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彦宏 《职业》2011,(10):51-51
一次,河南打工妹姜玉凤在广州一商场排队买东西,到了晚上8点钟的时候,6个柜台前均已排了100多米长的队。后来她把自己的票卖给了别人,赚了15元“排队费”。此经历让她感到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现代都市里,银行、邮局、超市等场所都是人满为患,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突然离世,对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虽然她已活到了“米寿”(88岁).但我一直以为、也一直坚信、当然也更希望一直没什么大病的母亲能活到百岁。就在她去世的当天上午,她还到离家很近的银川市中山公园转了转,全天也没有异常反应。吃完晚饭,她洗了脚上床休息时突然发病,从呼喊到停止呼吸,只有短短几分钟时间。虽然救护车及时赶到,虽然银川急救中心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抢救并且用去了数目不小的抢救费.但还是无力回天。这样的噩耗,真是让人无法接受!  相似文献   

3.
陈敏 《老年人》2010,(8):29-29
我的婆婆叫铃木练子,是一个热爱中国也挚爱自己中国丈夫的日本女人。年轻时,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并跟随他回到一衣带水的中国生活。尽管“文革”十年浩劫让她和家人受尽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但她坚强的意志让她成为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她用自己瘦弱的身躯为家人抵挡风雨,并鼓励身陷囹圄的丈夫战胜黑暗,迎来光明。  相似文献   

4.
《金色年华》2013,(4):42-45
邓文迪是中国制造“最成功的出口品”。她把自己从一个中国的简朴生活地,发射到当今世界最富有、最有权力的家族企业中。在30岁之前,她便完成了这次大跃进。现在,邓文迪正在进行第二次大跃进——从默多克太太的全职主妇生活中走出来,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她和另外一位马来西亚华裔弗洛伦斯·斯隆组建了一个小电影公司,  相似文献   

5.
2002年,刘秀华移民到澳大利亚。六年后,她成立了澳华之声中文广播电台,一步一步发展到现在的澳华国际传媒集团。现在的她不仅是一名商人,更是一位资深媒体人和社团领袖。“让在澳华人最大限度地了解澳洲及澳州政府,也让澳洲更了解中国”一直是她最大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现代妇女》2008,(8):15-15
新闻背景:她有双重身份,网上叫“一枝独秀”,在丈夫的建议和开导下开始换偶,并和丈夫一起开了一个“夫妻交友”网站,写文章描述换偶经历。而现实生活中她却是陕西礼泉县一位女警察.今年30岁,已结婚8年,有个5岁的孩子。2007年10月,“一枝独秀”在凤凰网《性情解码》节目中公开了自己的换偶经历。在讲述中,“一枝独秀”承认她很享受换偶的感觉.但这种另类的生活方式却给她带来了生活上的巨大变故:“一枝独秀”的公开亮相在当地引发巨大震动.她走到哪里都被指指点点,背负舆论上的巨大压力,最后她被公安局辞退.与丈夫一起,带着公婆和孩子,离开礼泉县去了北京.继续换偶的生活并在网上开博。  相似文献   

7.
老唐 《老年人》2004,(9):24-25
退休前,我虽然只是个小科长,但因为手中有一点权,找上门来的人还真是不少。退下来后,门庭冷落车马稀,再也没人理睬我了。在家“窝”了两年,我想这样不行,就去参加各种老年活动。到外面一走,信息灵了,见闻多了,心情好了,我发觉自己根本就不老,好像还年轻呢。外面的世界真的好精彩,可是越精彩,我对家里的老伴越有反感。她退休前在厂里搞财务,也许一辈子跟数字打交道,人都弄得呆板死了。说到兴趣爱好,她跟我完全相反。我热衷的事情,她一件都不感兴趣。她对练气功倒是十分痴迷,一天到晚满脑子就是“吐纳”、“气感”、“开天目”之类的玩意儿,连…  相似文献   

8.
余玮 《老人世界》2013,(5):18-20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句响亮的口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出现在中国每一个有竞赛的角落,成为从小团队比赛到全国性运动会体育行为的准则。类似的口号还有“赛出成绩、赛出水平、赛出风格”等。然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句嘹亮口号的背后蕴藏着与体育比赛无关的历史,并一度被认为是被异化;但无论怎样,“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八个字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项宝贵的精神遗产,使人性的高尚品质得以在强调“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赛场彰显。  相似文献   

9.
据《扬子晚报》报道,家住江苏省射阳县兴桥镇的陈奶奶有一本特殊的账本,上面详细记录了儿女们回家探望的次数和时间。她准备设一个“子女探望奖”,在每年年底给回来次数最多的子女发“红包”,以此促使他们经常回来看望自己。  相似文献   

