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文化认同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港文化认同问题吴江一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一国两制”的崭新庄严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的话题,其中就有关于香港地区文化的性格及其历史认同问题。最近香港有人发表文章,认为香港文化的发展既不跟随(或认同于)中国,也不跟随(或认同于)英国...  相似文献   

2.
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市场化机制的香港文化,对于正走向市场的中国文化无疑是一个切实的参照。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展望中国文化前景的时候,我们不妨注目一下香港文化,看看它会给我们提供怎样的启示。80年代初中国文化市场开放伊始,因为没有资源的积累,故而首先进行了一场对于香港成熟文化产品的掠夺,那时大陆的流行歌曲尚不发达,于是大量的港台歌曲被堂而皇之地盗版。之后中国的文化市场运作逐渐红火,香港的文化制作手段逐渐在大陆实行,比如明星包装制,歌手与文化公司物价签约,公司投入资金,进行包装、宣传使其走红,从而赢得利润。…  相似文献   

3.
发生于三十年代的抗战文化运动,在中国抗战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大批文化人上拿起手中的笔唤醒民众,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于内地不断沦陷,大批文化人移居香港,他们给香港带去了智慧和力量。在这些旅港文人的影响下,香港的新文学运动也得到促进和发展。抗战前夕的香港虽然经济较发达,但在文化文学方面却十分落后,甚至被称为一块“文化沙漠”,一座不易移植文学之树的“水泥岛。”十九世纪末之后,内地的思想文化革新潮流,渐次渗入香港,使香港的新文学运动渐渐萌生起来。香港的新文学运动始于二十年代中期,当时有两家报…  相似文献   

4.
上海和香港都是港口中心城市,属于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上海市区的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23,000人,香港市区则高达28,500人左右。两个城市有许多共同之处。由于文化是一种十分独特的现象,许多人类的群体文化,从社会制度考虑差异很大,但从文化的实质来看,共性不少。因此,从香港文化事业的发展及其设施状况,联系上海的城市文化,探讨一些问题,是有参考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有人断言,“香港文学在香港,香港文学研究在内地”。此话并不全面。香港学者对香港文学的研究,比内地还要早。还在内地闭关锁国的1964年,罗香林教授就在“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作过《中国文学在香港之发展》的专题报告,不过他谈的是在香港的中国文学,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香港文学,且当时还未有明确的“香港文学”概念。到了1974年9月,吴萱人在《学苑》发表了《20年来香港文学的嬗变》,从宏观上论述了与内地文学分流后的香港文学的发展变化。1975年7-8月,香港大学文社主办“香港文学40年文学史学习班”,编印了《…  相似文献   

6.
50年代以来的香港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年代以来的香港小说创作何慧一与内地文坛具有的意识形态一致性相异,独立发展于自由资本主义殖民统治地区的香港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至少可以归纳出三个特点。第一,它保留了与内地主流文化相异的另一种观察世事的角度。1949年以后,内地的文学从深受西方...  相似文献   

7.
香港与内地的大众文化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性解放的历史必然性与进步性的表现,但都同时存在不可忽视的享乐主义倾向。然而只要充分发挥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香港大众文化与内地大众文化的优势互补,随着香港回归带来的双方交流的更加密切,香港与内地的大众文化一定会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共造中国大众文化的辉煌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在社会进入小康或更宽裕境况后,商品生产和市场销售都更加受文化影响。“文化经济”应非限于若干具体产业范畴,而是经济发展到一个阶段所显示的新特点。促进经济发展的创新,既来自科技方面的发明进步,也需要有文化方面的配合包括制度创新和设计创作。创新成果要能够销售出去,必须能结合不同市场的文化。当今国际市场存在着西方的“文化霸权”,东方文明处于弱势。我国既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又要维护本国的文化安全以及和平发展,可以充分利用香港作为中西文化交汇的独特功能。在区域经济中,香港发挥了策划产销、安排融资和服务商贸的综合角色。香港的角色是由历史和文化形成的,在可见的将来难以被取代。  相似文献   

