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竹枝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枝词是我国古代山歌,早期流行于巴东。文人仿作的七言四句体竹枝词类似十绝,但又不完全是七绝,古体、近体皆可,一贯并行不悖。它的特色是抒情性强,具有地方色彩,打上民歌烙印,富有民歌风味。应肯定文人学习、加工民歌,探索诗歌创新作路子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论刘禹锡《竹枝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考订刘禹锡两组民歌体诗《竹枝词》的写作时间,并知人论世地分析诗人这两组诗歌的创作动机是效法屈原,为民歌手代笔,表现民间劳动生活、恋情。它们在内容上着意表现生活美,在中唐与众不同;又从民同汲取创作营养,独具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的艺术优长。  相似文献   

3.
<正>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中指出:“唐朝的《竹枝词》和《柳枝词》之类,原都是无名氏的创作,经文人的采录和润色之后,留传下来的。”这一论断,一针见血地指出《竹枝词》的本色是民歌,这是很正确的。但是,文人《竹枝词》并不是采录无名氏的作品,然后润色加工的结果,而是唐代诗人在民歌“竹枝”的故乡即巴山楚水一带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体验,掌握了“竹  相似文献   

4.
“竹枝”,原是流传湘鄂川黔边的一种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依据这种民歌的格调,创作了《竹枝词》共二十一首,遂成为唐代中叶以后风行的一种诗体.湘西土家族聚居各县,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左右,先后改土归流,汉文化大量传入,“竹枝词”这种诗体很快的被土家族地区文人所接受.永顺地区的一些文人(主要是土家族),写了大量“竹枝词”,总名曰《溪州竹枝词》.它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湘西土  相似文献   

5.
考订《竹枝词》之起源,《乐府诗集》云:“竹枝,巴歙也。”巴,即巴郡,在今四川东部,歙,即民歌。“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亩渐稀。”可见这种流行于川东一带的民歌,古已有之。及至唐代,《竹枝词》获得了划时代的发展。正如鲁迅所说:“唐朝的《竹枝词》和《柳枝词》之类,原是无名氏的创作,经文人的采录和润色之后,流传下来的。”鲁迅在这里所说的对先前《竹枝词》采录和润色的唐朝文人,就是颇有见识的著名诗人刘禹锡辈。周作人也说过:“说起竹枝的历史,大家总追踪到刘禹锡那里去,其实这当然古已有  相似文献   

6.
《竹枝》本是巴渝一带的民歌。刘禹锡作《竹枝词》十一首,是为当地民歌写下的新词。他用美妙的词句描绘了民间的风土人情,为群众所爱好,为后代文人所模仿,于是《竹枝词》就成了一种新的诗体,刚健清新,富于生活气息。《竹枝词》都是写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多纪述。现就《竹枝词》中所见有关婚俗、葬俗、节俗、巫俗诸方面略加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竹枝词原为巴蜀民歌,可抒情和吟咏风土。自唐代以后竹枝词成为文人喜爱创作的诗体,并以歌咏爱情为主。清以后的西湖竹枝词和宁波竹枝词则以吟咏地方风土人情为主,与前朝风格迥异。这一变化与清代诗人们的创作心态和创作理念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人竹枝词源于民歌“竹枝”。唐代是民歌“竹枝”的盛行时期,从唐代诗人的诗歌中可以窥见其大致风貌。在民歌“竹枝”的启发影响下,唐代文人竹枝词得以兴起,且无论在题材内容还是形式风格上,都体现出浓郁的民歌特色。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融进了文人诗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爱国的诗人、作家,激于民族义愤,纷纷以诗歌、散文、戏曲、小说为武器,揭露和批判外国侵略者的罪行和清廷的腐败,歌颂人民的抗暴斗争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现存的无名氏《京口夷乱竹枝词》(又名《镇城竹枝词》)、无名氏《扬州竹枝词》以及罗煚的《壬寅夏纪事竹枝词》共九十首,就是用竹枝词这  相似文献   

10.
王义钫 《老友》2014,(4):48-48
正一、竹枝词的由来竹枝词本是巴渝一带的民歌,演唱时以笛、鼓伴奏,声调婉转动人。内容多数是歌唱男女之间的恋情和生产劳动中的感受,传达了巴蜀一带的风土人情。中唐诗人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时,对这种民歌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嫌有些民歌太俚俗,进行了搜集、整理和改造,并模仿竹枝词的风格创作新诗,内容也多是吟咏巴渝风物。后来,白居易、顾况等人也有拟作,其作品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竹枝词的特色大体说来,竹枝词有3种类型:一类是文人收集整理的民间歌  相似文献   

