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文观止》从十七世纪末问世以来,就得到人们重视,成为我国流传最广的古代散文选本.但这部《古文观止》中的大部分选篇,和在它之前三四十年出版的、由金圣叹评选的《才子必读古文》相同.《古文观止》中的许多思想性较强,艺术分析较为细致精到的评语,也往往和《才子古文》雷同.这说明《古文观止》的编选者吴楚材和吴调侯是参考过《才子古文》的.但由于他们的封建正统思想较浓,艺术欣赏水平不是很高,因  相似文献   

2.
《古文观止》作为清朝私塾教材,收录的文章主要用以指导初学者作文,为科举考试打下基础.尽管在当时并未受到当时社会的重视,但却在众多的古文选本中脱颖而出,流传至今.新中国建立后,国内学者对《古文观止》研究热潮不断高涨,研究范围包括选本、成书渊源、二吴评点等,但对二吴评点的研究主要限于其特点,尚未关注其所揭示的文章技法.而二吴对所收录的文章的评点是较有特色的,其对文章行文和技法的分析及点评是比较精彩的.本文将从其评点揭示的语义对照、突出联想、语义突出、语言均衡等文章技法来作分析.  相似文献   

3.
《古文观止》是古代散文选本中流传最广的一种,它载誉人口,影响深远。其编选者吴楚材和吴调俟也因之出尽了风头。然而这部脍炙人口的选集是抄袭之书,二吴是作伪的庸人却很少有人知道。最近出版的张国光先生点校的《金圣叹批才子古文》一书的前言(张国光先生撰)  相似文献   

4.
冯至传略     
冯至,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笔名琲琲、CP、鼎室等,著名的杜甫专家、德语文学的翻译家和研究学者. (一)1905年9月17日,冯至出生于河北省涿县.父亲在外面的学校或机关做点文牍之类的工作维持家用,家境窘迫.但刚强的母亲坚持送他上了小学,启蒙课本是《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古文释义》等.1914年,九岁的冯至失去了母爱.1916年秋,从涿县高小毕业后,慈爱的继母克服经济困难,力排亲属的非议,支持冯至考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今北京四中).人中学后,冯至对古典文学的  相似文献   

5.
朱光潜传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家世和童年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朱光潜,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1897年9月18日生于桐城乡下的一个破落地主家庭。祖父和古文家吴挚甫有交谊,做得一手很好的八股文。父亲是个乡村私塾教师。朱光潜弟兄三人,他是老大。从六岁到十四岁,在父亲鞭挞之下受了封建私塾教育,读过而且大半背诵过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左传》和《唐诗三百首》,学过写科举时代的策论时文;看过《史记》、《战国策》、《国语》、《西汉文》和《通鉴辑览》、《困学纪闻》以及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朱家处在穷乡僻壤,买书甚难。他的一位族兄每年都要到距家三十里地的牛王集上买一批书  相似文献   

6.
庄丹  郭丹 《兰州学刊》2013,(8):106-109,10
清前期《左传》文学评点是《左传》评点学史上的全盛期,这一时期的《左传》文学评点有着一个重要的美学特征上的发展,即由感性的"悟"上升到理性的"法"。文章通过分析金圣叹前后期《左传》评点之不同美学特征,结合《古文观止》《左绣》《左传义法举要》等清前期《左传》评点学发展史上具有关键意义的《左传》文学评点著作,揭示金圣叹《左传》评点在清前期《左传》文学评点史上的特殊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评《卖柑者言》──刘基犯“矛盾谬误”?黄展骥(香港)前言《古文观止》是前清康熙年间吴楚村、吴调候所编,其中,他们选收从周朝至明朝的名家代表作共两百二十二篇,是我国历代的文章典范。难怪它在近三百年间风行各地,家喻户晓。其中的《卖柑者言》是明朝刘基的佳作...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捕蛇者说》最后一句说:“故为之说,以俟乎观人风者得焉。”《古文观止》云:“观人风,谓观民俗之善恶也。”《辞源》释“人风”为“民风、民情”。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初中第五册语文教材则解释道:“‘人风’应作‘民风’,唐朝为了避李世民的讳,‘民’字改用作‘人’字”,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初中语文第五册注评》亦作如是说。对上述说法,我们未敢苟同。  相似文献   

