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朱熹的易学易学集中体现在对<周易>"本义"的回归.在朱熹的视阈中,<周易>"本义"分为"精"和"蕴"两个层次,"精"是圣人本意,体现为"理一"."蕴"是"精"的发用和流行,体现为"一理".朱熹通过区分"四圣易"和借用"占筮"之法对<周易>"本义"进行解读.无论是对<周易>"本义"的理解还是解读,朱熹都显示了一个学者的敏感和创见.  相似文献   

2.
张慧远 《学术界》2007,(2):134-138
朱熹与禅渊源甚深,本文以《朱子语类》为文本,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朱熹的理禅交融的理论.即"理"的本体论与华严禅;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与禅宗"渐修顿悟"的修习方式;"随事"、"日用"的境界论与禅宗的"不离日用"的解脱观."理禅交融"导致了儒的禅化与禅的儒化.  相似文献   

3.
朱熹"外斥"佛教,主要可以从目的角度、本体论角度、伦理纲常角度、认识论角度、社会生产角度等方面介绍;"内援"佛法,主要可以从社会文化背景、本体与现象关系、心性论、伦理等角度论述.朱熹对佛教"阳违之而阴奉之"的原因有三:学术上建构新儒学的需要;政治上维护儒学正统地位的需要;朱熹"斥佛"源于对佛教理解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4.
美国学者孟旦运用一种创造性的方法,抓住流水、家庭、镜子、身体以及植物等结构性形象,以朱熹关于人的概念为突破口,再现朱子哲学思想,解释长期以来困扰儒家的关于"人"之概念的两组对立的观点,并将复杂的朱熹人性观念体系凝结成一种有关联的、和谐的整体.  相似文献   

5.
朱熹认为,佛教的本体观是"世界为幻、为空",因为佛教其它方面的主张或观点皆由此出,佛教的教理、教义不过是这种本体观的具体诉说.但是,第一,朱熹将佛教本体论归结为佛教之"空观"是片面的;第二,朱熹对佛教"空观"的理解是隔膜的、误读的.所以,佛教本体论所蕴涵的意义并没有真正进入朱熹思想世界.  相似文献   

6.
朱熹的"感物道情"是对传统美学理论的两大源头--"交感"理论和"言志"理论的继承与整合,而这一整合就逻辑地走向"兴".因此,本文认为,朱熹的"感物道情"可以归结为一个"兴"或"感"字.本文着重考察了朱熹的"感物道情"理论与"交感说"的内在本质联系及其理论深化.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7月17日,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诞辰880周年纪念日,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组织我市的朱子学专家、学者们一行20人赴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拜谒了朱熹塑像,考察了全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开展“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学术考察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8.
朱熹对佛教的"心论"和"性论"分别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和评价.朱熹认为,佛教"心论"是"以心观心",实际上是"裂心为二";认为佛教"性论"是"作用是性",实际上是"以气质为性";并因为这样的"心性论",佛教不分是非、不事存养.但是,朱熹对佛教"心性论"的理解与佛教"心性论"本有内涵是有距离的,朱熹并没有领悟佛教心性论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9.
《徽州社会科学》2007,(6):57-57
由安徽省朱子研究会、福建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江西上饶师院朱子研究所联合举办、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承办的“朱熹民本思想与当代”学术研讨会,5月12日至14日在安徽黄山市屯溪“程朱阙里”召开,来自近十个省市90多位专家学者是研究者出席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朱熹"格物致知"说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朱熹“格物致知”说的评析,展示其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理论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说不是封建礼教,而应当是人文礼教."天理"是指千百年来人类社会所规定的共同遵守的道德原则,是公正是非之心,是天地本善之心."人欲"就是心的疾病,是私欲,是追求过度的物质享受.朱熹充分理解了古圣先贤推行人文教化的要旨.将它高度概括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命题."灭人欲"不是要扼杀人性、灭除性欲、食欲、爱欲等,正常合理的"人欲"就是"天理"."存天理"是向善,"灭人欲"是去恶.通俗地说,"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加强道德修养以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维护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这归根结底还是人性修养问题.它不仅是宋明理学做人哲学的经典总结,还是中华文明思想精髓的经典总结,也是当今社会反腐倡廉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东岳论丛》2016,(8):106-111
与冯友兰的朱熹哲学研究不同,唐君毅、牟宗三、钱穆较为重视朱熹仁学。他们围绕着朱熹所谓"天地以生物为心"、"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以及朱熹仁学与二程、杨时、谢良佐仁学之间关系展开深入的讨论,提出了各自不同观点。尤其是,他们对于朱熹仁学的研究,与对朱熹理气心性论的研究联系在一起,把朱熹仁学当作朱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丰富了朱熹哲学的内涵,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天生成腔子"是对文章文学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综合的完美性要求,因而是朱熹理想主义文学观的一种生动形象的表达."天生成腔子"作为文学艺术的批评标准,追求的是绝对的完美,成就的是相对的完美.其含义不但包含最基本最具体的修辞用字和各式各样的语言风格,而且包含着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  相似文献   

