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7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是西方哲学史上理性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先驱,也是西方思想史上罕见的一位思想受到截然相反评价的哲学家。反对者说他的哲学是“最最荒诞不经的假说”;赞同者则称之为“现代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的摩西”。马克思、恩格斯曾给他以很高的评价,认为斯宾诺莎哲学是他那个时代哲学的最高荣誉,是近代哲学史上“辩证法的卓越代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相似文献   

2.
哲学家的庄子,是无神论者还是有神论者,多年来学术界聚讼难决。拙文《庄子哲学初探》,根据《庄子》书中存在不少唯物主义的命题,曾主张庄子应属于无神论的思想家。文章揭载后,李锦全同志在《老庄哲学的神学特色》一文中,针对拙文提出了质疑。对此,我们在《光辉的无神论思想》一文中,已进一步申述过不同的看法同李锦全同志讨论。在探  相似文献   

3.
<正> 目前出版的哲学教科书中,有的认为:“不同形态的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尽管有许多差别,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共同的前提,这就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按照这种说法,一切唯物主义者都是反映论者了。这种观点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所谓反映论,最根本的观点就是认为人的感觉、观念和全部认识过程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只有坚持了这种观点才可以称之为反映论者。纵观哲学史,绝大多数唯物主义者都坚持了反映论的观点,都可以称之为反映论者。但是也确有一些唯物主义者是不能称之为反映论者的。十九世纪中叶,在德国、荷兰等国出现的庸俗唯物主义者就属于这一类人。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773—819)和王廷相(1474—1544)都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廷相对柳宗元十分推崇,声哲学思想上,王廷相是柳宗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们现将他们在宇宙观、无神论和历史观诸方面进行比较,这对于柳宗元思想本质的剖析和历史地位的评价,无疑是有益的。在宇宙观上,柳宗元和王廷相都是著名的唯物主义元气论者。中国元气论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唐以前主要是元气本原论。从北宋张载  相似文献   

5.
<正>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战斗无神论,是他们思想体系中最杰出的部分,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宗教神学世界观的最大成就,也是欧洲哲学史上无神论思想发展的一个高峰。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们对法国唯物主义者的无神论思想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列宁指出:“十八世纪老无神论者所写的那些锋利的、生动的、有才华的政论,机智地公开地打击了当时盛行的僧侣主义。那些政论在唤醒人们的宗教迷梦方面,往往要比充斥在我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长期认为,“唯物论必然是可知论”。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与哲学史的事实不尽相符的。 在欧洲哲学史上,虽然大多数唯物论者是可知论者,但也确有一些唯物论者或基本上属于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是不可知论者或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可知论思想。 如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者普罗泰戈拉认为,“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显然,这是一种相对主义的不可知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蒙台涅在自然观上具有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7.
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是世界近代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巨大功绩在于结束了思辩唯心主义哲学在德国近百年的统治,“直接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他的无神论和唯物论思想,引起当时的德国思想理论界的重视,极大地影响了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费尔巴哈哲学的推动下转向唯物主义,最后  相似文献   

8.
人们总是说,唯物主义者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唯心主义者坚持真理的主观性。其实,这种说法是一种旧唯物主义的偏见。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早就提出了对旧唯物主义忽视主观性的批评,他说,对现实,感性等都要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从人的能动方面去理解,对于真理,当然也应如此。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固然可以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但  相似文献   

9.
有一种看法,认为唯物主义是本然的无神论,而唯心主义则无须论证就必然是有神论。但事实上却不尽然。在公认的唯物主义者那里可以找到杂有有神论观点,而在唯心主义者二程(程颢、程颐)和朱熹那里却可看到许多精辟的无神论见解。对比,应从事实出发去探求,去说明。本文打算就程朱唯心主义体系中为何能容无神论思想作点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还是在50年代,一批苏联哲学专家来到中国讲授哲学课程。不仅我们这些哲学系的学生要去聆听教导,而且连冯友兰、贺麟、张岱年、任华等老教授也要去接受教育。就是从这些苏联专家口中,中国人首次听说俄罗斯伟大的哲学家和光辉的俄罗斯哲学史,知道了俄罗斯从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唯物主义在不断战胜唯心主义的斗争中愈益壮大,终于成为俄罗斯哲学的主流。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宣传一怀疑一揭露一探索,我们终于明白:这些说法有很大的水分,尤其是关于俄罗斯哲学发生发展的特点的说法简直是不能成立的。这几年接触到…  相似文献   

11.
(一) 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哲学史和社会思想史,是生活在祖国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离开了许多世纪以来少数民族的历史,就无法全面理解我们祖国各个时期完整的文化遗产。哲学,是研究宇宙、世界和人类社会一般规律的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对这个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家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两大派别。比如在回答世界的本原时,古代维吾尔人民有关于水、土、空气、火四要素的说法,这显然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12.
霍尔巴赫(1723——1789)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卓越代表,也是十九世纪勇敢的无神论思想家费尔巴哈以前的最杰出的无神论战士。在天主教施展淫威、封建专制制度施展暴行以及它们相互勾结、共同压迫和奴役人民的情况下,霍尔巴赫与法国其他唯物主义者一样,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举起唯物主义的大旗,揭露和批判宗教神学。霍布巴赫嬉笑怒骂,忽庄忽谐,笔墨酣畅,淋漓尽致地对神学的伪善以及在伪善的遮盖下对人民所造成的危害痛加挞伐,以刚  相似文献   

