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生活作为一种人为的、为人的生存实践,对教师有着特殊意义。然而,在教学生活世界中,教师生存意义发生了偏离,呈现出外在化、工具化、狭隘化、功利化、虚空化等倾向。为此,我们只有正确认识生存意义的性质,自觉培育生存信仰,积极转变生存方式,优化生存价值与规范体系,才能使教师生存意义得以充盈与完满,从而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刚 《东岳论丛》2005,26(1):61-67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旨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奴役劳动、物统治人等种种弊端,进而阐述扬弃异化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理想。我国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的统一,但在提供效率、富裕和自由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改革开放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解放生产力为宗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对马克思批评过的市场经济负面因素没有给予足够重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可以对此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劳动异化、人的异化、生态异化,三者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逻辑关联,劳动异化首先导致人的异化,进而导致生态异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重点阐述了劳动异化思想,劳动异化的结果和表现就是人与自我的异化和人与人的异化。由于人的异化进而导致生态异化,生态异化表面上看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其根源则是人与人关系的危机。已故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心态失衡”,“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心态”是指人与人的关系。所以,生态异化的根源是人的异化,是人与自我和人与他人关系异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5.
劳动、异化劳动的内在张力与人的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及异化劳动是马克思论述人的本质,进而分析、研究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概念。在劳动中蕴涵着自由活动和强迫劳动两种不同的含义,而且这两种含义之间存在内在张力。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表现为异化劳动,异化劳动中也包含着两种意义,一是劳动者内在生命本质的丧失,一是劳动者获得全面解放的可能。共产主义正是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的社会运动,同时也是扬弃异化劳动的理想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6.
刘英侠 《理论界》2012,(6):9-1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本文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在青年时期从异化劳动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著作,他从资本主义当时的经济事实出发分析了社会劳动异化的四种类型:即物的异化、自我异化、人与他的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这些思想对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正确解释社会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其中的异化概念进行现代化批判运用也是吾辈之任务。  相似文献   

7.
异化劳动:伦理意义及其阙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国球  曾特清 《兰州学刊》2004,42(3):66-67,28
马克思从劳动视角出发立足于人本主义来说明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 ,揭示资本主义异化劳动对人性的扭曲 ,以人道主义的激情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共产主义必然诞生 ,具有巨大的伦理意义。然伦理判断不能替代科学判断 ,本文意在指出异化劳动学说有事实和知识上的阙失。  相似文献   

8.
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国民经济学的各个前提出发,通过对私有财产的考察,进而打开了异化理论的世俗批判道路,并在对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研究中使得异化理论的建构开始由主体异化阶段向劳动异化阶段过渡.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演变,一方面涵射了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并超越后者实现了对黑格尔对象性思想的批判,另一方面隐含...  相似文献   

10.
马毅  杨晓宁 《北方论丛》2007,(4):115-118
在尼采建构的意义生存论哲学中,批判、超越传统形上学的虚无主义,给本无意义和价值的世界与生命植入意义,是尼采意义生存论哲学的主旨。这一主旨向世人敞明:在肯定和高扬感性生命的前提下,确认生命的本体和生存的固有矛盾,在生命存在的矛盾张力中寻找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生存的意义就在于:超越一切无意义无目的的虚设,体验和享受真实生命带给生活的困苦与快慰,在生命永恒轮回的流变中,以权力意志之力不断捕捉存在的偶然与机遇,不断地生成、创造真实的自我,走向和接近神圣的超人境界。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关注人的现实生存,深刻地揭示了人的现实生存的矛盾状况,对如何扬弃人的现实异化生存的矛盾状况、实现人的解放和整体发展、实现人真正的生存的美好前景等提出了多种理论构想,展示了他们对人的现实生存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2.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异化问题的关注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思考之中。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中心,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日益贫困的生活状况,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异化形式,提出了人的本质异化思想。异化劳动理论中折射出的人本思想为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重温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异化研究”是现代性研究的重要范式,贝克的“生产观”在本质上也就是一种特殊的“异化生产观”。一方面,贝克对生产进行的“异化研究”抓住了现代性的根本问题,另一方面,贝克的“生产观”又具有片面性、抽象性,并导向不可知论与宿命论。“反思的实践观”是现代性研究包括风险研究的根本观念基础。风险与实践、风险与规律、风险与异化具体辩证统一。风险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具体问题性、异化性,是规律呈现自身的一种具体方式。风险具有实践性、规律性、历史性。人们可以认识、把握甚至利用风险。  相似文献   

14.
15.
张婷  刘畅 《理论界》2012,(12):189-190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传统的封建主义生产方式逐渐被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代替,劳动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但资本主义形式上的民主自由却使众多劳动者陷入巨大的贫困和无知中。针对这种事实,马克思潜心研究创立了劳动异化理论,它不仅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还为全人类展现了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高校学生也同样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异化,如何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社会应用型人才,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这里所要讨论的是人的生命活动、生存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意义。既然是其意义 ,那就不是生存活动本身 ,因为意义是离开了本身的东西。这好像是一个矛盾 ,一方面是其本身的意义 ,另一方面该意义又不是其本身 ,但这恰恰是作为意义世界中心的人的存在的秘密。换句话说 ,人的生存的意义就是对生存本身的超越 ,既是一种时间性超越 ,又是一种空间性超越。说它是时间性超越 ,是因为人的生存总要指向未来、超越现实、超越生命的有限性 ,至少要超越当下的生存活动 ;说它是一种空间性超越 ,是因为生存活动总要面向世界、创造世界 ,总要超越个体而落脚于…  相似文献   

17.
18.
在剖析了异化劳动的四种表现形式之后,马克思作出了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的论断,但这一论断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劳动产品如何分配这个意义上作出的。如果从生产关系的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意义上并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其他经典著作的有关论述来考察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从原生态意义上说,异化劳动不是私有财产的原因,恰恰相反,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结果。在私有制社会里,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最大阙失是对异化劳动具有的人道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对其进行扬弃是必然的。从劳动的历史形态发展看,异化劳动并非没有任何人道性,否则就无法认识商品经济相对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社会相对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道性。异化劳动存在的基础是私有财产,不顾条件地废除一切私有财产会导致更大的不人道。在私有财产还存在的情况下,异化劳动依然有其人道性。从异化劳动一般含义与异化劳动的类型看,判断异化劳动人道与否要根据劳动者意志的性质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人的本质在精神层面的确证,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文化的价值内核和目的所在。大众是文化生成和消费的主体性力量,文化最终应以一种大众化的形态而生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本逻辑取代了文化产品应有的审美逻辑,文化生产的目的被异化,文化产品的艺术价值不得不服务和服从于资本的增殖。在总体工人的格局下,作为个体的工人成了总体生产过程一个可以被任意替换的部件,在其身体里蕴藏的“人的自然力”被非常片面地发展着、使用着,劳动失去了创造性。社会的蚂蚁化、个体的工蚁化,带来大众文化的“蚁众”异化。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众文化是为资本更好地麻痹工人、消解其反抗意识而服务的,是通过文化传播为资本服务的意识形态。文化异化的深层动因是资本逻辑与人的发展悖论。资本的增殖离不开生产能力的扩张,而人是生产的主体,人内在的劳动潜能开发的程度直接关切着资本增殖的实现程度。资本驱动下的劳动异化将劳动与人的精神世界分离开来,人类的劳动行为本身失去了主体性和创造性,人类的劳动成果也不再是为人的,而是作为外在于人的异己性的力量与人对立。当下人们文化需求的急剧扩张需要我们在文化生产领域发挥资本的工具性逻辑去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文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