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立法语言作为立法技术的几点思考是一、立法技术最终要落实到立法语言,在立法中要克服重实体内容、轻立法技术的倾向;二、立法语言的标准和特点是用语准确,逻辑严密,文句简洁,风格典雅;三、要处理好立法语言通俗化与学理化的关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立法语言表述应该逐步学理化.  相似文献   

2.
要实现立法效益最大化,必须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运用民主和科学的立法手段。海南经济特区要提高立法效益,应突出地方立法特色,合理运用立法技术,优化立法资源配置,强化立法监督机制,加强立法机关建设,提高立法队伍素质,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论立法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一向为人类所梦寐以求,在追求民主的过程中,由于立法具有特殊地位,首先要做到立法民主.而立法理念直接影响立法质量,立法理念科学与否导致法律的良恶;要从转变立法理念入手,树立科学的民主立法观,方可达致立法民主的美妙远景.同时,立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有其必备的构成要素,包括实现立法主体的民主构造、提升人权保障的核心地位、推动立法程序的平等公正、强化立法的权力制约机能等四个要素.  相似文献   

4.
立法语言审查程序乃是一项对立法语词、句式、篇章结构等文本表达进行审查的立法程序。管窥韩国“语言审查程序”的立法实践可知,该程序在纠正语言错误、提高立法质量、实现法律的规范性和确定性上已经凸显出十分积极的效果。反观我国的立法语言运用现状,立法语言失范现象层出不穷且日益严重。因此,伴随“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提出以及《立法法》修改之契机,我国立法机关应当在借鉴韩国“语言审查程序”的基础上,设立立法语言审查主体,明确语言审查的内容,并建构一套完整的立法语言审查程序,以保证立法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论授权立法     
授权立法包括特别授权和法条授权两种基本方式.在这两种授权方式中,比较普遍采用的是法条授权立法.本文在回顾我国授权立法制度的发展、区别授权立法与职权立法的基础上,论述了授权立法的基本原则及其立法技术,指出了目前我国法条授权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法条授权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土地整理法律责任立法: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立法文本展开整全性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整理法律责任立法相对滞后,存在诸多不足,主要问题有:立法体制不健全,立法语言的使用存在瑕疵,立法内容的界定不清晰。这些不足的存在弱化了农村土地整理监管的执行力与实效,要想消除这些不足并使之完善,就必须健全立法体制、矫正立法语言和厘清立法内容。制定、修改和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整理法律责任立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三十多年来出版的一百多部涉及立法语言的著作和中国知网、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附录载录的论文、中国行政法学会法律语言研究会以及中国修辞学会下属中国法律语言研究会历届会议论文两千余篇,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归纳研究,分为十一个方面呈现其成就、特色、问题与不足:(一)立法语言的权威性;(二)立法语言的准确性;(三)立法语言的技术;(四)立法语言的模糊性;(五)立法语言的失范和规范;(六)立法的语体;(七)立法语言特点;(八)立法语言的人文;(九)立法语言进程;(十)比较与翻译;(十一)国外法律语言。也可以从中看出当代中国立法语言研究的科学性、体系化、务实性的方向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立法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合理,还取决于其立法技术是否科学。我国《劳动合同法》立法技术存在制度设计立场不统一、语言表达方式不恰当、歧义语言较多等缺陷。应将"倾斜保护"和"适度倾斜"等立场贯穿于各部分具体制度,同时应合理使用模糊语言,减少口号式表达,消除语言歧义。  相似文献   

9.
相对完备的农业龙头企业立法是推动构建农业龙头企业有效运行机制的必要前提。该类立法在我国虽已初具规模,却在立法价值目标、立法语言技术与立法事项内容方面皆存在一定的问题。蕴含的价值目标重政府主导下的企业扶持与规制,轻利益联结下的农民参与共富;在立法语言技术运用上原则化模糊规范表述较多,具体化可操作性规范表述不足;在立法事项内容上多元化规范设定有余,但存在一定的缺漏与抵触。应当强化农业龙头企业立法的利益联结规范以平衡立法的价值目标,编纂相关立法以充实可操作性规范表述并整合多元化规范设定。  相似文献   

