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汉语同素逆序同义词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代汉语中存在着为数可观的同素逆序同义词,它们指的是构成词素相同,词素次序互为倒置的一组同义词.本文从它们的年代分布、词义及其演变、结构以及词性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认为近代汉语同素逆序同义词是由"倒序造词法"创造出来的,它们的词形和用法非常固定.同时它们的出现也受到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借代词是人们运用借代方法创造的词,其在音节、词义、语法方面与运用其他方式创造的词相比既有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借代词以其共性存在于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之中,又以其个性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晓玄 《东岳论丛》2011,32(3):136-138
近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同素逆序同义词,从生成、结构、同义方式、发展等各个角度看,此时期同素逆序同义词表现出这样一些特点:同素逆序同义词产生后一直并存,至现代汉语才出现消亡;同素逆序同义词大都是单义词,即便是多义词也多是本义之间具有同义关系;结构上,联合结构和非联合结构数量相当,且偏正结构比重增加,偏正结构的同素逆序同义词是对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分类。  相似文献   

4.
随着"汉语热"的持续升温和智慧教育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愈渐成为汉语教学革新的重要动力支撑.同素逆序词作为汉、日语言接触的产物,对其进行语际对比和规律把握有助于对日词汇教学的开展.本文以汉日同素逆序词对比为立足点,穷尽式收集了498个汉日同素逆序词.在MS Access数据库环境下搭建适配对日词汇教学的词库,并对词库的建库目的与原则、语料筛选、建库流程、数据表设计进行逐一说明.最后,就如何利用词库在对日汉语教学中开展数据驱动学习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唐桂兰 《东岳论丛》2013,(1):181-186
借形是一种值得关注的修辞方法,借形的分类、特点和具体应用都是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借形有汉字借形与字母借形、简单借形与复杂借形之分。借形主要的特点是以所借字(母)形与描写对象之间的相似性为客观基础,以及所选取的汉字多是常用字等。借形的宗旨是追求直观形象、经济简省、准确逼真。通过与借形有关的相近修辞方法进行比较区分,可以看出借形是形貌修辞中修辞效果最明显、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6.
论借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石珠 《云梦学刊》2001,22(6):108-110
借形是人们不太热悉的形貌修辞手段。它是以汉字的形体来描写事物的修辞方法,只利用汉字的形体却不利用字义。用作借形的材料不仅仅是汉字,也可以是拼音文字的字母,借形的心理基础是想象和联想,其修辞作用为形象生动、简省明白。  相似文献   

7.
试论古汉语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汉语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现象是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说的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这一特殊句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先秦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已经表现出由动词前向动词后的过渡状态。到了汉代,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后置情况表现得更为突出。魏晋南北朝以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的前置已仅仅是文人的仿古用法,不再反映口语实际。  相似文献   

8.
古代汉语有代词,现代汉语也有代词。它们之间的用法大体是相当的。这说明了汉语的继承性。但是,细究古代汉语中的代词的分类、形式和用法,它们之间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本文通过分析文言文中的例句入手,较为系统、全面地概括了这些差异。特别重点讲述了古代汉语中的无定代词和辅助性代词的用法。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划分这两类代词了。这对学习古代汉语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眼于英语代词的翻译 ,揭示代词对翻译的影响以及解决的方法。重点阐明英语和汉语代词的对比。首先 ,为了更好的理解语言的交流和代词的翻译 ,就要明确翻译和代词的定义和主要特点。说明英语中的代词 ,为了更好的理解英汉翻译中的代词 ,将会讨论物主代词 ,反身代词和人称代词的用法。其次 ,英汉翻译中的代词最困难是理解英语和汉语之间代词的不同意义。最后说明翻译中代词的指代 ,通过一些例子分析翻译中的代词。  相似文献   

