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不仅是位政治家、文学家、更是位博古通今的史学家,适值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重读毛泽东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述,对指导我们更好地研究中国近代史与现代化改革的关系,理解和贯彻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对我国近代史及社会现状的研究,不仅提出了众多精辟的见解,在实践中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毛泽东总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考察中国近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表现出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他还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与特点亦作出了充分的论证,显示了实践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3.
蒋廷黻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二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廷黻认为近代史是全世界的欧化史,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华民族近代化的历史,也即是中华民族接受欧洲文化的历史。由此出发,他以中西关系为中心,以近代化为主线来建构他的中国近代史话语。蒋氏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有很强的西方思想背景,特别是马士对他影响很大。蒋氏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又是中国特定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文化环境的产物。1930年代中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及《独立评论》的政治取向是蒋氏言说中国近代史的具体语境。蒋氏希望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能为当时的抗战建国作贡献,他所写的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是一种政治性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论毛泽东对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贡献刘永洪历史科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其任务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阐明历史发展的真实过程,揭示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趋势。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研究现状与研究历史,注意发挥历史科学的战斗作用。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他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从宏...  相似文献   

5.
报刊史料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种类也极其众多,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报刊史料能很好地弥补相关史料的不足,因而是研究中国近代史不可或缺的一项史料。利用近代报刊史料研究中国近代史,需要加强对近代报刊史料的研究工作,要将报刊史料和其他史料结合起来利用,此外利用报刊史料也要运用新理论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胡绳关于中间势力的观点,是其晚年在对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所取得的富有创新性的理论成果。科学地揭示了中间势力的内涵,较为系统地总结了中间势力的政治主张以及他们动摇分化的特点和历史作用。为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7.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曾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毛泽东选集》第二卷,594页)这一著名论断是对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概括,是我们进行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8.
权宗田 《南都学坛》2003,23(6):96-100
毛泽东的民主理论既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中国化的结果,也受着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深刻影响,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进行现代转换的结果。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状况,对毛泽东民主理论的形成造成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对传统政治思想中积极因子的吸取,造就了毛泽东民主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另一方面,传统政治思想中的消极因素对毛泽东民主理论造成了负面影响。对这种双重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我们今天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印度当代中国研究著名英文杂志《中国报道》中对毛泽东的研究,把握印度学者对中国这一伟大人物研究的脉络和重点,分析印度学者研究毛泽东的深层文化原因,指出印度学者关注毛泽东既有印度对自身政治、经济、文化困惑寻求答案的动机,更有地缘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10.
1927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产生,二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研究,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史学相结合的新的史学范式,在中国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