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马克思地租理论对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仍然有现实的影响。地租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杠杆,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和合理布局起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地租反映的是国家、企业和个人对超额利润的分配关系。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中存在的不少问题都可以从马克思地租理论中寻找答案。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实施背景下,更需要积极地研究马克思地租理论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调节作用,根据客观的经济发展需要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2.
城市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中城市集体建设用地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流转着,却又与目前的宪法、土地管理法规、物权法等相关规定相冲突。国家在不同的省市开展了集体土地流转的改革试点工作,物权法理论也支持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城市规划区集体建设用地在征收以前应该允许其使用权规范性地流转,城市建成区集体建设用地应当依法予以征收,但是征收的方式原则上应该采用"相当的补偿标准"征收。  相似文献   

3.
采用指标与模型评价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进行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评析可以发现,经济区建设用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建设用地面积扩张速度超过城市发展速度,农村居民点占地过大,产业布局分散,建设用地供应不足与低效利用并存等.对此,应牢把耕地保护红线,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将整合农村居民点与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统一起来,编制经济区产业用地指南,实行积极的土地供给引导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引导二级城市发展,推动经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提高,应用相关技术手段实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4.
集体建设用地虽被禁止开发房地产,但允许其流转本身给城乡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打破了国家对城市土地供给一级市场的垄断,有利于城市房地产市场竞争秩序的完善和房地产价格的下降,开启了农村房地产市场,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住宅用地整理提供制度支撑,给小产权房问题的解决带来契机,同时也会带来房地产投机过热的消极影响。而禁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房地产市场将人为地割裂城乡统一的房地产市场,城市房地产用地来源也无法解决。只有国有、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真正“同权、同地、同价”,才能建立城乡一体的房地产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墓葬用地近些年来呈现出不断扩张态势,特别是东部地区以及大城市中表现尤为突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与我国正步入老龄社会外,还与墓葬用地规划粗放、墓穴售卖监管乏力、绿色殡葬难以推广等因素密切相关.为应对人口死亡高峰到来,实现土地资源的保护,在墓葬用地调控上应认真审视现有殡葬改革模式的不足,依据人口分布、地区差异以及生态环境制定灵活的调控思路,将墓葬用地与生态恢复、生态保护相结合,创新葬式葬法,建立并完善相关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城市扩展加快背景下的征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项目征地模式导致城中村和城市建设秩序混乱,较低的征地补偿标准使政府取得土地增值收益的正当性受到质疑.长期未能解决的土地征收社会问题与土地征收制度本身的法律冲突相关.为顺应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城市规划区内无需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对公益性用地需进行宽泛解释.为克服项目征地的缺陷,我们需积极推进成片征收,但"同地同价"补偿绝非按出让价补偿,需要建立土地资源利益还原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7.
对县城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程度.近几年,广西隆安县经济发展迅速,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县城建设用地呈现粗放利用的趋势.为推动广西隆安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应提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地位,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以及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同时,立足于内部挖潜,促进现有土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8.
南京市建设用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990-2005年南京市建设用地和相关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南京市建设用地总量、人均建设用地、人均单项建设用地、建设用地结构、建设用地效益等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spss13.0软件和主成分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南京市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990-2005年南京市建设用地总量快速增长,建设用地弹性系数变化较大;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急剧增长,目前为137.39m2/人,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最大标准;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总体呈增加趋势;建设用地结构基本合理;建设用地经济效益呈先升后急降再缓升趋势,其中2000年最大,为4.81亿元/km2,2005年建设用地经济效益仅相当于1994年水平;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因素是经济总量增长、人口增加、交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行政区划调整对建设用地变化影响极其显著.最后,提出了南京市控制建设用地增长、提高建设用地利用集约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欧洲的城市扩张构成了与中世纪城市迥然不同的发展模式.城市扩张产生了遏制人性的城市病,但城市扩张本身也蕴含着解放个体的辩证张力.19世纪产生于城市扩张进程中的现代绘画在艺术"疏导"的意义上,具有升华城市个体体验的真实性、转化城市"物化"现实、实现城市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持衡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彭小霞 《新疆社会科学》2023,(6):105-116+168-169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中的政府环境责任有着特定的对象、目标和实现条件。公共信托理论为政府承担入市中的环境责任提供理论支撑。当前,政府在入市改革中的生态保护理念缺失、政府的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入市立法中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缺乏、入市中环境监管体制不完善,由此造成农村环境污染、农业生态破坏等不利后果。因此,应重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中的政府环境责任,包括政府环境决策责任、政府环境执法责任和政府环境保障责任等。基于此,在实现路径上,应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中践行生态保护的理念、加强入市中的生态保护规划、完善入市中的生态保护立法、健全入市中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在实现机制上,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环境风险评估机制、环境风险预警机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以及政府环境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1.
张磊 《理论界》2010,(2):47-48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建设用地使用权呈现城乡二元体系并存的现象,因此在法律的适用过程中有了一些难点。本文对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问题和流转问题进行了探讨,重点研究了城市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市场化问题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地上物权的冲突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经济生产活动的扩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加剧了城市与乡村之间分野对立的情况.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空间及乡村地区被过度开发,导致传统民居肌理被破坏,资源被大量浪费,不利于城乡居住环境构建.在城乡分野加剧的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中的传统村落消逝,城市空间归属感弱化,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也存在不平衡.文章基于马克思空间正义理论对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城乡空间正义缺失问题,而后分析了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现状,最后提出了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路径:实现城乡生产要素优势互补、保护传统村落实现情感认同、构建城乡一体化环境治理体系、以人民为中心构建城市空间场域.  相似文献   

