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榆林地区近代基督教的传入时间大致在清末同光年间,先有商人带入,后有传教士传教,义和团运动前发展缓慢,以天主教为主。义和团运动之后至宣统年间是这一地区基督教发展的重要时期,天主教的数量和范围都有较大的发展,基督新教开始传入。民国前期这一地区的天主教稳定发展而基督新教却走向衰落。其原因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基督教自身的渊源以及陕北民间信仰的价值取向有关。  相似文献   

2.
清末天主教和新教在华传教活动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法国和美国在中国的传教活动为例,选取几个不同角度考察了天主教和新教清末在华活动的异同,认为天主教和新教的历史渊源、社会背景所导致的不同属性是二者在华活动特点的最深刻导因。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未能"彻底"回答资本主义精神的意识形态合法性与内在矛盾之间所存在的悖论。马克斯·韦伯认为新教伦理的变革促进了资产阶级职业精神的塑造,以此论证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为资产阶级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合理性,但是却疏漏了二者之间的裂变。他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头足倒置,并忽视了禁欲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桎梏,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矛盾使资产阶级必然坠入意识形态合法化危机的窠臼。只有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精神再生产的唯物史观叙述出发,才能揭示资本主义精神的时代局限性。新发展理念不仅是当代中国的现实关照一种全新方案,也是对资本主义"增长"的意识形态的超越,是对"文明冲突论"的大国沙文主义的全球治理新意识形态的重塑。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来华是在西方欧美国家海外传教运动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张背景下展开的。新教和天主教的一些传教士相继来到郑州,通过建教堂、开医院、设学校等方式进行传教活动。传教士的这些活动主要是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教会,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当时郑州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晚期浪漫派诗人艾辛多夫的文学史著作《德意志文学史》在19世纪德意志新教与天主教对峙的语境中,针对新教方面的文学史中不断涌现的民族意识和建立民族国家的政治诉求,在审美观念和文学史观两个维度,反拨了新教地区知识分子撰写的文学史中对文学自主性的片面强调和对魏玛古典文学的经典化,以天主教立场重构了德意志文学的流变脉络。  相似文献   

6.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述评葆光一《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下简称《新教伦理》)是韦伯最为重要而且争议最多的社会学著作,该书的宗旨是揭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内在亲和关系。“资本主义”概念在韦伯的著作中有两个涵义,其一是作为社会形态的资本...  相似文献   

7.
美国基督教(新教)是美国目前最大的教派。据1978年至1979年的《政治家年鉴》的统计,1977年美国共有教徒一亿二千九百多万名。其中基督教(新教)徒就有六千九百多万名,可见其在美国影响之大。为帮助英美文学爱好者扫除阅读原著的障碍,加深对美国社会的了解,本文就美国基督教(新教)的形成与发展谈一梗概,供读者参考。基督教(新教)(Protestantism)又称耶稣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并称为基督教的三大派别。基督教新教是十六世界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产生分化的新教派统称。基督教新教对罗马天主教持抗议态度,在西方一般称它为“抗罗宗”或“抗议宗”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反天主教运动的起落、反犹主义浪潮、新教霸权的终结三大方面论述了美国新教霸权的兴衰。分析了美国新教霸权兴衰和多信仰体系形成的原因:移民浪潮的冲击;信仰危机,新教本身的多元特征。作者指出:美国新教霸权的终结和多元化社会的形成,既是内外政治、经济优势衰落的表征,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从中古向近代转型期间,在新教改革浪潮的推动下,修女们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的依然栖身修女院,而有的则坚定地离开了修女院,回归了世俗。更为重要的是,在天主教与新教的抗衡中,新教修女院产生了,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美国天主教会自19世纪以来逐步成为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影响力仅次于新教的第二大教派,爱尔兰移民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天主教这一旧大陆宗教意识形态的本土化改造,使之适应新的文化环境,从而构建起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国天主教文化体系,为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斯.韦伯认为:对新教伦理来说,外在的物质力量是“轻裘”,后来的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抛弃了它,“铁笼”社会由此产生。但事实上,新教伦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表明,“轻裘”之说一开始就是不稳固的,客观物质力量本身就是决定着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2.
犹太教与资本主义精神--略论马克斯·韦伯的犹太教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和<经济与社会>,阐述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现与资本主义兴起之间的勾连以及他对犹太教不具备资本主义"亲和力"的论证.结合当今世界发展的态势,指出犹太教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有其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在晚清潮汕社会,新教与天主教会是推动妇女教育的先驱。选取美国浸信会、英国长老会和巴黎外方传道会开办的两种妇女教育机构,即所谓的"小女学"和"老妇学",对晚清民国时期在潮汕地区活动的新教和天主教会所开展的妇女事业做一个全面细致的梳理。这些机构为妇女提供了一个受保护的环境,使她们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在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内潜心接受宗教以及文化教育,为潮汕社会培养了一批识字的新女性。  相似文献   

14.
韦伯抽象出"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等理想类型,发现宗教与经济的关系,发现资本主义起源的独特精神动力,从而促使人们从精神和文化的层面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原因。韦伯的新教伦理观对我们现在还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启迪意义:没有人的现代化,即思想观念的理性化,就不可能有整个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现代化;市场经济鼓励人们合理合法地追求和获取属于自己的财富,提倡靠勤俭致富、敬业信用;传统文化必须向现代文化转变。  相似文献   

15.
"韦伯命题""中国命题"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斯·韦伯把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萌芽和发展归功于新教伦理,认为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忠孝两全""推己及人"等为主要内容的儒家伦理思想,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相关联.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中,注意到儒孝伦理对现代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例中汲取有益的启示.探讨如何利用儒家伦理的合理内核建构企业社会责任,参照西方企业社会责任,对儒家伦理进行全面而全新的整合,使传统文化观念与现代文化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解读马克斯·韦伯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可以发现,新教伦理及其所孕育的资本主义精神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三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即资本主义精神是推动近代西方理性资本主义勃兴的重要力量,而这种精神在近代西方的形成,是新教伦理孕育的不期结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指出萧伯纳历史剧《圣女贞德》(1923)至少从两方面重构了法国历史上这位天主教圣女形象:其一,贞德形象被平民化,消解了笼罩着她的神异光环;其二,贞德被赋予明显的新女性和新教(而非天主教)殉道士等多重意义.进而分析形象重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缘由,并揭示了真正将贞德引向火刑柱的是她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他者身份.剧本由此承载了关于如何对待他者的普遍思考.  相似文献   

18.
索洛维约夫所设想的自由神权政治社会,是神圣王国与世俗王国自由联合的社会,是天主教、新教与东正教实现和解的社会.在民族宗教矛盾和冲突不断的今天,索洛维约夫的宗教和解思想对于推动宗教间的对话,促进民族和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思想的竞技场上,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动力不同的思想家给予了不同的解读。作为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可谓是独辟蹊径,从新教伦理的视角切入,对资本主义精神进行了历史发掘,阐释了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缘由。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重拾马克斯·韦伯的思想脉络,对于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以及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问世以来,东西方著述家从各自不同的学术旨趣出发,亦对新教伦理及其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关联性作出了不同的学科解读,但都未能走出韦伯所依循的西方世界现代性及其道德谋划的叙事背景。文章以韦伯新教伦理为价值原点,窥思信息主义技术范式对新教伦理在形式上的质疑和质料上的强化,回应韦伯的文化偏见,在后现代语境下找寻新教伦理与儒家伦理精神的共鸣声和契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