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辉献 《学术界》2007,(6):87-94
陈晓律教授在论述民主与战争的关系时存在逻辑上的错误.民主与战争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第一,民主国家之间事实上是否发生过战争?第二,民主制度与使用武力的倾向和频率之间是否存在内在的相关关系?第三,民主国家所打的战争是否必定是正义的?在国际交往中争夺话语权不能依据现实主义的逻辑,而应诉诸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普世的价值准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2.
我认为,战争、战争记忆、战争文学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应当严格区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战争和战争记忆是现实层面之间的关系,文学则是另外一种东西.我经常想,战争文学与战争,战争文学与战争记忆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有一个画面在我脑海里留下了难于磨灭的印象.在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中,我从电视里观看到美军导弹轰炸伊拉克的场面.空袭开始之后,巴格达上空乌云滚滚、硝烟弥漫,炮火惊起了一群飞鸟,它们在战云翻滚的天空中惊惧地鸣叫着.  相似文献   

3.
二战以后,日本的经济犹如乘上了新干线上的“光号”列车,快速地摆脱了战败萧条的阴影,从一片废墟中一跃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以至于有不少管理专家惊呼:日本尽管在战争中失败了,但日本人凭着顽强的毅力却赢得了另一场战争即经济战争的巨大胜利。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以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之奥秘何在?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系统地探讨这一问题,无疑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之战略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中,对原始部落时期战争作了论述。后来的许多军事理论家或学者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给予不同的解释,至今众说不一。争论的焦点是:该如何理解《起源》书中的“战争”概念?在阶级和私有制产生以前有没有战争?笔者认为,对战争理论中最基本的问题——战争起源问题正本清源,实在很有必要。一、什么是战争?  相似文献   

5.
黄尊严  陈德金 《文史哲》2002,1(6):129-136
明治天皇在甲午战争中的态度与责任如何 ?长期以来 ,日本的某些史学家或把他说成是这场战争的反对者 ,或把他视为被军部和政府拖入战争的被动角色。通过对明治天皇在甲午战争全过程中的言行及作用的探讨 ,可以看出 :明治天皇是这场战争的直接推动者和领导者。无论是战前的扩军备战、建立战争体制 ;还是亲自批准向朝鲜派出军队、对华发表宣战诏书、坐阵广岛大本营、协调内阁与军部在战略和策略上的分歧、筹集战争经费、鼓动日军的战争狂热 ;抑或是操纵马关议和、决定接受“三国”干涉 ,等等 ,明治天皇自始至终都扮演着积极主动的角色 ,发挥出了专制君主和最高统帅的作用 ,故犯有“破坏和平罪”  相似文献   

6.
战国时期,秦国由贫弱落后变为富强先进的国家,并持续地对山东六国发动猛烈的军事进攻,用战争手段消灭诸侯,统一全国。这究竟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秦国为什么能够从战略上的劣势转化为战略上的优势,进而  相似文献   

7.
Internet与WWW     
我们常在报刊等视听传媒中看到、听到Internet与WWW等名词,想知道到底什么是Internet?什么是WWW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呢? 1、Internet简介 Internet起源于美国。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ARPA)为防止其军事指挥系统在战争爆发时被破坏,设计出一种  相似文献   

8.
龙四古 《社会科学论坛》2008,(7):106-113,129
面对战争——人类历史上千万年挥之不去的伤痛,本人一直在苦苦思考:战争的根源在哪里?经济利益?文明冲突?还是其他?  相似文献   

9.
一战争起源于何时?原始社会有没有战争?这是从五十年代起就有了争论的老话题。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它似乎得到了解决。几十年来,在战争的起源和消灭问题上,人们都坚持这样的观点:战争产生于私有财产和阶级,因而消灭  相似文献   