14.
在南宋交通的新"十"字构架上,朝廷所在地临安到西南和福建大后方之陆地交通以信州为枢纽.理学家朱熹和词人辛弃疾分别处于这两条交通干线上,夹武夷山南北而居,故这两条交通干线成为理学扩张与文学传播的交通线.  相似文献   

15.
论朱熹理学体系的“源头活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理学体系集北宋理学之大成,而又高于北宋理学.因为这个理学体系融儒释道三家为一体,亦即以儒学为主体,又兼采道家的"道"和佛学的"一多相容"思想.这也就是本文所讲的朱熹理学体系的"源头活水".朱熹将这些"源头活水"融合于他的理学体系之中,因而提高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提高了中国哲学的思辩水平.  相似文献   

16.
<诗集传>作为至今广为流传的<诗经>注本,集中反映了朱熹的文艺观.朱熹在<诗集传>中明确地从文艺理论上简述了诗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并运用这一理论来具体评价<诗经>,从而肯定了诗歌与现实的关系.朱熹重视诗歌在抒发作者情思方面的功用,并认为"诗言志"中的"志"是衡量诗人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诗集传>载有有关赋、比、兴的论述及其在文艺理论上的贡献,对发展我国文艺事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通常认为朱熹理学的出发点在于"理",而事实上,朱熹主要是继承并发挥了二程的格致论,并把格致论当作其理学的出发点.朱熹格致论是知识论的表述,也是一种融合了知识论并以其为基础的伦理学.它发挥了早期儒家"尊德性而道问学"的思想,把伦理学与知识论统一起来,因而是对儒家知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毛庆 《江汉论坛》2012,(9):84-89
本文探讨了朱熹心理领悟学习研究方法的内涵与特点,指出"唤醒——体验"为心理领悟方法之核心,而"虚心"、"熟读"、"玩味"则是与之相适应的操作体系。朱熹这一方法体系是对孟子"以意逆志"之传统方法的继承与发展,《诗集传》、《楚辞集注》、《四书章句集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足证心理领悟方法之切实可行。在提及研究方法就唯西方马首是瞻且学风浮躁的现实状况下,总结、研究、提倡朱熹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学习研究方法,无疑具有启迪思路和指导研究的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8月8日,由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主办,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承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关系的历史发展研究"课题组、四川省朱熹研究会协办的"儒学与少数民族哲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2015年年会在成都召开。会议由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赵智奎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朱熹"仁包四德"思想作为立论依据,与《春秋左传正义》和《孟子注疏》以及二程对"四德"的阐释进行比较,从"生意流行"、"四德"与"四端"以及仁与"四德"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阐释了朱熹对前人"仁包四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展示了朱熹仁学思想的特色,特别是从体用、已发、未发以及心统性情的视角展现了在宋代理学视野下的仁包四德论思想,从而获得朱熹仁学思想整体上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