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史料文献记载,白登之围是汉匈关系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笔者通过查阅史料文献,在肯定白登之围的历史地位的同时,从双方力量对比及力量变化的角度,分析、论证白登之役发生的必然性,以对外关系为切入点,论述这一历史事件在汉朝的对匈政策和匈奴的对汉策略上的双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平城之战是汉匈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对汉初民众心态影响极大。此后,时人在讨论匈奴问题时经常提及此事。受社会情境、时人心态影响,在近百年的传播过程中产生了不少关于平城之战的传言。司马迁在记述平城之战时,受自身价值观及时代局限性影响,不自觉地采信了一些传言,从而造成《史记》关于平城之战记载疑点颇多。  相似文献   

3.
张帆 《人文杂志》2002,(3):20-25
对目前流行的关于真理的看法从多方面提出了不同见解 ,认为真理不是正确的认识 ,真理是有层次之分的 ,真理的存在不依赖于任何现实的检验 ,而依赖于陈述意义的确定 ,实践并不是决定某一陈述是否为真理的标准 ,而是人们相信某陈述为真理的最可靠的依据和标准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会计制度改革和税制改革后所得税会计处理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进行分析的探讨,旨在寻求会计上既简单明了,又能配合税务部门加强税收监管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否定主义的"理论原创"为出发点,针对学界在"西方理论中国化"方面的三种理解与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一是满足于"西方概念的中国运用"的中国化,忽略对"有用"进行中国问题追问;二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满足于将"不确定的历史进程"混同于"确定性的理论",使"中国化"永远难以完成;三是满足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思想资源"融会"的中国化,因忽略融会的实质是"批判与创造"而使其主张始终带有感受和愿望化色彩,难以介入实践.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哲学"的若干问题浅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来 《江汉论坛》2003,(7):21-23
西方学者自黑格尔直至今天的德里达,都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只有思想”。于是“中国哲学是不是哲学”,“中国有没有哲学”便成了问题,中国哲学学科便存在着合法性危机。如何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如何超越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中国哲学是否可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深究精察,作出合理的、具有说服力的回答。为此,本刊推出本组笔谈,以期对推动中国哲学学科的研究和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本文对与语素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对语素的性质、语素的构词能力、划分语素的标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设"信用福建"若干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新的角度论述了信用的内涵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用福建”的基本框架。作者认为 ,对信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 ,但它们之间有主次之分、有层次之别。信用首先应该从经济方面来理解 ,其次从法律方面来理解 ,最后才是从道德的角度来理解。因此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信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范畴 ,不要简单地把它归入伦理道德范畴或一般文化范畴。经济信用问题的解决 ,主要依靠经济手段 ,辅之以法律的他律和道德的自律。在建设“信用福建”的过程中 ,要紧紧抓住经济信用建设这一中心环节 ,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 ,推动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主体信用建设和法律规章、道德文化、监督管理三大保障的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时期,中国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趋势,如何认清未来几年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分析存在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形成对重大问题的共识,这对于各地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意义重大.借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常修泽教授(以下简称常)莅临广东省中山市,讨论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的机会,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丁凯同志(以下简称丁)围绕"十二五"规划的若干重大问题向常修泽教授作了访谈.  相似文献   

10.
伤害罪若干问题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伤害的含义,有必要解释为是损害他人的生理机能或使其健康状态恶化的行为。伤害罪的客体应理解为是身体不受伤害或健康不受损害的权利。在伤害与致死的对象不同一的场合,不能以故意伤害致死定罪处罚。有重伤他人的故意未造成重伤的后果者,不能以重伤未遂来处罚。无伤害的故意而殴打他人的,即便是造成了伤害后果,也不能定故意伤害罪。经被害人同意造成其轻伤害的,不构成犯罪;造成其重伤害的,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相似文献   

11.
历史问题一直是阻碍和困扰中日关系向前发展的"死结".近年来,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数次参拜靖国神社,更使中日两国的关系跌入谷底.2006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华展开"破冰之旅",打破了中日高层五年不会面的政治僵局,本文探究了中日关系能否以此为契机突破历史问题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匈奴政权“最大国”、“二十四长”、“四角”、“六角”是研究匈奴历史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研究成果中,关于“最大国”、“二十四长”的某些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南匈奴时期,匈奴政权以“王”为特征的体制基本确立。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有助于弄清匈奴职官制度的整体性内涵及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3.
马利清 《中州学刊》2013,(1):132-139
匈奴城址中大多数建筑和使用都与汉人密切相关。其中存在集定居的农业、手工业和军事防御为一体的城邑,以人名命名的城,有可能用于安置和亲或投降的汉族上层人物,其性质似乎类似于后世隶属大贵族的私城,并允许部分汉人在城中从事农耕、屯田、戍边;还有一些具有墙壕防御设施的小型城址更像是临时性的军事堡垒,担负着卫律所说的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的功能。蒙古境内多数城址不能排除用作祭祀庙宇的可能性,或许其中可能有类似单于为贰师将军建祠庙一类的宗教建筑;像龙城那样具有诸长大会、祭祀祖先天地鬼神功能的城,则很可能属于最高统治者单于,或许是由穹庐站长组成的逐水草迁徙的城。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亮观点,抒己见,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有的放矢地探讨了四个问题(一)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的内在含义和准确表述;(二)关于科学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需要把握的几个尺度;(三)关于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的主要依据和深层原因;(四)关于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内涵应根据合同诈骗罪的客体性质来确定,即该罪中的“合同”必须是能够体现市场秩序、体现动态的财产关系的合同。口头合同不应成为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可以从行为人有无实际履行合同的能力、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欺诈行为、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动、行为人未履行合同的原因以及在违约后是否愿意承担违约责任、行为人对取得对方标的物的处置情况等方面予以考察。  相似文献   

16.
关于北匈奴西迁的考古学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学上划分南、北匈奴文化以公元48年为准。中国新疆地区曾是匈奴活动地区之一。北匈奴西迁后仍保留较多匈奴游牧文化传统因素。从西迁匈奴人的葬俗仍可看到秦汉时匈奴的传统、礼仪和文化特质,但也有变异。  相似文献   

17.
18.
西域战争中汉王朝与匈奴双方都使用"诅军"巫术,是军事史记录中罕见的情形.透视其文化内质,可以获得有意义的发现.讨论汉匈西域"诅军"史例,不仅涉及汉王朝处理边疆与民族问题的军事行政方式,也有益于深化对当时数术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敦煌酥油地简牍中有"击匈奴降者赏令".一般认为,"击匈奴降者赏令"产生于汉武帝时期.阎盛国对此说的驳斥存在着误读原始史料、片面剪裁他人论述、机锋错位等缺陷,所推导出的"击匈奴降者赏令"颁布于刘邦时期的结论难以成立.实际上,"击匈奴降者赏令"的施用对象主要是参与打击匈奴的汉人,而非匈奴投降人员."击匈奴降者赏令"是在匈奴降人大批出现,且汉朝对匈政策发生根本转变的形势下颁布的,时间不早于汉武帝元光年问.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的中原王朝向北亚族群或国家提出和亲时,往往是处于较弱的形势,因此希望通过"和亲"获取和平。以西汉为例,据文献记载可知武帝以前汉匈"和亲"的次数为8次,通过对其内容分析,并结合汉匈双方对和亲的态度,能确定武帝以前和亲的本质为"岁遗"而非通婚。从汉匈关系的转变等视角来看,当时明显存在匈强汉弱的不对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