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藏区的现代化只可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央第六次藏区工作会议指出必须牢牢把握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当前区情,藏区的现代化不可能只是规模经营基础上的现代化,而必须是以农牧民为主的现代化.藏区将长期保持小规模经营格局.藏区现代化必须首先回应牧民生计系统的需要.在十三五期间,藏区必须同时完成三大基本任务:一是保证畜牧业安全,二是为藏区牧民提供就业收入,三是为藏区现代化提供稳定器.国家政策若能回应牧民的需要,解决牧区经济中存在的牧户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藏区就可以同时完成以上三大任务,从而为藏区整体的现代化提供可靠的畜牧业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国栋 《民族研究》2004,(4):106-106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召开的“安多藏区藏族文化面向二十一世纪学术研讨会”于 7月 7日至 1 0日在兰州大学举行。来自北京、西藏、辽宁、四川、贵州、青海、甘肃等省市的 6 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以“安多藏区区域文化、游牧经济、社会变迁、旅游文化与现代化、藏传佛教文化、城镇化建设”为主题展开讨论。会议收到论文 4 6篇 ,提交的论文涉及历史、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十几个方面。此次学术研讨会为学者提供了一个进行学术交流、加强学术联系的平台。先后有 2 0余…  相似文献   

3.
藏区政治研究是中国藏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 ,也是边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 9世纪和 2 0世纪交替之际 ,就有人致力于研究西藏政治军事体制、政教关系、土司制度等 ,①对当时西藏政治之弊端进行了批驳 ,同时出现了译介外国人描述旧西藏酷刑的作品 ,让世人了解和认识旧西藏的真实面目。②进入 2 0世纪以后 ,藏区政治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据统计 ,单就 1 949年以前即 2 0世纪上半叶关于藏区政治方面的文章就有近 2 0 0篇。③ 而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范围而言 ,这一时期与藏区政治、军事等有关的书籍就有二三十种。只可惜迄今没…  相似文献   

4.
四川藏区"跳锅庄"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瑾 《中国藏学》2002,(4):79-84
"锅庄"是藏族民间歌舞,它流行于四川、云南等省的藏族地区及西藏昌都一带.本文通过对四川藏区传统民间歌舞娱乐方式--"跳锅庄"的探析,试图探讨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藏区的传统民间娱乐活动的发展演变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族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适应过程和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吴建国 《民族研究》2003,11(2):79-85
本文以西藏和四川藏区为例,考察了藏区在现代化进程中所有制结构方面的变化及其特点.认为藏区所有制结构状况与其生产力水平并不完全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藏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藏区应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一项特殊的战略任务来抓,尽快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的政府扶持体系,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与人民日报(海外版)联合举办的纪念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周年藏学学术座谈会,4月5日在京举行。在京的和来自西藏及其他藏区的20名藏、汉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盛赞《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伟大意义。指出,“协议”的签订,是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极其重要的第三次转折点。它开辟  相似文献   

7.
本刊记者讯 《西藏通史》明代卷、清代卷、吐蕃卷、元代卷等分卷提纲审定会分别于 2 0 0 2年 1 2月至 2 0 0 3年 3月间在北京召开。会议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图书馆、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央党校、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单位的部分专家学者和《西藏通史》课题组成员召开了提纲审定会。会议均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所长兼《西藏通史》课题副组长陈庆英研究员主持。中心领导对此次会议也十分重视 ,总干事兼《西藏通史》课题组组长拉巴平措同志也参加了多个分卷的会议 ,并作了重要指示。会议议程一般分为 4个…  相似文献   

8.
一、政治、法律第三只眼看藏族文化 :灭绝或认同艾玛《中国西藏》2 0 0 2 :1复评达赖喇嘛与中央政府的谈判问题华子 《中国西藏》2 0 0 2 :12 0世纪上半叶藏区政治研究评述王启龙 邓小咏 《西藏研究》2 0 0 2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西藏妇女的解放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 0 0 2 :2甘孜地区叛乱对周边地区尤其西藏的影响文艳林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2 :1美国对中国西藏政策的历史演变胡岩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 0 0 2 :1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城市民族工作金春子 《中国民族》2 0 0 2 :3中国共…  相似文献   

9.
格勒  郭建勋 《中国藏学》2015,(2):192-193
2014年11月21日到23日,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办与西藏和四省藏区文化保护与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联合举办的"西藏和四省藏区文化保护与现代化战略"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来自中央统战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西藏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四川省委党校、重庆文理  相似文献   

10.
云南藏区暨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云南省纬度和海拔最高的地区,素称“高原之患”。历史上为我国西北和西南古代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通道,汉藏友好往来的桥梁。由于她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既有别于西藏又不同于其他民族地区的几个重要特点。本文根据藏汉文史料,试就云南藏区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特色及其成因进行归纳研究,以为引玉之砖。一、云南藏族历史的几个特点(-)多民族多元文化交汇发展的特点。演藏(迪庆藏区)不同于西藏也不同于内地的主要特点是,这里在两千多年前…  相似文献   

11.
12.
13.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mbers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Ethnology  相似文献   

14.
15.
16.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9.
才让 《中国藏学》2020,(1):119-129
文章选取15世纪萨迦派代表性人物的传记,包括桑杰贝、班钦·释迦却丹、绒敦·释迦坚赞、俄尔钦·贡噶桑波、古格班智达扎巴坚赞、贡噶南杰、果沃热绛·索南僧格、达仓译师等著名萨迦派大师,介绍各传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主要内容、版本等。这些传记反映了萨迦派各支系的兴起及萨迦派在15世纪的中兴历史,是研究萨迦派历史的重要文献。所收传记之顺序按人物生活年代编排。  相似文献   

20.
重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社会控制,是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壮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构建新的社会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自治权和立法权,注重从当前壮族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制定适合壮族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当代壮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