10.
进城那天,六婶穿了件小碎花的洋布褂子.笑得合不拢嘴,趴在车窗上拼命地伸头往外看,六叔得意地仰靠在坐椅上说:“瞧你那傻样。”六婶进了城,叫个啥“农转非”,农,她懂,咱原来就是个农民嘛。“非”是个啥,她不大明白,丈夫也没给她细说,只是费了好大的劲给她弄到一个集体小厂洗酒瓶子。她不懂,但很满足,反正就是进城了呗,她是个工人了,不要再在毒日头底下下地吃苦、受累了,而且,终于和丈夫、孩子住在一起,这才叫个家嘛。这个家和乡下的家可不一样,自己在乡下一个人倒守着个大院子,院子里总跑着鸡呀、鹅呀,鸡屎总也扫不尽…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故事曾经很流行,故事的主角有两个: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中国老太太一辈子都在攒钱中度过,目标就是要搬出自己破旧的房子。经过数十年奋斗,最终她买下一所属于自己的新房子,然而还没来得及搬进去她却病入膏肓了,临死时她幸福地说:“终于有了自己的新房子了……”中国老太太无牵无挂地走了,而那位美国老太太早在年轻的时候就贷款住进了新房子,此后的十几年一直靠勤奋工作偿还银行贷款,最后在临死时也幸福地说:“终于还清了房屋贷款……”同样也是无牵无挂地走了。  相似文献   

12.
欢欢 《当代老年》2014,(7):47-47
家住南京的张女士因为大腿内侧疼和脚趾疼到医院就诊。她向医生反映了一个细节,自己穿鞋子一直很费,一双皮鞋穿3个月,底就被磨歪了,要打鞋掌。“估计是髋关节出了问题。”CT扫描的结果证实了骨科林医生的判断,张女士患有髋关节发育不良,长期拖着腿走路,所以鞋子一侧磨损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13.
马寅 《中外书摘》2008,(10):4-7
在奥运会倒计时300天时,郎平甚至还无法确定自己在北京奥运会上的角色。那时如果和她谈起北京奥运会,她肯定会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北京人,2008年在家门口的奥运会,她一定会回来。但是在带领美国女排拿到奥运会入场券之前,她无法确定自己的身份。不过无论是作为美国女排主教练带队来北京比赛,  相似文献   

14.
贾乙 《当代老年》2006,(8):34-35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这时,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劲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相似文献   

15.
“她声音很高,在家老训我,是我们家里的‘超级女声’。”最近,词坛泰斗乔羽老先生在回答记者采访时,幽默地给自己的夫人佟琦起了一个“超级女声”的爱称。乔老先生夫妇1954年结婚以来,大到人生坎坷、困难、甚至于灾难,小到锅碗瓢盆的日常琐事.从来那是不离不弃,相亲相爱。  相似文献   

16.
为民 《女性天地》2006,(1):32-32,33
两个人在恋爱时,总是很在意自己的形象,心里总在问:“他(她)会怎么看我?”而当这两个人成了一家人后,就越来越少想到“他(她)会怎么看我”了。不是不在乎,而是彼此太熟悉了。可是,他究竟是怎么看你的,和你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一样吗?  相似文献   

17.
露丝·哈克内斯,原是纽约的服装设计师,为了取回新婚丈夫的骨灰而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来到中国,放彝自己的事业以实现丈夫的遗愿,想尽办法终于将熊猫“苏琳”运到美国。本文讲述她于那个时代来到中国西藏,因战乱而居住在喇嘛庙里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天宇 《老年人》2008,(1):34-35
有流行歌坛“一代天后”美誉的王菲,童年的生活却不幸福。她从小生活在一个父母失和的家庭里,只是为了不让她受到伤害,父母才没有离婚,但却选择了分居。母亲患癌症去世后,王菲还与父亲尖锐对峙了许多年。直到她自己亲身经历过几次情感的起起落落后方才理解了父亲,父女间的隔阂才有了消融的一天。  相似文献   

19.
津老干 《老年人》2003,(3):32-32
7年前,张元桂调任津市市委老干部局局长。一上任,她就发现,改革的深入发展,体制的转轨,给老干部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大堆的麻烦事在等待着她。这些年来,张元桂把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想尽了主意和办法。针对“两费”拖欠严重的问题,她带领局里的同志摸情况,搞调研,深入全市44家企业,走访了120多名企业负责人和老同志,拿出方案向市委、市政府汇报,终于在常德市所属的县、市(区)中第一个建立起了老干部离休费保障机制。随即,又建立起医药费保障机制,保证离休干部的医药费按规定实报实销。就在…  相似文献   

20.
扣去的“追悼费”刘棣华一次去领退休费,被扣去20元,说是上面的局长死了,算是追悼费。自己的“生米’煮成了别人的“熟饭”,无奈只得认数。事后却颇有感慨。照说,局长死了,去点礼仪也无不可,但总得自己同意啊,怎么能由人越组代危!再说局长那么多,有正的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