10.
立法语言研究概述(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对三十多年来出版的一百多部涉及立法语言的著作和中国知网、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附录载录的论文、中国行政法学会法律语言研究会以及中国修辞学会下属中国法律语言研究会历届会议论文2000余篇,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归纳研究,分为十一个方面呈现其成就、特色、问题与不足:(一)立法语言的权威性;(二)立法语言的准确性;(三)立法语言的技术;(四)立法语言的模糊性;(五)立法语言的失范和规范;(六)立法的语体;(七)立法语言特点;(八)立法语言的人文;(九)立法语言进程;(十)比较与翻译;(十一)国外法律语言。也可以从中看出当代中国立法语言研究的科学性、体系化、务实性的方向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立法不公的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在造成立法不公正的诸多原因中,立法程序的不正当往往位居于关键位置。然而,立法程序的正当性学理分析一直受到忽视,原因既在于传统上我们对程序法的研究不够重视,更在于传统上关于法的本质的片面观点窒息了我们对立法程序进行正当性分析的学术空间。事实上,基于其“造法之法”的独特程序法地位,立法程序的正当性是良法得以生成的逻辑前提。立足于正当性与实质价值论间的相互关联性,立法程序的正当性可以通过其价值基础、正义诉求和伦理本质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立法的理念不在于数量的充实,而在于立法表现出来的实效,即法律不应是刻在石头上、写在纸上,而应深深地嵌在人心并化为人们自觉行为的写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法如洪如潮,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层出不穷,人们对法律的信心和期望并没有相应地增长。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人心,克服立法的无序,确保立法公正是大势所趋。冬文试图从立法目的与内容、主体与程序、意识与体系等角度来探讨《立法法》草案的有关规定,论证立法公正应具备正义性、合法性、权威性等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3.
立法效力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效力的概念界定是整个立法效力理论研究的起点和基础。所谓立法效力是指被国家认可的立法活动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对特定的对象所产生的作用力。它包括立法的有效性和立法的作用力两个方面。立法效力和法律效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关系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4.
从现代同业公会的概念和基本特征角度,分析了同业公会具有的自律和自治功能以及各国通过立法赋予同业公会在服务、反垄断、反不公平竞争、反倾销以及促进提高商品、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职能,实现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的结合。结论是:我国要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反倾销,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促进产业立法高效化、科学化,有必要加强同业公会立法,并且应当选择以日本模式为立法体例。立法内容应当包括同业公会的设立、同业公会的性质和职能、组织机构,同业公会与政府、非成员企业的关系以及法律责任等。  相似文献   

15.
役权的立法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役权是用益物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国民法所普遍规定。我国在制定物权法中,应当从如下方面规定役权:一是采取地役权一元立法模式,不规定人役权特别是居住权;二是采取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并存结构,分别在所有权和用益物权中加以规定;三是在地役权的名称选择上,地役权宜改称为不动产役权。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脑死亡标准的产生及现状 ,指出在我国实行脑死亡标准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结合“生命自主 ,绝对自愿”的原则 ,对器官移植与二元死亡标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最后指出在我国实行二元死亡标准的理由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对立法程序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程序是以法律的确定为目标连续发展的一个系统的过程。在它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时期 ,其倾向性都是由占主导地位的内部因素、客观因素这些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 ,并受到各种外部条件、主观因素的制约。从哲学的角度来考虑 ,立法过程实际上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互动、经验与理性的统一 ,内因与外因的合力。这些矛盾的不同方面都不可能是绝对的、排它的决定性因素 ,它们相互结合、相互依赖 ,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立法的进程。对立法程序的研究 ,就是对整个立法过程的一种外在因果性解释和内在规律性把握  相似文献   

18.
立法方法论是立法法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增进立法过程的合理性程度、提高立法质量为目标。立法方法论的理性建构应当在"立法的环境"下来把握,并以对立法的法律属性和政治属性的准确分析为前提。"立法的环境"具有双维性:外在环境对应于法律行动者,即立法行动之成果所力图调整的对象;内在环境对应于政治行动者,即立法行动的实施者。完整的立法方法论应当是双维多层次的,既包括针对法律行动者的法律教义性维度,也包括针对政治行动者的政治性层面。立法方法论研究的开展对于型塑立法者职业共同体、约束政治立法者的恣意性、恢复立法的尊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刑法规定的情节犯立法形式上看,情节犯在立法上存在若干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规范法律用语,保持法律条文的统一性;第二,在刑法附则中对"情节严重"等概念加以解释;第三,加强立法解释,限制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