10.
沃尔泽的正义战争论尖锐地批评了现实主义所持有的"战争是道德伦理无涉的领域",提出"战争的道德现实",认为战争不能无限制地突破正义边界,要严格遵守战争的伦理规约。沃尔泽通过翔实的例证和严谨缜密的证明区分了开战正义、作战正义和战后责任正义的问题,展现出正义战争论的多维面相。沃尔泽对战争正义问题的讨论在学术界引起重大影响,但是他对日本的二战罪行判定、战争中绥靖政策等论题的分析仍然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世界历史发展趋势是整体发展,战争与和平的较量伴随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在演进着.21世纪共同发展是世界历史进入新阶段各民族国家的必然选择,虽然战争的威胁仍存在,但制约战争的因素在增长,和平秩序终将取代战争秩序,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期.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史上,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战争.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史学界一直比较注意研究的课题.但感到不足的是,大多偏重从政治制度、军事装备和训练诸方面找原因,几乎都忽略从财政问题上总结失败原因.为此,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对中国东北发动的突然事变,是在日本政府、军部的直接唆使、怂恿和支持下,由关东军一手策划的侵略战争,从此揭开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侵华战争的序幕。今天,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五十周年的日子里,为了总结历史教训,查究战争责任,人们有理由提出,在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前前后后,除了日本政府和军界以外,民间右翼势力对这场战争持有什么态度?他们的态度又对政府的决策产生了如何影响?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这对于正确认识这场战争的性质,分析其发生的根源,杜绝历史悲剧的重演都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Alain Morel:这部电影是怎样拍摄的? Eliane de Latour:经过长期研究男性的生活(政治权力、战争、土地制度等),如今我也着手研究关于妇女的经济历史。我想知道妇女的工作如何弥补通常不占平衡的男性经济。就是这样我发现了封闭的已婚妇女的生活。但是在这个小小的家庭工业作坊中,她们生活的一点也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3世纪以来,海外战争使古罗马获取充足货币资金,并促进城市化运动与消费群体形成。这种以战争和权力引发的资本积累,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变罗马权贵经济的本质和资本扩张的方式。在海外战争的驱动下,公元前2世纪罗马经济结构进一步遽变,小农经济纷纷瓦解,维拉和拉蒂芬丁大地产经济崛起,这从一个侧面诠释了战争与古罗马经济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6.
赵玉英 《北方论丛》2007,(4):102-104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历史的转折,也是雅典历史的转折。雅典在战争中遭到彻底失败,除了城邦充满动荡危机、奴隶制经济萧条等希腊世界共性特征之外,雅典帝国崩解、民主政治衰退构成了雅典特有的战争后果。雅典帝国崩解和民主政治衰退既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失败的结果,也是雅典各种内部无法克服的各种矛盾必然。斯巴达战争中的胜利只是从外部促了进这种结局的早日到来。  相似文献   

17.
进行革命战争、决定战争胜负的伟大力量,究竟何在? 毛主席对这个问题历来都有明确的指示。在《论持久战》一文中,他就说过:“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既是军事宝典,也是哲学名著.孙子既是伟大的战略家,也是杰出的思想家.在漫长的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家为数并不太多,而能将唯物论与辩证法自觉结合在一起的思想家更是不多,距今2500年前的孙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一)卓越的唯物观点孙子不仅以自己的五行说表明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而且他的天道观也是唯物的,他的战争认识论与方法论更是唯物主义的.战争的指导者、主宰者究竟是谁?战争结局是人与物的综合效应,还是天帝鬼神的旨意与效应?这个问题成了军事哲学中唯物论与唯物心论斗争的焦点之一.事实证明,孙子是完全站在唯物论立场上的.孙子认为,正确的战争指导必须依靠英明的国君和贤良的将帅,绝对不可依靠鬼神的指点,不可信赖占卜的暗示.他说:“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用间》)一连三个“不可”,说明孙子态度何等坚决!他强烈反对当时普遍流行的鬼神迷信,反对进行机械的类比推测,反对当时广为采用的占星、卜筮、望气以预测吉凶祸福的办法.因而孙子进一步主张:“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九地》)在军中必须禁止一切关于占卜、驱神弄鬼等迷信活动,禁止谣言惑众.只有这洋,才能消除官兵疑虑,以致战死也不会逃跑.这种对战争指导活动中天命观的批判,是  相似文献   

19.
安史之乱,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场社会动荡。最大的一场灾难,它拦腰折断了大唐的黄金盛世,使中国文明遭到了万劫不复的大创伤。而当初这场动乱的始作俑者,是依据什么样的经济条件来启动战争轮子的呢?这是一个谈之甚少的问题,一个带有关键意义的问题。本文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探讨,即战争策源地的经济状况如何?战争发动者是否有外界资助?当地的经济关系又怎么样?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所进行的长期武装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革命战争实践结合起来,深入探索战争和战争指导规律,形成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马克思主义的建军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等内容的毛泽东军事思想。贯串于其中的活的灵魂则是军事辨证法思想。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它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