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的叙述与显示具有深刻的文体构建与意义阐释效应.在语言符号的艺术排列过程中,叙述与显示形成小说文本特有的深广时空背景和鞭策小说形态走向的内驱力,进而外化为小说创作固有的反讽基调和个体阅读的阐释活力,将人与生活的多层关系予以生动呈现.叙述与显示的这种艺术中介作用是以其相互关联的哲理特征、符号特征和张力特征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2.
"张力"是新批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意指诗歌有机整体中矛盾冲突而又和平共处和相互构成的辩证关系。叶芝的创作体现了私人性和公共性、抽象性和具体性、本土性和世界性等方面的对立统一,展现了一个充满张力的艺术世界。内在张力使叶芝的创作具有了多义性、包容性、戏剧性和反讽性等多重审美意蕴。叶芝的创作超越了浪漫主义的对立和割裂,具有了鲜明的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小说文本的“自在”性分析,借以“陌生化”的审美效应,将小说创作在现实生活中的“审美感知”把握出小说创作的“异化”与“间离”的自然“张力效应”。使人与自然、人与作品在现实世界中达到统一,由此找到了小说创作在审美取向中的生命韵味。作为小说创作的载体,本文更多地通过现代文学创作动态休验的“直觉思维”,把“理性感知”的形象在特定的语言(母语)环境(生活)中,揭示、敞开出小说创作的魅力之源。  相似文献   

4.
庾信一生曾经历两次大的灾难,侯景之乱与江陵之祸,这成了庾信一生中永远也抹不去的创伤记忆,也是他创作中一再重复的主题.创伤记忆造成了他认知上的异常与敏感,使他的创作张力始终保持不衰,也是"庾信文章老更成"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霍桑的《红字》是一部脍炙人口的艺术佳作,多少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作品的创作中作者运用了诗歌的意象创作手法来体现主题思想,同时也运用了诗化意象张力使作品叙述层次丰富。对小说中的诗美的具体体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也对小说中意象、隐喻、象征手法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明确其思想与创作的“现代性”或“反现代性”却是沈从文研究的一大难题。从时间的角度以及沈从文的风景描写与“风景中的人”三个方面来看,沈从文具有“现代性”与“反现代性”并行的独特魅力。“现代性”与“反现代性”的矛盾两极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形成了极强的艺术与思想张力,这种张力来自于艺术领域的不二法则——真实,也造就了沈从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和耀眼。童庆炳先生倡导的“亦此亦彼”的思维方式,可以作为解决这一难题的一个切实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民问文化立场与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树理的小说创作表现出明显的民间文化立场的特点。这种文化立场使得他的小说创作对新文学民族化、大众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这种文化立场也限制了他的小说创作在思想的深度和艺术上做进一步的开掘,导致他的小说创作的模式化倾向。  相似文献   

8.
容与堂本《水浒传》利用宗教叙事来整合多元而复杂的水浒故事,确立了全书的叙事框架和创作意图,但这种主观意图和水浒故事固有的叙事逻辑之间存在着无法弥合的张力,从而造成了叙事上的诸多悖论。  相似文献   

9.
空白意识是文学艺术家特有的诗化感觉方式,也是文学作品旨在追求的极致.作为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它具有一种多层次性、未确定性审美特征.当这种未定性领域作为一种不完全的"形"呈现给读者时,必然会给读者的接受活动造成审美张力的对峙,它强烈要求读者调动自己的经验、情绪、思想等审美积淀,去联想,去填充,以最终消解这些张力而走向完形,得出自己对作品的独特见解.这种意义空白与未定性作为小说创作的美学策略主要表现在语言符号层、艺术形象层和内在意蕴层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伦理充满内在张力.这种张力表现在城邦的生成、城邦存在的目的、城邦政体的选择、维护城邦的稳定和秩序的原则、对待城邦内政治冲突的态度等诸多方面.这种张力的根源,首先,是哲学和政治之间固有的张力在其政治伦理中的内化;其次,是其形而上学、人类学、认识论、目的论等哲学思想的二重性在其政治伦理中的体现.这种内在张力并不意味着亚里士多德在政治伦理观上自相矛盾,恰恰相反,他蓄意保持这种哲学的理想性和政治生活的现实性之间的张力,因为这正是政治伦理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应变片型张力传感器在实际工程应用时,存在被测材料与张力辊接触产生额外的摩擦力使得测量结果 精度不高的缺点,提出了基于2组张力传感组件耦合的张力传感器技术,设计了基于2组张力传感组件耦合的张力传感 器结构,介绍了这种张力传感器技术的系统组成、测量原理和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该张力传感器技术通过2组张力传感 组件的巧妙组合,消除了被测材料与张力辊接触时产生的额外摩擦力,提高了测量精度。这种张力传感器技术,可以应 用于高精度张力控制和测量等领域。  相似文献   