9.
《古文观止》是文言文选本中流行最广的一部书。过去,几乎“家弦户诵”,过去的知识分子大都读过它。现在,还一版、再版,青年人读过或正在读它的人也不少,可见它在今天影响还很大。文学古籍刊行社在《出版说明》中说:“从前,这部书是供给初学作文的学生读的,曾风行一时。现在也还可以当作一种比较简明扼要的选本,供给初学者对我国散文文学进行初步研究的参考。”也有人说它“每篇有简要评注。编者虽精力有限,选材未能至于完善,但颇有见解,多慷慨悲愤之作,  相似文献   

10.
吴楚材《古文观止》编于清初,为家塾古文读本,记得我入塾读书时即推为首选。解放后再刊屡刊。其佳处即在咬定“古文”两字。我国纪事之文《左氏》、《公羊》、《谷梁》开其端而《国语》、《国策》继之,然《公羊》、《谷梁》重义法,又非《左氏》比。嗣是迁、固肇兴,作者蔚起,《楚骚》以不属于古文之列,仅采撷聊备一格,而《汉赋》盖缺,以下仅以陶渊明、孔稚圭代表南朝,而徐庾不复计矣。  相似文献   

11.
苏轼的《石钟山记》,是清代吴楚材和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中的一篇,现在也是大、中学校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以致成了大家所熟知的名作。 其实,这篇散文并非苏轼的力作。文章中存在着明显的失误。他所记述的石钟山并不全面,对山名的由来也解释得并不正确。 石钟山何由得名,历来的说法有三:一是水石相搏,声如洪钟;二是山石扣之,铿然有金声;三是山体上锐而下广,形如覆钟。前两种以声论,后一种取形论。自苏轼《石钟山记》出,第一种说法广为流传,几  相似文献   

12.
“白也诗无敌”。李白是以诗名家的,在盛大诗名的掩盖下,李白的文章却鲜为人重视。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桃李园”,王琦注本作“桃花园”)、《上韩荆州书》两篇文章,由于被《古文观止》选录,广被流传,家喻户晓,是大家公认的名文,“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熟语。但李白其他的文章,就少为人知了。李白的作品专集,如南宋杨齐贤注《李翰林集》。元朝萧士赟补注《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朝胡震亨注《李诗通》,这三家都只注李白诗,置李白文于不顾;到了清朝王琦注  相似文献   

13.
庄辛的《谏楚襄王》(《古文观止》作《论幸臣》。《古文?风作《?臣论》,《古文辞类纂》作《庄辛说襄王》)一文,明代陆深以为“策赋之流”。近人刘咸?曰:“纵横之词,具《战国策》,其铺张之势,引喻物类,即赋家之源。若庄辛之引喻,穷极情态。辛本楚人,盖屈宋之徒也”它生动,形象而富于节奏感的语言,浅显明了而深含哲理的比喻,从容不迫,缓缓道来,至于篇末,震聋发聩的论述方法,从小到大,由远至今,比物连类,充类至尽的讽喻技巧,以及“述客主以首引”,骈联章以鳞次,层层排比,首尾贯通的结构方式,都使它具有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徐规先生,字仲矩,号絜民,1920年3月23日诞生于浙江省平阳县江南半浦村(今苍南县龙港区沿江乡新兰村)。徐先生7岁就读于其父创设的鹤浦初级小学,课余,诵谈《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四书集注》、《古文观止》等书;点读《御批通鉴辑览》,日写大字数张,寒暑不辍。由于从小就受到良好教学与严格训练,为以后攻读中国史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31年秋,徐先生离家进入平阳县宜山小学高级部。2年后,考取浙江省立温州中学。1939年暑期高中毕业后,又考入国立浙江大学中国文学系。次年秋,从中国文学系转入史地系。从此,与中国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5.
释词二则     
释“冷”“暖” 杜牧《阿房宫赋》中有“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的名句,对于其间的“暖”“冷”二词历代各家注释均欠贴切。归结起来可分为两种意见:一是《古文观止》中将“暖”与“冷”注为形容词使动用法,即“响为(使)之暖”,“袖为(使)之冷”;二是《古代汉语》(王力主编)将“响”“袖”视作表原因省略了介词的介宾词组,即“由于响而暖”,“由于袖而冷”。上列二注  相似文献   

