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探讨空间范畴对汉语时间表述的影响,汉语中大量表示时间的词语都来源于空间概念:从历时角度来看,汉语里的一些时间词,如“最近”、“马上”等,都来源于表空间范畴的方位短语,经过一个语法化的过程,最后变成表时间范畴的词;从共时角度来看,“前”、“后”、“上”、“下”等方位词,在现代汉语中既可表空间范畴,也可表时间范畴.  相似文献   

2.
说“味”     
“味”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理论范畴,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了生理意义、精神意义、文艺意义等多重内涵。在文艺领域,它既可以用于作品,也可以用于鉴赏者,还可以用于鉴赏活动。因此,任何想使之简单化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3.
“象”与“兴”是中国传统美学两个古老独特、包孕丰富、具有重要发端意义的元范畴。“象”源于《易经》和《老子》,是中国道家美学幽深致远的基本范畴;“兴”源于《诗经》和《论语》,是中国儒家美学弘扬发展的基本范畴。中国美学的儒道互补关系集中体现在“象”与“兴”之间的关系及历史演变上。这两个元范畴的历史演变与审美融合,便是“兴象”这个关键性美学范畴的产生及其所标志的整个意象理论与意境理论的成熟。“象”与“兴”这两个元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实际构成中国美学范畴体系化研究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起点,构成理解并掌握中国美学独特体系的一条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4.
通过古今西方哲学家对于“存在”范畴的不同表述 ,揭示了“存在”这个西方哲学核心范畴的演变过程 ;恩格斯关于“存在”的科学定义对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有重要意义 ;“存在”的内涵仍将会随着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人力资源基本内涵的理解与把握邵昱“人力资源”是一个在科学研究和经济管理工作中使用频率颇高的名词。从字面上似乎不难理解其义。但因“人力资源”内涵的广延性,迄今尚没有把它界定为某一学科的特定范畴,不同学科都从不同角度对人力资源概念加以运用。任何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既不能准确地归纳出词汇意义,也很难确定其语法意义,历代古汉语专家都常以“无义”“发声”“语助”等名称加以诠释和说明.本文试讨论这一类词语的名称、辨认和意义方面的问题.一 语助词的名称和分类1 语助词的名称 本文称之为语助词的这一类词语,在古代语言学家著作中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兹分述如下:1),称“辞”或“词”的.如:汉·毛亨《诗毛传·芣苡》、“‘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相似文献   

7.
<正> “×么(摩)”类词语,指的是唐五代以后由某词“×”与居其后的“么”(“麽”,包括其异形“没”、“摩”、“磨”等)组成的一类词语.这类词语的内部结构并不是一致的,这样称谓是为了讨论或叙述上的方便.现在,我们尝试对这类词语内部或本身的结构进行分析,因为这一方面可以更进一步认识这类词语的语义及结构性质,另一方面也涉及到对有关词语历史演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世界历史”范畴的意义●赵甲明自从资本主义工业“首次开创世界历史”以来,各个民族和国家,无论其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如何,在经济上、安全上以至政治上、文化上都发生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世界历史的演变发展...  相似文献   

9.
宋代以前体用范畴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和“用”,是中国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范畴之一。它是标志形体、形质、实体及其功能作用、属性,本体及其现象,根本原则(原理)及其具体应用之间关系的重要哲学范畴。“体”和“用”这对范畴,在北宋以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并在这一演变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涵,充满着辩证法的时代精神。揭示宋代以前“体用”范畴的  相似文献   

10.
“体”与“用”是中国哲学史上一对重要的范畴。中国传统哲学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既不同于西方哲学、又不同于印度哲学的独特范畴,作为一种人类理论思维的中国传统哲学,便是通过一系列自己所特有的哲学范畴来表现的。“体”与“用”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对范畴。道学集大成者朱熹,承程颐、张载之端绪,把“体用分二”与“体用不二”统一起来,在他的哲学逻辑结构中充分展开论证,丰富和发展了“体用”范畴。  相似文献   

