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问题开始超出多民族国家的内部关系范畴,这就为中国民族学研究不断拓宽学科的“国际视野”提出了新的要求,《世界民族综论》正是紧扣这一时代脉搏所推出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该书具有研究框架综合、研究内容新颖、点面分析结合等特点,在将民族学理论方法应用于国际民族研究和深入了解世界各民族方面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的转型,是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关乎世界近代史与近代国际关系,不仅对中国现当代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也对于世界的发展有广泛影响。因此,研究近代中国外交的转型,不仅能对历史上的外交政策有更清晰的认识,更对当代外交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尽管对于近代中国外交,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大多是对于近代中国外交思想的研究,外交制度或是外交人物的研究,较少有从体系变迁与外交政策变迁的相互影响的角度来研究近代中国的外交转型,并且国内研究大多是以“侵略说”为主,认为近代中国的体系转型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造成的被迫转型,而国外学者,以费正清为代表则认为近代中国的体系转型是“冲击一反应说”,是“欧洲中心主义”的片面观点。该文以一个相对客观的,多角度的研究近代中国体系从“朝贡体系”到“条约体系”的转型以及其所带来的外交转型的意义及影响,并希望通过对于这次成功的外交转型的研究,对当代中国的外交能有所启示,以更好地与其他国家开展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3.
中日《马关条约》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举足轻重,它的签署标志着中国真正步入一个以西方国际公法为规则体系构建出来的国际秩序。《马关条约》迫使传统中国体制从根本上遭遇到一个新的世界法权体系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且全方位地颠覆了原先的宗藩朝贡体制,促使其不得不改弦更张,进行法制与礼仪制度的变革。从形式理性、实体架构和法理根基三个国际公法的层面审视《马关条约》,我们看到,《马关条约》固然对中国创巨痛深,但也具有正面的宪制意义。它蕴含着破除与塑造的双重法意,揭示了中国之古今之变的现代转型过程,是在一种伴随外来强制力的国际公法之中外约章的规范下的内部体制之变革过程,因此也是一个由外到内进而再由内到外的变法改制过程。此外,《马关条约》还触及国际秩序中的文明正义论问题,中日两国关于这场战争的申辩理由关涉着两种文明价值观及其相互之间的对峙。从文明演进论的视角来看,它们又与古今中西交汇之际的中日两国之历史处境有着实质性的关系,传统的中华文明经历这场巨大的冲击,无疑将面临着文明重铸的新命。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卓越的政治家、革命家,也是孜孜以求中国近代化的伟大先驱。他不仅对中国近代化从理论上作了大胆而又深入的探讨,而且在实践上为扫清中国近代化障碍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然而,学术界对孙中山关于近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尽管有不少文章论及这一问题,但多局限于孙中山...  相似文献   

5.
继承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阿拉木图宣言"的传统,提出以社会发展视角来看待健康传播问题。作者特别关注了阿拉木图会议及其同一历史时期内与健康传播问题有关的经验材料,研究发现,积极调动本土"业余医生"参与在地健康传播实践;利用传统医学的低成本和群众性优势加强健康传播效果;发动专业医生走入基层进行融合式沟通;动员基层民众参与健康知识宣传……这些曾经广泛付诸实施的健康传播策略并不是一些零散经验的汇总,而是有意打破专业权威壁垒,着眼社会整体发展的综合性方案,是对"整体健康"观念的积极呼应。  相似文献   

6.
7.
正"中国模式"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热议争论的焦点之一。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维为博士的专著(中国触动:百国视野下的观察与思考)(修订版,2012年6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面对争议,该著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大势入手,冷静思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基于百国观察思考的视角切入,视野宽广。该著把中国放在金  相似文献   

8.
近代文学,一般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8年间的文学,关于这八十年的文学发展状况,过去一直是学术研究的薄弱环节。1989年冬天,我从友人那里看到任访秋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学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11月出版),不由地为之欣喜,因为我深知学术界一直期待着这样一部专著的问世,期待着对近代文学所经历的一个非常复杂而艰辛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准确而清晰的描述。现在,愿望终于实现了。  相似文献   

