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1879年至1892年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的基督教会学校接受完整的西式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既是晚清中国较早全面认识西方现代文明、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的重要先行者,亦是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的卓越建构者。青年时期的孙中山深刻认识到,中国若要摆脱积弱积贫、民不聊生的困境,就必须步入现代化道路。1894年11月檀香山兴中会成立之前,是孙中山中国现代化思想形成之早期。宏阔而敏锐的世界眼光,触发孙中山中国现代化思想的萌芽;广博而丰富的西学知识,则成为孙中山中国现代化思想的源泉。孙中山早期中国现代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实现农业、教育、工业、经济等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方面,旨在通过“改良”与“革新”而达到“富国强兵”和“救国济民”。孙中山尽量汲取被视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开端的洋务运动失败之教训,紧密结合晚清中国之具体国情,致力于探寻谋求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与中国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孔会 《学术论坛》2003,5(5):118-122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也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开创者之一。在四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孙中山不仅提出了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的主张,开创了中国政治法律制度变革的新时代,而且围绕巩固共和政体提出了一系列法治与民主相结合的法制思想与主张。他所规划的"五权宪法"的法制蓝图及推进法制变革的一系列主张与实践,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的整个现代化蓝图 ,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社会系统发展计划。他立足于中国国情 ,融中西学为一体 ,按部就班地设计中国现代化目标模式——以民族主义为动力源 ,以现代性的国家权威的确立为前提 ,以市场关系对传统关系的取代及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杠杆 ,以社会心理的变革为关键 ,从而形成了融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全方位的现代化思想。但是由于孙中山无力筹划和发展当时已出现的各种各样零散存在的现代化因素 ,终使其精心设计的蓝图无法实现。原因是 :数十年来的分裂在很大方面转移了对现代化的注意力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威信不足以填补旧中国皇帝被推翻后的权威真空 ;形式上的中央政府既无力对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又不能充分利用这种发展的效益 ;国际环境压力下的中国政策又缺乏一定的自主性 ;加之孙中山计划本身的诸多弱点 ,这些因素最终没有使孙中山的梦想提交上实践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现代化理论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现代化理论述略●张立芳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也是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先驱。他探索中国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不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而且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孙中山在探索中国现代化实践中形成的三...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是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和中国历史前进的必由之路;现代化所蕴涵的科学性使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历史的借鉴,需要同中国国情相结合。而孙中山对现代化的认识和实践,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思想宝库和无穷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现代化思想坚持在中国历史文化视野中 ,立足中国社会的主体性 ,大胆吸收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合理内核 ,并将之纳入中国社会自身的现代化建设中 ,实现了现代化的合理化和本土化的有机建构。理解这一现代化思想的科学性 ,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廖大伟 《社会科学辑刊》2022,(2):194-199+209
实现中国现代化,就是对标世界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条艰辛而漫长的道路上,孙中山无疑是历史上的伟大先驱、激励后来人的一座丰碑。从乡村到城市,从经济民生到国家政体,从实业计划到建国方略,从中外关系到世界大同,但凡那个时代能够知晓的领域,与现代化相关的话题,他都有过敏锐的思考和用心探索,而且胸怀越来越宽,视野越来越广,思考的脉络非常清晰,诉求的目标非常明确。分析中西文化,实行三大政策,彰显了他的辨识度及与时俱进。中国的现代化“对全世界都有好处”,孙中山的问题意识显然已是世界性的。对实现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以及在这条道路上的伟大实践,孙中山功勋卓著,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作为一种体现时代前进方向的思潮,其内容非常广泛,它包括经济的现代化、政治的现代化及思想文化的现代化等多方面,探索其来龙去脉,是一有重要意义但又十分艰巨的课题。本文拟从经济现代化的角度,对五四后30年中国知识分子和一些政治势力在这方面的追求做一粗线条的考察。 五四时期关于发展实业道路之争——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出现 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近代历史赋予中国的使命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即进行那个时期的近代化建设。从魏源到孙中山,都在试图顺应历史的需要,寻找使中国臻于近代化的途径。这是个一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关于经济现代化与犯罪的多种理论观点中,"代价论"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这些年,我国犯罪率不断上升,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是其原因之一.这里面既有市场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结构方面的原因,还有对外开放方面的原因.要扼制犯罪不断上升,必须正确认识经济现代化与犯罪的关系,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同时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罗晓静 《中州学刊》2004,(4):197-199
民法现代化与经济、社会、文化的现代化息息相关,它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渐进的变革过程.中国民法现代化的关键是民法的活法化,它取决于成文法与非完善的市场经济、市民社会与熟人社会、私法文化与传统法文化这三大矛盾的克服;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推进,中西法文化的暗合构成了矛盾可能被克服的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