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评价唐太宗,离不开“贞观之治”,然而,要评价“贞观之治”却不能不论他的用人之道。这是因为唐太宗的用人之道既是“贞观之治”形成的因素之一,又是“贞观之治”的重要内容。唐太宗的用人之道主要内容表现在他的人才思想和制定并实施的用人政策中。正是唐太宗的进步的人才思想和用人政策,才促成贞观23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的各项措施得以实现,终于达到天下大治、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农业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太宗即位后,把较多的精力放到了重建唐朝农业经济中,并制订了相应的发展农业策略。他的重农思想具体、丰富,如,认为治国首先要解决“衣食”问题;要“不夺农时”。唐太宗的农业思想不只停留在理论上,而且制订了许多重农措施。古代农业的发展,常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制约。难能可贵的是,唐太宗并不害怕灾害,反而树立了坚强的抗灾救荒信心,实施了一系列抗灾救荒的措施:设立义仓;蠲免;赈恤  相似文献   

3.
略述唐太宗戒奢尚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述唐太宗戒奢尚俭刘兰生,张学军唐太宗李世民(599~649)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所统治的“贞观”时期,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最有名的“治世”.他耳闻目睹了杨隋短命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并亲自参加了推翻暴隋的斗争,深知创业艰辛,更知守成...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出类拔萃的封建皇帝。他统治唐朝期间的“贞观之治”,被作为由乱至治的典范而载入史册。唐太宗的文治武功是人所熟知的。但迄今为止,他只被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来评述。对他的思想,却还缺乏开掘和研究。其实,唐太宗也堪称为一位思想家。恩格斯说:“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唐太宗不正是这样的一位思想代表吗?虽然他留下的著作不多,这与他生前不主张人家编他的文集有关。但从现有的著作及记载他言行的史书中,其思想已得到了应有的  相似文献   

5.
匡恒照 《新少年》2009,(7):73-73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四川出了个七岁的秀才,名叫朱晓利。当地的太守看过他的考卷,觉得他文思敏捷,才气横溢,十分可爱,就把朱晓利召进府里,想考验一下他的为人品行。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在位23年,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有雄才大略的一位明君英主。他在位期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依靠整个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管理国家,这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以马...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占代封建帝王的行列中,唐太宗堪称使校舍,他的赫赫功绩平为人们赞誉沤歌,他的为政之道也被历代统治者竞相效仿,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人物,他的灵光实在是令人目炫。但透过光的氛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一下他的内心世界,体味地的喜、怒、哀、乐,你会发现这位威震海内的圣世英主干生过得并不安稳,一种很少为世人注意畏惧心理整整伴随了他的一生,时时左右着他的为政之道。本文试图以此为突破口,探讨一下这种畏惧心理的由来及其对唐太宗个人行为的影响。一、畏惧父兄李世民的家族在隋代属关陇贵族,其祖李虎号称“八大柱国之一…  相似文献   

8.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十分重视并且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作为巩固李唐统治的借鉴,其中之一突出地表现在他对皇太子、诸王的教育上.贞观年间,唐太宗和朝臣们曾多次讨论了“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的问题.在李唐王朝的创建过程中,唐太宗曾出生入死,备尝艰苦,对于“草创之难”自有其深刻的体会.但是当他掌握了政权以后,就认为迫切的、现实的困难问题是“守成”.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李世民乃一开明君主,在他统治时期形成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出现,其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唐太宗实行的用人政策以及决定其用人政策的人才观是至关重要的e本文从其重人、选人、用人、容人以及人员的管理诸方面探析唐太宗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10.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封建王朝。它不仅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其当时的高度文明甚至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令人瞩目的一大世界强国。正所谓“国大而政大”,提到唐朝的辉煌,就不能不提及一代杰出帝王唐太宗李世民,他的“为君之道”,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所推崇。唐太宗为君之道的一大亮色就是能够虚心纳谏,在这方面堪称封建帝王的典范。虽贵为君主,但深知自己绝非完人,唐太宗曾对大臣萧王禹说过:“我少年时就喜爱弓箭,得到好弓几十张,自以为再不会有更好的弓了,近来拿…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一些人对唐太宗的诗歌持否定态度,本文认为这种态度是不客观的。他的诗并非宫体之作,而是以显著的政治色彩,典丽堂皇,气魄雄伟的风格,清新刚健的诗风,对唐诗的繁荣、唐诗的风格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他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和否定的  相似文献   

12.
评《贞观盛世·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政治家之一,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辉煌的一页。对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研究,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视,有大量的论文及专著问世。学术界新近又增加了一部新著:《贞观盛世·唐太宗·李...  相似文献   

13.
高贵的无知     
《阅读与作文》2007,(11):27-29
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在皇帝中是名列前茅的,可是他对太子的教育并不成功。其中的道理他悟得很清楚,可就是无法产生积极的效果,恰恰相反,事物的轨迹总是朝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很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政治家。他所统治的时期出现了封建盛世──贞观之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坚持忠直、博学的择人标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用人思想,他反复强调“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这一思想,贯穿到他一生的政治生活。唐太宗时,统治集团人才济济,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相似文献   

15.
唐太宗是我国封建时代有名的帝王,他励精图治、虚怀纳谏,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这些政绩的取得既是大臣们竭力辅政的结果,更是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结晶,而唐太宗本人重视对历史的认识,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则是其成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6.
唐太宗作为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极盛的局面;在文学上,他又以特有的个人风度,从治国思想、文化视野和诗歌创作等方面对唐初诗歌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距盛唐还有一百多年,但唐太宗依然拥有着盛唐开创者和盛唐气象开拓人的双重身份,一手酝酿出有唐一代蓬勃自信的昂扬心态。  相似文献   

17.
大多的翻译史学家都认为唐太宗是玄奘译经事业的鼎力支持者,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我们的研究发现,唐太宗对玄奘译经莫大支持的背后也隐藏着当权者某些不情愿的情绪,甚至是不支持的态度。唐太宗要求玄奘写《大唐西域记》,要他弃佛从政,控制他的翻译规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究其原因,是唐朝自开国以来所定的“先道末佛”的宗教政策以及政治者的统治要求所导致。  相似文献   

18.
文史长廊     
魏征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谏议大夫,是唐“贞观之治”的核心人物。在辅佐唐太宗治国时,他抱着“耻君不及尧舜”的心情,17年如一日地“随事谏正”,直言主讳,对唐太宗治理好国政,建立强盛的国家起了很大作用。唐太宗曾称他是“一面镜子”。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57岁的魏征由于操劳过度,体弱多病,向李世民恳切地请求辞职。他提出了三个理由和愿望:一、年老多病,精力不胜所任;二、退位让贤,以顺应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三、愿当有衔无职的散官,“拾遗补阙”,经常提出意见和建议。魏征退位以后,仍继续关心朝政,进谏如流。其中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就是他退休后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善于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对隋朝遗留下来的种种积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整顿,从而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作为唐太宗治国安邦思想核心内容的民本思想,对“贞观...  相似文献   

20.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时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在与法制的关系方面,他同样超越了前人.法律是衡量罪与非罪的准绳.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量罪标准.唐太宗很重视法律的制订,一他考察了以前的法律条文,要求制订法律务必简约,因为格式一多,不但执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