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及其蔓延的原因 ,根本上在于制度文明建设不力所导致的市场制度和机制不完善 ,对公共权力的配置、授予、监督以及对滥用权力的惩治缺乏科学合理、系统配套的体制和机制。因此 ,加强制度文明建设 ,铲除腐败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条件 ,建立权力行为主体“不能贪”、“不敢贪”的体制制度和机制 ,是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遏制权力腐败要在抓好思想教育的同时,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用,通过对权力全方位监督,努力营造一种廉政清明的氛围,使权力腐败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3.
腐败难除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目前在制度上、体制上和秩序上存在着漏洞和缺欠.严惩和重典的威力是很有限的.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才是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4.
权力不受约束必然产生腐败。本文基于剖析王怀忠腐败案件,提出必须加强对各级党政负责人公共权 力的管理,建立党内监督、国家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制度体系,以监督与惩治腐败制度管理公共权力,预防和惩治腐败行为,达到遏制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公权力异化与腐败是权力滥用的两面,而遏制公权力异化和腐败也是人类历史的难题。近年来人们普遍地强调以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综合治理模式来解决固然重要,但是,从制度伦理视角来分析和遏制公权力异化与腐败问题则是更为清晰和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从根本上遏制腐败,深入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本路径,严格的制度和法治制约是根本保障。政治体制改革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的治本之策。破除既得利益集团对公共权力的侵蚀,是当前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是当前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完善干部选拔和监督制度,是当前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把"顶层设计"和"大众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是当前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首先是制度现代化 ,考察我国现代化进程不难发现腐败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的最大障碍。而腐败历来与权力有着必然的联系 ,权力腐败的产生是权力异化的结果。权力本身是一把“双刃剑” ,其自身的特点内含着异化的可能 ,当前经济、政治体制的不完善等诸多因素为权力异化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条件 ,必须从制度建设、政治文化等方面对腐败进行遏制  相似文献   

8.
腐败是一个涉及诸多领域的制度现象,腐败问题的解决需要采取制度措施。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制度决定腐败的机理,揭示了中国现阶段腐败的制度根源:现有的制度导致公共决策领域的范围太大,腐败的机会增多;其次,现有制度导致公职人员行为的激励机制扭曲;最后,现有制度对腐败行为的约束机制不足,惩罚太轻,使得腐败行为的预期成本很低,腐败行为相对“廉洁”行为来说非常“合算”,使腐败行为大量发生变为现实。文章提出了反腐败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法不责众状态下腐败的突出特征,按照釜底抽薪,以图治本,扬汤止沸,先行治标的思路,提出了重塑法治权威、重构权力平衡和再造反腐愿景三项对策。重塑法治权威的具体原则是宽以惩前,严以处今,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宽有原则,不越法纪底线;严有尺度,不破法纪框架。重构权力平衡,具体路径是实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再造反腐愿景,基本要求是教育无痕,润物无声;实施路径是通过反腐败教育获得民众信仰,实现局部突变,形成廉洁均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法不责众"状态下腐败的突出特征,按照"釜底抽薪",以图治本,"扬汤止沸",先行治标的思路,提出了重塑法治权威、重构权力平衡和再造"反腐愿景"三项对策。重塑法治权威的具体原则是宽以惩前,严以处今,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宽有原则,不越法纪底线;严有尺度,不破法纪框架。重构权力平衡,具体路径是实现"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再造"反腐愿景",基本要求是教育无痕,润物无声;实施路径是通过反腐败教育获得民众信仰,实现局部突变,形成廉洁均衡。  相似文献   

11.
制度分析与行为分析相结合代表了政治学研究的新方向。结合行为科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行为理论 ,归纳出行为的“制度 -行为”模型 ,并运用于权力腐败研究 ,得到了权力腐败行为发生模型与腐败水平模型。权力腐败行为是腐败行为主体与制度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腐败水平取决于正式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认真分析腐败、公共权力以及公共权力主体三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认为腐败与公共权力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腐败在于公共权力主体的介入,同时,腐败也只能是公共权力主体的腐败。为此,我们要有效地反对腐败就必须强化对公共权力主体的制约,而不是盲目地反对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13.
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就是要遏制腐败分子的贪欲。通过教育消除其腐败的愿望 ;通过惩罚消除其腐败的勇气 ;通过制度建设消除其腐败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癌症是威胁人类肌体的难治之症,那么腐败则是侵蚀社会有机体的政治之癌。腐败问题早已超越国界、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得到了来自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的重视和关注,并且由此引发了围绕腐败概念的种种争论。将任何一种已有的腐败概念的界定模式套用于我国,总会出现泛化或难以涵盖的适用困境。这就需要从社会学视角出发,探寻适用于我国的腐败行为概念,即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个人或群体违反公认的社会规范,不恰当地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稀缺资源,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杜晓 《21世纪》2013,(Z1):5-8
2012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此次会议要求,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纠风和专项治理,认真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6.
腐败零容忍:理念、制度与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容忍是一个重要的、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被实践证明为成功的反腐败战略。文章认为应从理念、制度和行为三个方面来理解零容忍的内涵,零容忍战略的实现也需要在这三个方面协同推进。实现腐败零容忍,在理念上要绝不宽容腐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使领导干部不想腐;在制度上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健全预防、监督和惩治制度,保证制度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使领导干部不能腐;在行为上要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狠抓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发挥好党委、纪检、监察、司法、审计等机关和部门的职能作用,严厉惩治腐败,使领导干部不敢腐。  相似文献   

17.
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不仅表现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也表现为制度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制度文明建设的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大致包括制度的确立、宣传与内化、执行等环节。  相似文献   

18.
制度文明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三足鼎立的人类社会文明之一 ,而且是连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介 ,对社会文明系统起着组织、协调和整合的作用。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制度文明”的概念 ,却有着深刻、系统的制度建设理论。他论述了制度建设的重要地位 ,提出了一系列制度建设的任务、途径和原则 ,还提出了检验制度的标准等。强化制度文明的地位 ,学习邓小平制度建设理论 ,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的腐败现象出现了蔓延的趋势。不解决好反腐倡廉的问题 ,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预防和治理腐败要“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健全法制以减少腐败现象产生的机会 ,加大法律惩治力度以遏制腐败犯罪的发生 ,这既是治标也是治本。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国家战略决策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态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审视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路径失序、管理失衡、法制失调、文化缺位等现实障碍和问题,统筹规划制度建设体系,创新资源环境管理机制、加强生态环保法制和生态教育制度,可以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权威性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