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的版本均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演进的过程;被随意改动、评点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影响到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古代小说比戏曲的版本情况更复杂,删削、割裂、作伪、续书等现象屡见不鲜。其原因在于两者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的差异。古代小说与下层文人联系更为密切,因而版本问题更多。  相似文献   

2.
唐代文人将刘阮遇仙与武陵桃源附会并相互混融,遂产生了天台桃源意象;天台桃源意象开始承袭刘阮遇仙的艳遇特质被用来叙写男女艳情,天台桃源意象就此走上了艳化之路。宋元以后,天台桃源意象被小说戏曲作家广泛用于性描写。天台桃源意象在古代小说戏曲的性描写中起着隐喻、象征的作用,悬置了对性行为的刻画,既突显了男女性爱的美好,也诗化了古代小说戏曲的性描写,突出地代表了中国文学性描写含蓄蕴藉一路的审美特色。天台桃源意象在古代小说戏曲性描写中所体现的美学价值历久弥新,启示今天的文艺工作者仍应把含蓄隽永和富有启发力的性描写作为遵循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戏曲、小说中意境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探讨中国古代戏曲、小说中意境的表现问题.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的审美理论,中国古代的戏曲家和小说家们,由于往往本身就是诗人或词人,当他们进行艺术创作时,不可能不受到诗词创作特有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因此,传统诗歌对意境的追求,也融合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之中.又由于中国古代戏曲、小说侧重表现性,写意和抒情味较浓,与西方一些侧重于再现性的叙事文学不同,仅用典型理论来阐释显然远远不够.作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意境美学范畴,在中国古代戏曲、小说中的表现主要有诗情画意、人景交融这两方面.  相似文献   

4.
明代是我国戏曲理论繁荣发展的时期,论著极其丰富。其中,明代戏曲题材理论是中国古代戏曲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但总结了宋元两代戏曲创作题材所取得的成就,对明清两代戏曲创作题材以及清代以来题材理论的发展,也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今天戏剧、曲艺的题材理论与创作题材仍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题材是作家从广阔的现实生活中选择出来作为他所要描写的具体生活现象。描写什么样的对象、用什么作创作题材,对一部戏曲作品的创作来说,是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吕天成《曲品》记录了孙铲(月峰)对题材的重视。“我舅祖司…  相似文献   

5.
总结本世纪小说、戏曲研究的历史不仅可以为今后(下一个世纪)小说、戏曲的创作和研究提供历史的借鉴,而且同样也可以为与之相关的渚如哲学、美学、心理学、文艺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学科领域直接或间接地提供有益的借鉴,其意义是广泛而重大的。这个世纪的古代小说、戏曲研究是在中西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相触、整合的大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国门开放的宽窄、吸收外来文化的气量决定着文化交流的范围、深度和文化重建的面貌,也牵引、制约着古代小说、戏曲研究的学术走向。近百年来的小说、戏曲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六个阶段。一.建国前由收到放的学科创建时期  相似文献   

6.
西利尔·白之(Cyril Birch)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研究颇深。本文从戏曲翻译、剧作品鉴、剧作性质、意象功能和明传奇的贡献等方面出发对西利尔·白之的中国戏曲思想进行综述与评价,并提出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史传文学孕育出了中国古代小说,但是又阻碍了它的发展。续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续书在创作过程中体现了作者自觉的创作意识,采用了想像和虚构的文学手法,从而为中国古代小说挣脱史传传统的影响做出了贡献。它是古代小说从内容到形式对依存于史传传统现象的一次强有力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域外题材小说,历代各具特色。古人妄自尊大的观念,压抑了人们对域外的关注,故此类小说以虚构为主,且具有明显的工具性。对外交流、文人心态和社会思潮影响此类小说的创作,而写作目的和小说内容等因素则影响此类小说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世纪末情结”与学术自觉追求的交互为用,催生上个世纪末相当一批意在学术回顾与前瞻的研讨和论著.从外部环境来看,21世纪头十年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甚至整个人文社科研究的黄金十年.从《明清小说研究》所发论文来看,2001-2011年间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出现一系列可喜进展,当年学术回顾中的一些针砭发挥了一定作用.为进一步扩展古代小说研究视野,提升古代小说研究的科学品格和当代价值,今后应在古代小说与诗词文等抒情文学、古代小说与现当代小说之关系等两个方向作更为深广的开掘.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小说对戏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明清时期,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小说中的故事为依据而创作的传奇、杂剧,便成为其时剧坛上的主要剧目.然而,戏曲改编小说并非易事,它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戏曲演出时间与小说叙事时间上的巨大差异,小说所容纳的故事长度是戏曲很难达到的,这就需要剧作者在根据小说进行再创作时,对原有题材能够做到有目的取舍.清代"红楼戏"改编<红楼梦>小说,对原著的情节内容主要采取了"由人入手"和"由事入手"这两种取舍方式,本文就围绕这一问题来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