13.
哲学史研究中的“两军对战”说,来源于日丹诺夫在1947年苏联哲学界召开的关于亚历山大洛夫所著《西欧哲学史》一书讨论会上的发言。嗣后,日丹诺夫在发言中提出的“哲学史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的定义,即流行于我国。我们认为,尽管哲学史上存在以至贯串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但把复杂的作为人类认识史高度概括的一部哲学史,仅仅归结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史”(人们简称为“两军对战”史),显然是片面的,不完全符合哲学思维发展的历史实际的。 诚然,从理论上讲,“斗争史”和“认识史”并不互相矛盾。因为,人类的认识史就是思维领域里矛盾发展的历史,而认识领域里最根本的矛盾就是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的矛盾。哲学家在回答这一矛盾的两个方面的问题时,归  相似文献   

14.
<正> 国内外有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著作,在论述马克思世界观转变时,往往把青年马克思描绘成一个天生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和唯心主义无神论者。其实,马克思学生时代的革命民主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无神论思想,都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本文仅就青年马克思唯心主义无神论观点的形成及其哲学论证作一初步探讨,就教于同志们。一、一个宗教观念淡薄的有神论者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当马克思出生的时候,德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同封建制度的矛盾。这个矛盾表现在思想领域则是神学与科学、迷信与进步的矛  相似文献   

15.
<正>王夫之与费尔巴哈是中西哲学史上两位集唯物主义之大成和划时代的著名哲学家。王夫之以其气一元论终结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并以其情欲主义人性论和公欲目的论的道德学说,开凿了中国近代哲学之先河。费尔巴哈则由于其唯物主义无神论及其人本主义思想终结了德国古典哲学和欧洲近代哲学。“近代哲学”这一概念,把代表中国近代哲学之开端和代表欧洲近代哲学之终结的这两位哲学家联系到了一起。由于两者分属于“近代哲学”的两极,加之历史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因而王夫之哲学不可能具有费尔巴哈哲学的顽强战斗性和鲜明的资产阶级立场,费尔巴哈哲学则不仅达到了近代哲学的顶峰,而且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但尽管如此,两者的思想也还是不乏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谭嗣同是我国近代哲学史上的一位重要哲学家。在目前关于谭嗣同哲学思想的讨论中,不少同志主张谭嗣同的哲学是唯心主义的,最近发表的张立文同志《论谭嗣同‘仁学’哲学的唯心主义实质》一文(见《江汉学报》一九六四年六月号)也正是表述了这种观点;但也有很多同志认为谭嗣同的哲学是唯物主义的。我认为谭嗣同是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的一个进步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的基本性质是唯物主义的。这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同时也就张立文同志的文章谈一些意见,以与张立文同志及其它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7.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曾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的思想,对于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对于近代科学的进步,都曾产生过极为深刻的影响,他的“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口号,至今仍然激励着人们为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增进人类物质福利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英勇奋斗。但是,在过去若干年间,由于教条主义的影响,在哲学史的研究中,我们并不都是从客观的历史事实出发,而是从经典作家的某些片言只语出发;不够注重历史实际,而是习惯于贴标签。在对于资产的革命时代的哲学家研究方面,我们总的来说,还不够深入细致,因而对一些历史上的哲学家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这种状况,即使“近代唯物主义始祖”的培根,亦不能幸免。为了编出一部科学的哲学史,我们有必要对哲学史上某些问题,如培根哲学认识论的实质问题等,重新进行探讨,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来。  相似文献   

18.
王黎明 《理论界》2022,(5):30-36
荀子是先秦时期我国著名的无神论者,集大成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在对“天”的认识上,荀子对“天”进行了唯物主义解释:天是一种自然存在物;自然界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天人相分,各有各的职责;人可以“制天命而用之”。在认识论上,荀子坚持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在知行观上,认识到“行”对于“知”的重要性。荀子对鬼神、卜筮、相人等迷信行为持批判态度。他站在无神论的立场,批判和分析了有神论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且用自然科学知识解释了自然界的一些怪异现象。同时,由于阶级立场、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荀子的思想也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这导致他的无神论思想具有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9.
无神论是中国哲学的优良传统。无神论者认为 ,神是一种精气或是精气的功用 ,神形不二 ,从而揭去了有神论的面纱。然而任何一种神学观念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外在因素。宗教观念也体现了统治者的意志与愿望 ,其间也反映了一种世俗目的。这一点对于我们看清法轮功的本质不无帮助。除此之外 ,宗教的产生与存在也还有着一定的认识心理因素 ,可以说鬼神在我。尽管这些无神论者也揭示了一些产生神学观念的原因 ,但显然缺乏一种知识论的阐述与支持。而这种阐述正是宗教与科学的真正区别所在。这一点 ,我们可以从休谟和墨子由具有科学精神的无神论走向有神论轨迹中得到解答  相似文献   

20.
哲学与宗教同为人类社会生活最抽象、最集中的反映,都是人们的世界观,同其他意识形态相比,二者有着更多的相关联之处。马克思说:“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黑格尔则认为,哲学与宗教是用不同的形式来把握同一对象。在欧洲古典哲学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哲学与宗教始终是搅在一起的,“我们很少会碰到绝对无神论的例证”,几乎每一哲学都有与自己相应的神的观念,哲学家们的神的观念同其哲学理论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神的观念的演变,与两条哲学路线的发展和演变有相同的逻辑过程。因此,考察欧洲哲学史上神的观念的演变,是哲学史研究中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