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社会科学》1986,(2)
<正> 常常听到人们这样说:“华侨足迹遍天下.”这句话不算夸张,中国有一千多万华侨散居世界各国,如果把中国血统的外籍华人加在一起,就有好几千万了.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子民及其后裔留居异国,在世界上是十分罕见的.这不是由于中国人喜欢“侨居异国”,而是由于旧中国饱受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压迫,内忧外患,人们无以为生,逼得不少人孤帆远征,去国万里.他们同居住国人民一起,开辟荒原旷野,抵抗异族侵略,这里面有多少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业绩!有他们对故乡的无限思恋,有祖国对他们的深情眷念,这中间又有多少绵缠悱恻、催人泪下的故事!杜埃的长篇小说《风雨太平洋》,就是一部反映华侨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力作,一幅描绘华侨抗日的壮丽画卷.它为社会主义文学拓展了题材领域,增添了花式品种,塑造了新的人物形象,无疑是长篇小说创作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和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抗日历史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从2001年始至2007年先后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牡丹江、黑河、尚志、齐齐哈尔和密山市共召开了七次(其中第二次是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和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民生大旗,以改善和解决民生问题为核心,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而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再次高扬民生理念,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民生信念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根本原因在于民生蕴涵着深刻的法理思想。民生以关心人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逻辑理路,从而实现了核心法理价值的升华。 相似文献
4.
抗日民族英雄、原国民党陆军中将戴安澜,1904年10月19日生于安徽无为县风和村。后赴南京,考入安徽公学。肄业时,适值第一次大革命,戴安澜痛感“列强未驱,军阀未除,革命未竟”,于1924年毅然投军广东革命政府。翌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 相似文献
5.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5)
西安事变发生后,逐渐成为中国舆论的焦点,媒体对于事变的走向空前关注。自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来,在抗日的问题上,各方产生了明显的意见分歧,引发了舆论的交锋。伴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逐渐加深,争论日趋激烈,并在西安事变前后达到高潮。在日本咄咄逼人的侵略态势和民众抗日呼声日趋高涨的浪潮下,在各方势力不断斡旋与妥协下,西安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因此成了国内舆论整合的转折点,国民党推行的统一救国主张不断式微,联合抗日逐渐成为舆论的主流,全国抗日形势不断高涨。 相似文献
6.
我和资华筠相识五十五年,半个世纪的交情。我为她写过评论和书序,见证了她每一个阶段出色的成功经历,也有过几次很重要的合作。现在,她的学术生涯又上了一个台阶。我想试着认真地总结她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7.
《民主评论》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复观创办的在港台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民主评论》凝聚起一大批优秀的学者,成为港台新儒家的思想舞台和发言地。通过徐复观在创办《民主评论》前后的几个重要事件,能够看出一个创办者的艰难求索和心路历程,体察到他从"政治救国"到"文化救世"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8.
在晋冀鲁豫的地方历史上,一度声名显赫的何高民同志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快要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五、六十岁以上的人,提起他的情况还有所了解;40岁以下的人,有的连名宇也没听说过了。但他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靠勤奋自学把他的一生涂上了传奇色彩,令人赞叹,让人钦佩。他的政治生涯,自有党史和地方史志记载。这里仅从自学成才这个侧面,介绍一下他是怎样由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而成为我国中医界一代名流的。 一个人的成就,跟他的学历有关,但那只是一个条件,不是决定因素。没有进过大学但有成就的大有人在,何高民同志可作一例。 相似文献
9.
10.
11.
高崇民同志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始终坚持奋斗并做出自己贡献的老共产党员。他那种为振兴中华而勇于探索,追求真理;艰苦备战,不畏强暴;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高崇民同志是从一个热忱的爱国民主战士转变为一个坚强的共产党人的。他的这一转变,揭示了我国老一辈爱国民主志士和大多数知识分子所走过的共同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马克思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者是怎样反对封建主义的?我们可以举拉吉舍夫的《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以下简称《旅行记》)作为一个比较激进的例子来加以回答。拉吉舍夫(1749-1802)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铲除专制农奴制的革命思想家和文学家。列宁把他看作大俄罗斯民族的骄傲。他在著名的文学作品《旅行记》中,采用十八世纪欧洲的感伤主义文学中颇为流行的旅行记体裁记述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描绘了一幅十 相似文献
13.