9.
长篇长说《异乡曲》第一部《奔流》着力表现海外华人心系故国、追求光明和进步的心路历程主流。虽身在海外却无时无刻不关注着祖国的政局和走向,热切期待祖国能够江山布新,富强起来,重振雄风,成为海外华人的共同心态特征。老华侨余锦堂是作者全力塑造的艺术形象,从这个人物身上,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当年爱国华人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0.
“朝贡制度”是中国古代史、近代史讨论传统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议题,但中外学界一直以来就其定义、范围、作用争论不休。归根究底则由于“朝贡”作为传统经史中对外关系的知识,被近代知识体系碎片化地整合为一“朝贡制度”的“学术概念”。因此,若要解决这些争论则应先从儒家经典释出“朝贡”一词的古义及其在传统经史知识体系的位置,继而分析其在近代知识体系建构与转型的过程中,如何被纳入为中国近代史的命题。最后更要透过剖析费正清“朝贡制度论”,指出这一近代转型过程如何造成“朝贡制度”研究视野狭隘、史料单一等问题,从而反思如何突破目前研究困境。  相似文献   

11.
东亚地区长期存在着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封贡体系 国际秩序。随着西方列强决意打开中国的大门,东亚传统的国际秩序与近代国际体系发生了 激烈的碰撞。中国在这一碰撞中遭受了沉重的冲击。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掠取了巨大利益的 西方列强调整对华策略,而清政府也被迫重新认识对外关系。1860年以后的近20年里,中国 逐渐从被动接纳近代国际体系向主动加入近代国际体系转变。以70年代末向欧美诸国派遣常 驻使节为标志,中国完成了加入近代国际体系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近读张旭教授新作《近代湖南翻译史论》(以下简称《史论》),联想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翻译学界在文化转向过程中所做的大量的翻译史研究,深感这么多年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之迅猛,影响之深远。文化离不开历史,历史离不开文化。而大凡与异语文化有过交流的民族都有一段翻译的历史,这种交流越深远而广泛,这个历史就越厚重而复杂。翻译史的研究成果表明,改变历史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之一便是翻译,而这一原因一直以来被学界所忽视,学界以外的芸芸众生就更是不知其然与所以然了。近年来翻译史研究所揭示种种具有历史价值的成果已经引发不同学科对翻译的重视:没有翻译,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文化、乃至我们学界各自所据的学科,能是今天这个样子吗?《史论》从一个侧面论证了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近代文学的研究可谓略成气候。诸多学者、论者都孜孜不倦地为使它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做着各种努力。近来出版的,由华南师范大学管林、钟贤培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上、下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年6月第1版,以下简称《发展史》)无疑就是这一建设工作中的力作。作为国家教委文科教材“七五”规划的一个项目,该书的问世既是学术界、  相似文献   

14.
维柯的《新科学》将历史意识第一次以清晰的理论的形态引入到启蒙思想的内部,从而赋予了启蒙思想以历史的视野。他的"真理—创造物"原理确立了真理或者科学的主体内涵,从而为一门历史科学得以可能提供了前提。他的"确实的东西"的概念使得社会存在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并进一步赋予了它以历史的内涵,由此,一门以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历史科学——得以成立,这也就是维柯的"新科学"。在《新科学》中,维柯将历史的视野、历史的原则、历史的方法系统地引进来,从而使得启蒙理性从早期的自然理性转化为历史理性。  相似文献   

15.
何顿的长篇历史小说《湖南骡子》,通过长沙青山街何姓家族五代人的命运变迁,真实呈现了中国近代百年的历史沧桑;作者善于将抽象的历史落实到每一个个体的生活变迁和家族日常生活的细致书写之中,其叙事深得中国传统小说精神情韵;作品塑造了何金山等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诗意醇厚,细节真实细腻,不愧为一部历史性和艺术性完美融合的史诗性巨作。  相似文献   

16.
赵璐博士的<中国近代义利观研究>一书2007年1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义利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它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赵璐博士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中国义利观的近代转型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19.
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心路历程———读《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赖某深近代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不外乎三种途径:一种是通过留学各国、出洋考察,获得对各国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感性认识;一种是通过与来华传教士及西方商人的接触,增进对西方世界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边城》符合中国山水画的元素,它的绘画特征创造出了含蓄之美,让文字的指涉意义大过文字叙述本身,并开辟了读者更个人的但也更多元的诠释空间。《边城》的文体与其精神互为必要条件,《边城》的表现方式即它的意义。以中国传统文人美学来理解《边城》,可让中国现代小说跟上欧美思想界利用小说来展现哲学观点的脚步,它还可以重新检视中国文人美学,甚至是与欧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并驾齐驱,进而对小说文类的文学批评理论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