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它离不开新闻媒体的支持,而新闻群众工作是新闻媒体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手段.要履行好这一职能,新闻媒体在群众工作实践中应该处理好群众与受众、群众工作与受众工作、新闻群众工作与党政机关群众工作、研究群众与群众工作、媒体定位与群众工作等基本问题.通过对几组概念的界定,认为受众和群众既存在词汇学意义上的明显差别,又存在人口学意义上的交集,不可简单替代;受众工作以媒体自身利益为出发点,二者的目的、手段、性质和评价标准都不一样,群众工作以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不能混为一谈;新闻群众工作与党政机关群众工作虽有区别,但目的和宗旨是一致的,两者可优势互补,形成服务群众的合力;群众的构成和需求都处于动态变化中,要深入细致地研究群众,才能使新闻群众工作"有的放矢";对媒体群众工作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论,要尊重媒体定位,发挥各自优势,既分工又协作,凸现新闻群众工作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2.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群众文化供需不平衡、群众文化活动式微等.为此,应创新群众文化管理机制,加大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列宁在群众与党报的关系、通讯员队伍建设、读者来信研究、群众工作艺术等方面的论述,是党报群众工作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具体而言,我国党报应充分认识群众在党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把服务群众落到实处;创新通讯员队伍建设思路,使党报在新闻源竞争中抢占先机;自觉树立"以群众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积极改进党报群众工作艺术,努力提高群众工作质量;深入细致地研究群众,增强党报服务群众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历史。90年来,党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注重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回应群众的利益诉求,党的群众工作不断开创新的局面。通过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90年群众工作的经验主要是: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价值取向;创新工作方式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出路;建立健全群众工作体制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保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环节;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5.
杨帆 《社区》2003,(3):12-13
群众工作是社区工作的永恒主题,构建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必须首先把群众工作放在社区党建工作的第一位。顺庆区把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团结群众、宣传群众、带领群众、联系群众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调动社区群众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 一、服务群众,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社区党组织把帮助社区弱势群众作为工作重点,大力开展城市扶贫、下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群众工作理论学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群众工作观。这一群众工作观对群众工作重大意义的深刻揭示,对群众工作本质属性的准确定位,对群众工作基本理念的系统化、具体化,以及对群众工作方法和途径的明确规定,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7.
做好群众工作,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及时化解群众之间的利益矛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在当前形势下,群众的根本利益、利益取向、利益分配发生了变化,而群众工作者社会身份复杂、价值观念多元、利益取向错位、个人素质发展滞后,不利于做好群众工作。群众工作者只有坚持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这一根本、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才能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8.
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以衢州市“三民工程”为对象,系统阐述群众工作做法及其成效;探讨如何在群众工作对象日益多样、群众工作环境愈益复杂的背景下,把群众工作贯穿于社会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出通过群众工作理念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实践创新,通过群众工作机制创新建构社会管理新格局,以群众工作方法创新提升社会管理实效.在做深做细群众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夯实社会管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闻天关于如何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的思想理论,站得高,看得远,阐述深刻.张闻天认为正确处理党群关系至关重要,它关系到革命的成败,国家兴衰,党的兴亡.张闻天关于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既同群众在一起,又领导群众;是群众的学生,又是群众的政治领袖.具体原则为迁就群众,是为了提高群众;满足群众今天的切身利益,是为了最后的远大的理想;等待群众,又不做群众的尾巴;既要党的领导的统一性,又要群众组织的独立性;向群众学习,又领导群众.张闻天是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模范,具有真正的人民公仆观,即做到知行一致,深入群众调研,身体力行,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严管子女和亲属,不搞特殊化.  相似文献   

10.
胡娟 《南都学坛》2014,(5):102-103
乡镇基层的特色就是以服务群众为主要抓手,在了解群众工作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乡镇基层群众工作面临的新特点、新问题,从宗旨观念、贴近群众、善待群众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探索提升乡镇基层干部服务群众工作能力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综合评价党的群众工作必须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运算性、相互独立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按照这些原则由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帮助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等六大因子构建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指标体系,基于这些指标体系所构成的非线性与线性混合加权综合评价模型,能综合评价和准确监测党的群众工作的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进行了有效的群众工作的实践探索,积极宣传发动群众、了解群众之所需、服务群众,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使井冈山根据地得到巩固、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新道路。总结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群众工作实践,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群众工作是人民政协的生命线。人民政协要树立群众观点,实践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在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工作的基础、群众工作的前提、群众工作的动力上,坚持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改革创新积极有为、树立良好自身形象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真正理解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须明确三个问题:第一,何谓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具有主体性的大多数人;第二,人民群众如何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不仅表现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还表现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第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意义或者说方法论意义是什么?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及人民群众的自在即为自己而在.  相似文献   

15.
真正理解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须明确三个问题:第一,何谓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具有主体性的大多数人;第二,人民群众如何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不仅表现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还表现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第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意义或者说方法论意义是什么?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及人民群众的自在即为自己而在。  相似文献   

16.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是群众史观.群众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天才创见,它的发现建立在对青年黑格尔派唯心史观(英雄史观)彻底批判的基础之上.坚持群众史观对于当前高校领导能力提升至关重要,它要求把辩证总体的方法贯穿始终,把群众立场、群众观点和群众方法有机融合,不断健全和完善群众工作机制,将群众工作融入学校中心工作,使师生员工的利益得到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7.
全面认识群众,准确把握“群众”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正确对待群众,不断满足群众的利益需求,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认为,群众的利益是共产党员的最高追求,群众的拥护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基础,群众的智慧是科学理论的不竭源泉,群众的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邓小平的群众观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战略大转移,中央红军进行长征,挺进国民党统治较薄弱的贵州地区,并针对贵州群众开展了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前所未有地加强了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中央红军长征时期成功的群众工作经验对于做好今天的群众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要强化群众工作的教育功能,丰富群众工作的教育载体,优化群众工作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0.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医疗卫生领域的群众动员,是将“医疗卫生需要群众”和“群众需要医疗卫生”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发动,不断发掘群众力量 ,并以制度化的方式有序推进。在这一过程中,真心为群众着想、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并使群众在卫生运动中直接受益,成为撬动群众热情的真正“杠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