16.
<正> 建国后第一部文理综合的《中国文化名著选读》,即将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由著名专家教授陈子展、顾廷龙、蔡尚思、谭其骧、胡道静任编委,蔡尚思主编,复旦大学杜月村等五名教授、副教授分任各学科注释。全书从中国历代文化名著中,选出70余家的代表著作240余篇(首)。内容纵横两通:纵通,从春秋战国到近代现代;横通,从文史哲到自然科学。其收选范围,超出了清代以散文为主的《古文观止》和近时的各类单科文选。在选目和注释方面,充分反映了编注者积多年的研究心得和教学经验,既照顾到全面  相似文献   

17.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句。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一九八三年五月版)注“三驱”说:“古代天子诸侯射猎以三次驱禽为限度,叫做三驱。”什么叫“三次驱禽”?为什么要三次驱禽?都不甚明确。比较明确的注释有两种,如下: (一)阴法鲁《古文观止译注》(吉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九月版)注:“三驱:一年打猎三次。因为打猎时必须驱赶禽兽,所以称打猎为‘驱’。”(见第五五二页;冯其庸等《历代文选》下册、张撝之《唐代散文选注》等注释大体相同) (二)《古代散文选》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六三年七月版)注:“三驱,围合其三面,前开一路,使被猎的禽兽可以逃去一些。不忍把禽兽完全杀死,这是所谓好  相似文献   

18.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的“泓之战”中,有这样一句:“虽及胡考,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古今一些有代表性的注、译本中,或句释为“虽及元老,犹将擒之,何有于二毛之人”(古文观止》),或今译为“虽然是老头子,俘虏了就抓回来,管什么头发花白不花白”(沈玉成《左传译文》),总之,在解释上并无什么不同之处。对这种解释,我以为是欠当的,是与其原意不相符的。合乎原意的译文应该是:即使把年龄特大的敌人也算上,俘获了,就要割取左耳(以计功),还顾及什么年龄的老大?让我们从许多注本都不予注释的“获”及“取”的实际含义上来看。《说文》:“获,猎所获也。”用在战争方面,则可引申为“擒获”、“俘获”。“获”的这种含义,在《左传》中,则包括“生获”、“死获”。僖公十五年《经》、《传》中“获晋侯”之“获”,即指“生获”;宣公二年《传》中“获乐吕”、十二年《传》中“皆获在  相似文献   

19.
<正> 郭枫散文的语言是美的。他始终是把散文当作“美文”来写的。从《昭明文选》《古文观止》到现代散文,存在着一个源远流长的“美文”传统。“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诞生的中国现代散文,倡导者冠以“美文”的称谓,明确要求以缜密、漂亮的全新范式,在思想和艺术上超越古典散文,以显示新文学对旧文学的革命性示威。一代又一代的散文家作出了他们的历史性贡献。然而数十年间,自觉地把散文当成“美文”或者“诗”来写的散文家是少数人,而在语言上苦用诗心并见创造的更不多见。郭枫却是执意地在语言上苦下功夫,使之成为“美文”,在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20.
在讨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时,有一个实例,发人深省:浙江义乌县的俞天白同志,靠中国传统的家学和两年高小,却考上了大学,成了中国当代知名的作家。请看他的自我介绍:“我六岁,便在他(按:父亲)管教下接受中国传统的家学,读唐诗,宋词和《古文观止》。他要求十分严格,每首每篇都要背得滚瓜烂熟。”“到我稍有基础,他便指导我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和现代文学家的作品。”“他在引导我阅读的同时,还教我写日记,每天一篇。这样,到我十三岁时,我已会背唐诗宋词三、四百首,古文二百余篇,阅读了除《红楼梦》之外的中国几部古典名著,并涉猎了契河夫、屠格涅夫、芥川龙之介等外国作家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