13.
资源城市智慧化转型离不开产业结构升级.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等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改变了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形态,并成为资源城市智慧化转型的制约要素.智慧城市建设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有着较强的助推效应,从立足于创新来说,它已经成为资源型城市产业升级的内在驱动力,而信息技术就如同"引擎",必然在新兴智慧产业发展和对传统产业改造上发挥关键作用.但人们在资源与环境、政府与市场、产业定位等方面存在着认识误区,从系统管理角度出发,要实现产业及空间布局各要素的整合,还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做好产业规划,构建资源型城市智慧化转型的产业体系,立足于自主创新,在体制机制上注重人才开发.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2010年发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揭示了城市化中一个被长期忽视的问题:城市中没有经济社会价值的区域,提出了"零价值区"、"负价值区"概念及"城市失用地"假设。提出了不同于城市社会学范式性理论的城市空间区位价值理论的新视角,即:政府权力、个体利益、废墟经济、文化僻陋和生态歧视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零-负价值区"和"城市失用地"的五个原因,及其后效———"城市社会阻隔效应"。提出了分析这一新用地问题的实证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5.
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矿和铁矿的开采而兴起和发展壮大,且资源型产业在工业中占较大份额的城市.欧洲是工业文明的起源地和中心,欧洲资源型城市普遍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衰落,衰退不仅表现为经济衰退、结构老化、人口减少,也反映为失业率和犯罪率上升、社会排斥与社会分裂加剧、人口素质下降与社会环境恶化等.资源型城市的复兴需要经济与社会的互动.欧盟和成员国在有关老工业基地复兴的就业、教育、社区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这些努力的目的是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居民参与城市建设的能力和积极性,从根本上达到城市复兴.  相似文献   

16.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俱乐部产权特性决定了其流转行为的社区性特征。本文从农户视角,考察其拥有的政治资源和产权行为能力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缔约选择的影响。基于问卷调查,采用order prob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农户参与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具有普遍的契约化意识,并对流转规范发挥着积极作用;(2)农户拥有的政治资源是影响其缔约选择的主导因素;(3)农户的缔约选择具有强烈的公平性取向;(4)政治资源对农户契约选择的影响,与区域发展水平紧密相关。文章指出,改善农户的产权行为能力,强化其缔约选择,是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王雪萍 《理论界》2005,(1):66-67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用地每年在大幅度的增加.其结果是,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质量的下降.然而,在土地总量确定的情况下,我们既要进行经济建设,又要保护耕地,那么只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城市盲目扩张用地,才能贯彻实施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但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在不断的扩大的同时,其产出效率却十分低下,滥用土地现象非常严重.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以提高城市土地效率为出发点,阐述了如何进行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实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应实行农村土地的分散利用制度,明晰并落实土地使用权人的产权.现行农村土地征收制度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且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应建立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让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应允许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国家只应通过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实现对农村建设用地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第136条虽然确认了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层使用,但是并没有很好地界定建设用地分层使用的空间权利之性质,且未为建设用地分层使用的空间纵向范围的划分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由此导致学理上和实践中的论争.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应当将建设用地分层使用的空间权利解释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权利.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可以在地表设立普通建设用地使用权,但其权利之纵向范围仅为土地上下一定合理范围内的附带空间.该合理范围的界定应采“最狭义的实际需要说”,该范围之外可由土地所有权人设立建设用地分层使用的空间权利.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在环境和资源等方面付出了很大代价,特别是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加速,城市发展与耕地资源保护、水资源短缺等环境承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资源、自然绿地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设资金短缺与重复改造、高价建绿、浪费严重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矛盾构成了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阻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挑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央明确提出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