒日益发展的一种产品存在形式,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而且对民俗的传播也起到了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短信作为与地方性世界紧密相连的一种迅捷的沟通方式,在传统民俗的召唤与弘扬、民俗内涵的拓展、民俗外延的转化等方面,体现出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短信作为当代社会通讯传媒日益发展的一种产品存在形式,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而且对民俗的传播也起到了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短信作为与地方性世界紧密相连的一种迅捷的沟通方式,在传统民俗的召唤与弘扬、民俗内涵的拓展、民俗外延的转化等方面,体现出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竹林七贤的“无意为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澍 《南都学坛》2003,23(1):70-75
阮籍、嵇康诗之无题化现象说明竹林七贤无意为文。这种创作态度的理论基础是嵇康“性动说” ,性动说的本质是任自然。无意为文表现在作品中就是师心使气 ,其长处是情浓言简、新颖独特 ;短处是“漫衍”。七贤所处的险恶社会环境激活了其原始诗性精神 ,导致其创作既有玄言文学 ,也有忧生之作 ,后者奏出了正始文学最强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实用角度出发 ,结合应用写作的特点和使用范围 ,分析论证了在应用写作过程中应了解和遵循的语言表达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