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方人和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表达形式的不同。西方人注重客体思维,因而英语中常常使用非生物词作句子的主语;而中国人则注重主体思维,汉语习惯于用生物词作主语。本文拟就英语中非生物主语结构进行分析与归纳,以探索其翻译的规律与转换手段。  相似文献   

2.
专业英语八级汉译英主题的翻译及主语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是个注重主题的语言,英语是个注重主语的语言,这就造成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很大的差异,给参加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考生在做英汉互译时带来了不少麻烦。本文分析了自1997年至2006年十套专业八级全真试卷的汉译英部分,总结了其中汉语主题的类型,归纳了在英译时如何选择主语、如何翻译主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的不同 ,英汉句子主语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差异。本文着重探讨英汉句子主语不同的特征和用法。英汉主语使用的对比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水平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英译汉时,要达到信、雅的效果,符合汉语的阅读写习惯,就必须掌握翻译的技巧,其中主语的翻译技巧至关重要、主语通常可译作主语、谓语、宾语、原因状语等,同时还可对主语进行增译或省译。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提高翻译水平,对英汉船海习语进行比较,发现船海习语反映了中西地理环境、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对于英汉船海习语,可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如使用意义对等、喻体相似的习语,使用意义相近、喻体不同的习语,根据上下文意译和直译加注的技巧等,使译文更恰当。  相似文献   

6.
英汉互译的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本文通过翻译实践,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对翻译时存在的词汇空缺现象加以研究,旨在使译文趋于完美。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了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提高翻译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英汉语运用能力,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原理及常用技巧,加强英汉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从三个方面来考究幽默英汉的互译:首先是对比其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并阐述其不可译性如何"变通"为可译性;其次,幽默翻译需要找到形成幽默的机制,才能掌握幽默的要素,以致在翻译中不丢失幽默要素;最后,在传统的翻译基本技巧基础上,归纳出幽默翻译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9.
汉英叠词对比及翻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叠词是常见的修辞手段 ,体现语言的韵律美、意象美和表达美。叠词的使用可以使语言形式和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本文从汉英对比和翻译角度对汉英叠词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研究。首先归纳了英汉叠词的类型 ,然后在不同层次上分析了英汉叠词的功能、叠词的理据及叠词的英汉互译技巧。  相似文献   

10.
英汉对比作为核心理论对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英汉对比学是一个内涵很广的概念,英语与汉语的结合必然会使语言与语境,语域,文化习俗等多个因素相关联,而翻译又是对语言的研究,所以英汉对比学对翻译的指导作用深远而强大。张培基散文中《父亲》一文的英语译本很好地体现了英汉对比学对翻译的指导作用。从英汉对比角度出发,以《父亲》英译本为例分析其翻译方法和策略,总结文学作品汉英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1.
母语负迁移对汉译英翻译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主要从零位主语和形式主语、话题显著与主语显著、汉英主语的词类以及人称主语和物称主语四个方面探讨了汉英主语的差异,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在母语负迁移影响下,学习者在汉译英的主语选择中出现的四大问题:主语丢失、主语与主题混淆、主语词性混淆及频繁使用人称主语。同时提出了学习者可采用的相关的翻译方法:补译主语、转化汉语主题语、转化词性及使用非人称主语。  相似文献   

12.
显化,作为翻译共性之一,是指:译者对于原文进行解译的过程可能导致译语文本比原语文本冗长,这一冗长现象可能是由于译语中提高了衔接上的外显程度造成的。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对人称代词手段在构句层面依赖程度不同,这一现象具体到人称代词主语在翻译转换中的表现,则是人称代词主语显化或隐化现象。借助PACCEL-W语料库分析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对显化这一现象的认识,可以指导教师对翻译实践的把握及翻译教材的编写,同时也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  相似文献   

13.
英汉广告语修辞特征与翻译原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英汉广告翻译的研究应从广告修辞研究入手。尽管英汉广告翻译的过程中存在着文化差异,但在修辞手法上却存在着相似性。本文拟从广告的商业目的和人类文化存在的“共核”角度出发,简要概述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美国学者E.SLewis提出的AIDMA原则:必须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Attention)、产生兴趣(Interest)、培养欲望(Desire)、形成记忆(Memory)、付诸行动(Action)。英汉广告修辞的“共核”都体现了上述原则,对英汉广告修辞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译、套译和代换三种常用翻译法,这种对比与归纳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英汉修辞语体、风格、方法和特点的认识,能够提高我们对广告修辞语的认识和使用技巧。  相似文献   

14.
英汉科技翻译除了语言技巧外 ,还要把握好相关科技背景知识。本文通过对《英汉翻译教程》中若干例句翻译的探讨 ,指出了其中的一些不当和失误 ,以求进一步提高英汉科技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和认知语用相关理论论证了被动语态的结构原型为主语(受事)+Be+V—en分词,指出被动语态的知识序列与其认知序列有一致性。考察被动语态原型,有助于理解英汉被动句语义及句法意义,有助于被动语态的习得和翻译。  相似文献   

16.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汉语是话题突出语言(topic prominent language),句子的基本结构是话题+说明,而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subject prominent language),句子结构是主语+谓语,主语在句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要求意足形完。本文通过翻译实践,讨论了汉英翻译时根据句子话题来确定英语主语的理论及操作策略,并以此实现有效再现原文语句的交际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语言学理论框架下,对英语无生命主语句展开全面的论述。以对无生命主语句的误解为基点,阐述了定义、功效以及能做其主语和谓语的词语,进而论及汉译时遇到的种种情况和翻译技巧;通过英译汉时的句型对比讨论了无生命主语句的修辞功能;最后指出了"无生命句的语言特征和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英汉对比研究翻译中,根据不同的交际功能可以将文本归纳为不同的文本类型,而不同的文本相应地反映出不同的语言文化差异。拟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来分析英汉互译,旨在研究英汉互译中不同文本类型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英汉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交融。文章探讨了翻译与文化的关系。论述了文化信息在翻译中的作用,并总结了实现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文化信息传递的翻译原则与技巧。  相似文献   

20.
英汉状语的比较及其翻译马涌聚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他们对同一客观事物有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英语民族反映现实时,其思维过程往往是:主体──行为──行为客体──行为标志。这一思维习惯在语法结构上表现为:主语+谓语+宾语+状语,以及较长定语的后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