在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中,《紫钗记》和《牡丹亭》都是以爱情作为主要线索,来描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反封建的主题的。对同一作家不同年代的相似题材的作品加以比较,最能看出高低上下,最能看出作者的世界观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本文试图在《紫钗记》和《牡丹亭》的分析对比中,来探求汤显祖创作思想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从《乔厂长上任记》历经《烦恼人生》、《大厂》到《那儿》,完整地表现了一个国有企业从振兴到彻底衰败的轨迹,工业题材的创作也完成了从改革文学、新写实小说、现实主义冲击波到底层文学的演变,这其实也是一部当代思想史。在这一过程中,价值的转移,苦难的演变,都体现了作家们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对人的不断思考,因此,底层写作的意义不仅在于作家们对底层苦难的叙述,更在于作家们由此重新获得了批判社会现实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从《李娃传》到《绣襦记》——看小说戏曲的改编传播轨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慕宁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34-40
唐白行简《李娃传》以其叙事委婉、跌宕旖旎颇为后世所重,宋之话本,元之杂剧,每掇采其事,搬演于勾栏戏场。至明,朱诚斋以藩王之尊,翻为乐府;凌性德以书贾之好,收入虞初。弘治间,髯仙徐霖摭拾旧传新说,编为《绣襦记》传奇四十出,演之场上。一时毁誉并出,难分轩轾。盖自《李娃传》至《绣襦记》,其间已历七百余年,据娃传敷演为稗官戏曲者,实不能不受时代风习、地域文化之浸润,亦不能不受说部戏剧文体之限制而改弦更张,别裁演绎。 相似文献
16.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5)
中国小说发展,自五四新变以来,已近百年,而当下诸多迹象表明,中国现代小说传统正发生着深刻的转向,正应百年中变之数。作为当代小说诸家的一方重镇,贾平凹正是这一重大文学史转折点上的标志性人物。从《太白山记》到《老生》,贾平凹以睥睨百代的文学野心在中国小说时空中国变形意象笔记、话本语体等方向上,对古老中国想象世界的方式进行了当代转化并以体量惊人的文学长度清晰地勾画出这一文学史转向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余华作品《现实一种》与《许三观卖血记》为分析文本,从文本的表现形式、潜在语境及哲学意味三个环节进行比照,将余华创作上的转变概括为从注视到对话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文章着眼点在《紫钗记》中的豪侠黄衫客,从他的出场描写、贯穿李益霍小玉爱情始终、始终是决定性的力量以及出现在梦的意象中等四方面粗略地进行分析,试图诠释黄衫客这一人物形象从《霍小玉传》到《紫钗记》的演变。汤显祖对黄衫客的人物设置明显与自身经历有关,可以说,黄衫客是他在现实社会中的一种理想期待。 相似文献
19.
宋昌中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5)
1790年5月俄国首都彼得堡出现了一部引起人们“极大好奇心”的书。不出一个月,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就亲自审阅了这部小说。这位德国血统的沙皇边读边在书上作了许多眉批:“该书作者之用心殊甚明显”,“其目的在于唆使农民反对地主,煽动军队违抗政府,以断头台来恐吓沙皇”,“他是一个比普加乔夫还坏的暴徒”等。女皇读了开头几十页后,就接二连三地下令逮捕作者,追查出版背景。在审讯时,这部书的作者一口咬定自己没有同 相似文献
20.
正当我国人民迈开新长征的步伐的重要时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战略决策,并指出:“党中央在理论战线上的崇高任务,就是领导、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历史地、科学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这对我省学术界既是巨大的鼓舞,又是有力的推动。为了更好地学习领会三中全会提出的这一决策对理论学术研究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要求,本刊编辑部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