11.
竹枝词在中国古典诗歌里独树一帜。近30多年来,对于竹枝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论刘禹锡《竹枝词》,二是考辨竹枝词的源流,三是地方性竹枝词研究。其中,以地方性竹枝词研究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12.
黄庭坚贬谪黔州时期的诗歌虽然数量不多,但在书写方式上却表现得异乎寻常,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请黄叔达代笔。黄庭坚谪居黔州期间的部分诗歌或是请黄叔达代笔,自己再修改润色,或是自己创作而署黄叔达之名。二是摘白居易诗句组成新诗,以自剖心迹,避免情感的直接流露。三是借创作民歌《竹枝词》,甚至托名于李白,以曲折地寄托愁怀。他之所以煞费苦心地采用这些方式,既与被贬谪后忧谗畏讥的心理有关,也受到“宋调”诗歌排斥个人穷愁的书写趋向的影响,更是他诗歌创作中有意追求“以故为新”“以俗为雅”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而以爱情为主题的民歌,早在周代搜集整理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有记载。继《楚辞》后出现的汉魏六朝乐府,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不仅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关于描写爱情的佳作。因为它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是人民自己创作的歌,  相似文献   

14.
南北朝时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乐府民歌又一次繁荣灿烂的时代.其上承《诗经》和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下启唐代及以后的新乐府创作,尤其在形式主义文风泛滥的南北朝时期,这种"口出天然,刚健清新"的民歌的出现显得特别可贵,可谓是一种新的力量、新的血液.要研究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轨迹,把握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脉搏,就不能不研究南北朝乐府民歌.  相似文献   

15.
文人竹枝词作为一种由巴蜀民歌演变而来的特殊文学形式,其中蕴含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对于研究地方民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郑板桥在潍县所作《潍县竹枝词》进行文本分析,展现其对潍县商业民俗、岁时节日民俗、婚丧民俗、闯关东和潍县陋俗等进行的"深度描绘"。并尝试对竹枝词在当今社会的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编辑的中国民族史地资料丛刊之四《巴塘志略》中附有《巴塘竹枝词四十首》(以下简称《竹枝词》)。这些富有民歌色彩的诗作,以通俗的语言,轻快的音调,以及恰到好处的藏语译音,真切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巴塘社会的现实及时代风貌。《竹枝词》所反映的事实在《志略》中都有记载,但它所展示的巴塘藏族社会生活画面更加广阔,更加深刻。这四十首诗很有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读起来深有“身临其境”之感,使人  相似文献   

17.
湖湘诗派作为近代诗歌史上尚情而与宋诗派相抗衡的诗歌派别,在创作上表现出了缘情与尚绮的倾向:推崇《楚辞》,以遣悲怀,并用它营造出了诗歌中的文化情境;宗法《文选》,缘情尚绮,欲于近体诗歌之外另辟新体;取道古雅,力求自然,以炼就天然奥美的诗歌品格。湖湘派诗人虽严守古法不变,所追求的则是出于《骚》心《选》旨,而达于典雅自然的诗歌境界,其"缘情"、尚"绮"之风预示着近代诗歌领域主情思想的兴起与对审美精神的追寻。  相似文献   

18.
竹枝词原为巴人民歌,其源头可上溯到春秋时期的《下里巴人》。竹枝词未必是由《下里巴人》直接演化而来,但它们同为巴人民间歌谣,必然在审美心理和文化内涵上有着相通之处。民间竹枝词最初和最主要的用途当是祭神。在发展演变中,即使是祀神之曲,其内容也多世俗化了。从风格上看,民间竹枝歌曲调多凄婉愁苦之音。从内容上看,以吟唱恋情为主,同时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了当时的民俗民风。民间竹枝歌经唐代文人的大力仿作和提倡,《下里巴人》变为《阳春白雪》。  相似文献   

19.
刘禹锡在朗州(常德)十年,文学创作方面最大的贡献,就是受傩祭、傩戏表演中唱词的启发,创制了“竹枝词”的民歌形式.刘禹锡在夔州任职之前,已经在朗州、连州(广东连县)盘桓17年之久,早已创作了许多竹枝词.因此,说竹枝词产生于刘禹锡在夔州(重庆市奉节县)任职以后,既与史载不符,也与实际不符.  相似文献   

20.
巴人竹枝词的起源与文化生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巴人竹枝词最初作为一种祭祀歌谣,生成于西南竹图腾崇拜、竹王崇拜文化背景中,原是祭祀竹王的仪式歌,后经唐代诗人引入文坛,才成为一种带有民歌清新自然通俗易懂特点的文人诗歌,风行一时,并蜚声海内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