10.
醴陵方言是湖南湘东的一种重要地方话,本文通过分析醴陵方言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及它们在句中的语法功能。认识醴陵方言的语言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1.
王金芳 《江汉论坛》2003,(2):118-120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出发,简要论述了古汉语词义引申中的文化意蕴。文章主要通过若干事例的分析,阐述了古汉语词义引申在文化的物质层次、制度层次和心理层次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词语的多义现象是人类自身和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一种语言成熟的标志之一。一个多义词常常有一系列的、不同的同义词,同时还有一系列的、不同的反义词。同样,由于很多的词在某一个意义上是相同的或者是相近的,所以这种现象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一个词不仅是许多其他词的同义词,而且还是许多其他词的反义词。我们把这种语言现象称为词义交叉现象。本文立足于言语交际,以汉语中词义交叉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一分析一描述法,从汉语中选取特定的例词,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展现词义交叉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地处豫陕晋三省交界处的河南陕县方言具有丰富的指示代词,而其近指代词和远指代词很不对称,这种不对称性源于词语的语音演变和语音合成。  相似文献   

14.
邹秋珍 《殷都学刊》2010,31(3):33-37
本文以战国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为语料①,来考察战国时期第二人称代词在称数和句法功能方面呈现的面貌。第二人称代词没有数的分别,不过有些代词"女(汝)、尔、若",以表单数为主,表复数也常见;而有些代词"乃、而"基本表示单数,表示复数的情况极少。它们在句法功能上也没有绝对的限制。不过,"女(汝)"主要作主语、宾语,较少作定语;而"尔""而"经常作定语。也就是说,这些代词在不同句法功能上只有数量分布的差异,没有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北方方言中的第一人称代词“咱”据吕叔湘先生的考证,由“自家”切合而成,现代汉语北方方言中“咱”一般指代复数人称,但是有些地区用“咱”指代单数人称,如辽宁中部地区方言、山西洪洞方言、山东潍坊方言等,这种特殊用法有的可能是保留了古音,有的则是方言修辞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6.
赤壁之战以后,荆州的归属成为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孙权将荆州部分土地借与刘备,刘备得以在荆州南部立足,为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借荆州"的历史公案,千百年来多有争论。事实上,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只是"借"了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及其附近的城池而已,并非"借"下整个荆州。刘备通过借荆州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暂时遏制住了孙权在荆襄一带的发展,二是建立了北进中原和西图川蜀的基地。孙权"借荆州"给刘备虽属无奈之举,但也实现了制衡内外的两大目的,一是维持了孙刘联盟,把长江中游防卫曹操的重担转嫁于刘备,自己全力以赴抵抗曹操在东线的进攻;二是假刘备之势遏制了周瑜势力的发展,实现了其控制内部文臣武将的目的。曹操通过撤出荆州实施了渔翁之计,借刘备与孙权自相攻伐之际巩固了其在北方的统治。"借荆州"是三国鼎立过程中的谋略博弈,也是刘备、孙权、曹操实施权势制衡的政治手段。  相似文献   

17.
钟嵘《诗品》得到世人的高度评价 ,是与其具有开创性的批评方法分不开的 ,借言批评法是《诗品》中重要的批评方法 ,至今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充分注意。借言批评法的功用 ,可分为借言以为己论、借言以为参考、借言以表原因、借言以论作者四点。这种方法又表现出两方面的特征 :言论者的多元性、言论内容的开放性。钟嵘能够运用借言批评法 ,一方面是受了当时转引名言风气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与作者援正批谬以正视听的创作动机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受尊卑观念影响,古汉语中的"左""右"二字被赋予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在古人崇阳抑阴哲学观指导下,左阳右阴,上左下右,尊左卑右.人之右手便捷有力,在崇尚武力封疆列土的先秦时期,以武力重设社会秩序,以强弱分别人之尊卑,形成了尊右卑左的尚右观念.这些尊卓观念极大地扩张了象形文字"左""右"的内涵与外延.使左右具备了别尊卑,名正邪,定轻重,分主次,辩高低的功能.此功能直接体现于与左右相关的古代词语中,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9.
陈晓强 《殷都学刊》2007,(3):114-119
汉字发生阶段,一形多本义现象是汉字记录语言的客观需要和图画向文字演变的必然结果;汉字发展阶段,一形多本义现象表现为"形借"现象,"形借"又有纯粹借形和形音兼借两种现象的不同;汉字成熟阶段,一形多本义现象大多通过加区别符号、加声符、加意符、异体分化几种途径实现字形和词义的分化。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以《论语》为考察对象,尝试对书中的几个复指代词及用法作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根据复指对象和复指代词的距离、关系,将《论语》一书的复指代词分为紧邻复指和不相连的复指两大类,最后从结构和语用两方面分析该书使用这类词的原因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