12.
从跨文体创作角度论述老舍戏剧与其小说的文本沟通,从题材、主题、人物、结构、语言等方面具体分析这种沟通的存在,可以更加深入地把握和理解老舍戏剧创作的特点,同时也利于全面完整地了解老舍整个创作的流变。  相似文献   

13.
高校管理工作的相对人在法律意义上是一种主体性的存在,享有基本的宪法公民权,这种权利与高校管理权之间必然形成抗衡性的张力场域。相对人的宪法公民权属于私人权利范畴,高校管理权属于公共权力范畴,我们应当按照权利保障和权力制约的双重目标对二者进行价值定位。在此前提下,才可以科学而广泛地对管理相对人诸多方面的宪法权利与高校管理权之间的张力形态进行分析与评价。我们应当承认这种张力的合理性,同时也要为这种张力设定应有的临界点,并且要通过建立健全程序公正原则和权利救济体系,使这种张力得以均衡与缓冲。  相似文献   

14.
李娟的散文创作是新世纪边地书写的重要一翼,在关于走出与返家、流动与稳定、游牧与耕种、乡邻与家人等关系的状写中触及了边地生活的本质,引发了一种关于阿勒泰的文学效应。李娟秉持的"介入"姿态恰好符合近年来散文界倡导的"在场主义""非虚构写作"等价值取向,也获得了重要媒体的青睐,由此进一步扩大了其文学影响力。在走向外界的同时,李娟也在深沉炽烈地忆述自家过往的生活,以回到自我的情感抒发方式打破了被命名的局限。这使她在描绘边地的大背景中找到了可扎根之处,更好地遵循自我内心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15.
综观德莱塞近半个世纪的小说创作,德莱塞对人性及生命意义的观点与他的机械论创作思想产生矛盾,并由此形成了德莱塞小说独特的叙事伦理:道德叙事与欲望叙事互为关照的双重叙事特征。德莱塞的道德叙事与欲望叙事的矛盾冲突构成了其小说的内在张力。作为一个有主体性和伦理意识的艺术家,德莱塞追求人生信仰和道德完善的人文精神是其借助小说创作这种艺术形式表达道德主题的内在动因。德莱塞创作观与道德观的多重矛盾及叙事伦理的双重特征,展示了德莱塞书写真实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汉语同其他语言一样,可以用来创作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但汉语还可以用来创作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学作品——对联,西语是难于做到的。本文就汉语为创作对联这种文学作品提供的条件,从词汇、词类、句法、修辞、声调及文字等方面作初步的探索。这样,既可以从汉语的特点中认识到对联这种文学样式形成的语言基础和特殊格式,又可以从对联的创作中,进一步认识汉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是一个深受中国原始儒家思想影响的当代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也体现了这种影响,性善、仁爱,关注现世人生的价值成为其突出的标志.这种充满人道思想的艺术是汪曾祺小说创作中最为珍贵的.  相似文献   

18.
北宋仁宗庆历前后是学风转变时期,同时也是散文风格丕变之时.二者之间在重人情、宗法经典以及从散文创作角度论述学术问题等方面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无论是对中国学术发展,还是对欧阳修散文创作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准确地把握这种互动关系,能进一步开阔欧阳修散文,乃至于整个宋代散文研究视野,更好地把握散文创作理念以及创作风格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词学困惑就是在词的写作与评赏过程中,所面对的“美女与爱情”和“言志与载道”这两极之间的一种张力。在对词体美学特质的研究中,如果我们一旦忽视了其中的一极,那么也就难以准确认识到这种特质;而恰恰只有在我们兼顾了两极的情况下,这种特质才得以被认识。  相似文献   

20.
被历来研究者统称为"问题小说"的1919-1921年小说创作中,蕴涵了小说创作思维模式从近代转向现代的发展过程.在廓清"问题小说"概念的同时,也触摸到了小说创作中思维模式转变的脉络.联想思维在小说结构中的普遍运用,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是这种转变实现的标志.除却社会、历史因素,<随感录>等白话报刊散文的盛极一时对这种转变实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