11.
时间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功能表现为定位功能、计量功能和本体功能。“时间”和“时候”单用时的不同、它们命名时间词语时的不同都可以从功能的角度给予科学的解释。“时间”和以“时间”命名的时间词语在表达上主要表现为计量和本体功能,“时候”和以“时候”命名的时间词语在表达上主要表现为定位功能,二者具有明显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2.
杨宇枫 《殷都学刊》2012,33(4):109-114
“趋向范畴”是指用来表达“趋向”这一语法意义的句法手段,在汉语中主要用趋向动词系统来体现.但趋向动词作为一个“语义一句法”范畴并不是天生就有,而是在中古时代随着趋向补语的产生和使用、以及趋向动词具有共同的句法表现之后才产生的.同时,汉语趋向动词系统也是在经历了一系列历史演变后才成为现在的面貌.对于汉语趋向范畴以及趋向动词系统历史演变的考察可以为我们观察汉语语法系统的历时面貌提供一个很好的窗口.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美学的范畴体系中,“味”由最初的表示“口舌之味”的感官体验,向“味无味”的人生体验转变,最终成为表达“澄怀味象”的审美体验。“味”范畴的生成及演变是不断和其他审美范畴融合而成的一个意蕴丰富、形态多样的审美范畴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我国古代美学感性和理性融合统一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14.
<正> (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很早就开始了有文字的历史记载。浩翰的历史文献,记录了大量的国家政权、社会制度、道德风貌的更替、演变。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古代思想家,都自然地形成一种历史变迁或发展的观念。这种观念在不同的思想家那里,具有不同的理论形态,但也有共同的基本内容,即认为历史是变化的,这种变化是有某种内在秩序的,它是某种人以外的力量决定的。这些思想表现或内涵在古代思想家描述历史现象时所经常使用的三个概念或范畴“变”、“数’、“势”中,这些观念也就是中国古代历史变迁思想的主要构成。  相似文献   

15.
初夏,由江苏省美学学会和江苏省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召开的“中国美学史第二次讨论会”在扬州举行。我省及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四川、安徽、山东、福建等省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出版界人士参加了讨论会。《齐鲁学刊》李欣复认为:中国美学范畴是一个流动的、多层次的结构体系,每个范畴都有自己的生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一般地说,这些范畴的生成、发展和演变都是由审美艺术实践决定的。按历史时期划分,中国美学的范畴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秦两汉时期。这是我国古代美学范畴的原始发轫和滋长奠基阶段。文道、文气、中和、比德、意象、礼乐、情辞、声味等范畴都已初具形态。第二阶段:魏晋、隋唐时期。这个时期对美学范畴的贡献,主要在传神、气韵、品  相似文献   

16.
术语“斯美尔德”是研究俄国封建社会经济制度乃至政治制度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一术语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涵义皆有不同,但任何时候都未脱离农业居民和公社成员的范畴。在封建社会,斯美尔德经历了从自由农民向依附农民的转化过程,自由的和依附的斯美尔德社会地位卑微,近似于奴仆。  相似文献   

17.
有些同志认为,“交换价值”是商品经济的范畴,“价值”则是任何社会形态都存在的范畴,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也存在“价值”。这些同志大都认为,“价值”就是劳动时间的计算、此较和分配,这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否定了价值存在的必要,也就是否定了计算、比较和分配劳动时间的必要。我觉得,这种观点的提出,虽然对于某些忽视节约劳动时间和按比例分配劳动时间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藏文的属声字()“”按紧靠它前面音缀的后置字不同有五种写法,即:“”、“”、“”、“”、“”等。对这五种不同书写形式的演变问题,过去国内外都有人研究过。据说俞敏先生认为是由“”字演变出其他几种形式;法国人堆尔(Durr)认为是:“→→”;英国人西门华德(Walter Simon)认为原形是“”,由此演变出其他形态。但是由于没有找到这方面的资料,所以都没有拜读过他们的文章。现仅将自己学习中的一点浮浅体会记录下来,以求教于专家学者和同志们。由于自己的水平低,接触的资料又少,不妥和错误之处,一定不少,恳请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中有一类反义并列式词语在句中做状语的现象,这些词都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的语素组成,如"旦夕"、"东西"、"前后"、"左右"等。虽然在句中它们都是作为双音节副词用做状语,但是这些词语的起源不同,发展也不平衡。考查发现,它们的演变脉络呈现出意义由实而虚、结构由松散而稳固的规律;而意义的变化和句子结构中位置的改变是它们发生词化、语法化现象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张艺 《南方论刊》2006,(11):94-94,96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许多新词不断出现,与此同时一些原有的词语也出现了新的用法、产生了新的词义。本文通过结合相关理论,对“放水”、“灌水”这两个常用词的用法与词义的演变进行探讨,并由此来对“水”的用法和字义的演变做出一定的解释。1“放水”一词在记载唐代水利制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