9.
陈清侨教授是文化研究在香港的重要推动者和践行者,他在访谈中详细追溯了文化研究在香港的发生、发展及现状.岭南大学作为亚际文化研究的重镇之一,在文化研究机制化与社会介入两方面作出了有效尝试,这种“香港经验”可以归纳为:首先,处理好文化研究的课程建设、学位授予和积极参与公共政策和社会事件之间的关系,通过创设一个教育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去处理教与学的问题,而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会对文化研究的理解与发展带来新的贡献;其次,香港的社会体制和历史情境都很独特,因此在开展具体的文化研究实践之前,不能照搬任何既定模式,包括伯明翰学派的命题,必须认真评估在地情境,尤其是香港回归前后的历史语境.最后,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十分注重课程改革,在课程设计中贯彻“在地”(local)与“全球”(global)的交汇和联通,倡议通过不同的公共渠道和方式,走出课堂,介入社会,思考生活,推动文化践行在社会历史面向的落实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香港的“客居”批评家王光明特殊文化空间与“客居”批评家在不少人的心目中,香港是个只有金钱没有什么文化和文学的城市。其实,与其说它是一个物化的、没有历史和文化参与感的城市,不如说它是一个异质于主流文化的、雅俗并兼和商政交缠的特殊文化空间。事实上,香港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 ,港英当局纠集在港的旧文化势力极力抵制五四新文化、新文学的影响。直至 1 92 7年初 ,香港青年才邀请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到香港演讲 ,在一个文化后进的地区点燃五四新文化火种。鲁迅的演讲 ,揭开了香港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从此 ,香港新文学的进程与国内新文学同步。鲁迅对香港新文学的兴起和发展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香港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 ,这是它的普遍性。但是 ,由于地域的因素、历史的因素和现实发展的因素 ,香港文学又葆有自己文化内蕴和外在形态上的某种特殊性 ,或叫“本土性”、“香港性” ,并因香港的国际性大都市地位 ,把香港文学推到世界文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香港作家的作品 ,对传统的态度呈现出一种尴尬而矛盾的姿态。一方面 ,文化传统上的一脉相承和厚重深邃使其作品保持着与传统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 ;另一方面 ,香港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点又在很大程度上使这种联系以一种疏离、质疑的方式得以呈现。因此 ,“故事新编”成为香港作家一个引入注目的书写方式 ,形成一种母题。本文拟从母题学的角度对香港“故事新编”体小说进行疏离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艺术市场的欣欣向荣,艺术家创作的硕果累累,全国各大城市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艺术村。笔者在对香港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艺术村的含义与发展类型,并借鉴香港牛棚、火炭艺术村以及欧美国家艺术村的先进经验,探讨了艺术社区的文化创意及其理论建构。这些对于中国内地艺术村以及创意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理论引导与实践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香港借鉴香港冯增俊(华南师范大学)香港是当今世界的热点之一,香港的巨变受到广泛的关注,被世界称为“香港现象”。在香港主权回归在即这一重大历史时刻,认真研究香港,剖析香港现象,进而推动交流理解,达到借鉴吸收和合作发展,对广东推行现代化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冯庆想 《天府新论》2016,(5):114-119
从共时态来看,香港本土主义包含三重逻辑:首先是以文化主体性的觉醒与“自我——他者”二元分化结构的确立为核心的文化认同逻辑;其次是以特定历史时期的巨大经济成就以及其所衍生的社会认同意识为基础的经济社会认同逻辑;最后是以政治主体性的裂变与政治价值的自觉建构为要旨的政治认同逻辑。从历时态来看,香港本土主义包含一种先后的历史演变逻辑,它的三重内在逻辑分别形成和发展于特定的香港社会历史阶段,交汇于“一国两制”下的香港价值观念形态中,呈现出一定的“文化认同——经济社会认同——政治认同”的逻辑序列变化,显示出当代香港本土主义的内在逻辑与历史演变的整体联系。  相似文献   

17.
香港文学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原因,近代香港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彼此融合的产物;现代香港新文学和中国内地的文学连成一片,并不具有鲜明的本上特色;1949年以后的当代香港文学则逐渐走上独立发展道路,在纷繁驳杂的发展中形成本身的个性与特色。它既有别于大陆的文学,又有别于台湾的文学,也有别于海外华文文学。它所起到的汇集、融合、沟通、桥梁的作用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香港文学是中国文学大河中的一条支脉,它的本土性与海外华文文学的“本土性”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相似文献   

18.
香港“绿背文化”思潮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绿背文化”思潮评介王晋民受国家台港教委的委托,我参加了全国高等学校《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的编写工作,负责台港澳文学部分。在我编写香港文学思潮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介绍和评价“绿背文化”思潮。1994年秋,我应邀到香港岭南学院做研究,适逢香...  相似文献   

19.
刘曼容 《学术研究》2005,30(12):76-81
港英政府在对香港的殖民统治中,充分利用和吻合香港华人文化传统,将殖民统治寓于香港华人所熟悉并容易接受的传统文化之中,借以提高政府施政效率。它在本质上是为了巩固港英政府的殖民统治,但在客观上也有利于社会稳定以及中西文化的交汇融合,尤其是港英政府在利用与吻合香港华人文化传统中所采取的价值取向,具有一般社会管理职能方面的启示,可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0.
论儒家文化对香港经济的影响力王业兴经济和文化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有机系统。近十多年来,海内外学者及一些政府要员都分别从抓住机遇、利用外资、优惠政策、政府协调诸多方面去探讨香港经济腾飞的秘诀。本文拟从文化的角度去审视香港的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