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试论秦汉齐学的内容丁冠之蔡德贵秦汉时期的齐学,是在春秋战国期间齐学基础上形成的。它既有对春秋战国齐学的继承,又有自己的创新,其创新的内容是根据秦汉时期的政治需要和时代变化而形成的,主要是阴阳五行、黄老思想、方术之学、今文经学和谶纬。一、阴阳五行梁启超...  相似文献   

2.
齐国的官学     
齐国的大(太)学,自西周以来即被称为稷下学宫。春秋时齐桓公称霸,齐国官学趋盛,稷下学宫从此成为研讨和传播管子之学的基地。战国时田氏代齐,稷下学宫复盛,逐渐发展为汇聚百家的学术大本营。齐学波及秦、楚,对汉初思想界仍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并不缺乏自由主义传统的国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和其稷下学宫,就已经产生了中国古典的自由主义。产生古典自由主义的物质基础是齐国工商业社会;诱发自由主义的是齐国的自由放任行为。齐国的古典自由主义引发了齐国学术的空前繁荣,促成了自由主义的学风。在稷下学宫,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学者,形成了生动活泼的“百家之学”,这是先于魏晋风流而出现的稷下之风流。  相似文献   

4.
廖平是近世经学大师,其孔子改制之说间接地在晚清维新变法思潮中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然而他将今文经学思想发展到极荒诞的地步:以孔子为素王,以六经为孔子因革改制之作,片面地以礼制区分经今古文学,以《王制》统六经,进而以六经统全球,最后由“天学”建构离奇虚幻的“皇帝之学”。他的荒诞是高度学术水平上探求真知而出现的谬误,故为近世今文经学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5.
刘向是西汉一代屈指可数的大学者,以其校雠目录之学传名后世,对中国传统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作为今文经学家,他又主张“经世致治”,为政治而学术,故其著述与当代政治多有密切关系,即使如《说苑》、《新序》之类的“小说家言”,实际上都是有为而发,有感而发,非博物君子的闲情逸趣。本文通过对刘向著述的勾沉索隐,并与史籍参互比证,以求弄清刘向生平行事及其思想的痕迹,从而揭示其学术个性以及西汉今文经学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6.
宋亚莉 《东方论坛》2014,(1):57-64,68
宋代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中兴期,与汉学今文经学大异的宋代义理之学,蕴涵着极其宝贵的学术精神和研究方法。宋代学术精神主要包括怀疑精神、兼容并包精神、建构全局理念、自立其学精神和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宋学研究方法则主要有疑古、学习释道之长、建构学术全局等。通过对宋学学术精神、方法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发展之缘由和得失,从而对当今研究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阴阳家的哲学可称为"顺天应时"之学.基于阴阳家对"天"、"时"与众不同的理解,其"顺天应时"的哲学表现出重经验、重自然规律、重实际、有节奏限度等特色,在当时别具一格.我们认为阴阳家"顺天应时"之学的这些特点恰恰与齐学是相通的,具有浓厚的齐学色彩.  相似文献   

8.
刘逢禄撰《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接续汉代董仲舒和何休之公羊统绪,系统总结公羊义例,重启今古文之争,推动以公羊学为核心的今文经学成为晚清学术主流。他对公羊学的总结与阐发,奠定了清代公羊学的基础;对公羊学变革改制理论的挖掘,确立了清代公羊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嘉道之际,晚清中国遭逢重大转变,湖南亦然。处于这一转变之机的晚清学术,其自身的嬗变与社会转型都要求新的学术流派的出现。于是在嘉道之际,学术界出现了汉宋调和、今文经学的复兴和经世致用之学等新的学术思潮。而湖湘士子尊奉程朱理学,包容众家之长,注重经世致用的传统学风,对湖湘学术传统的变迁则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齐国的稷下学宫形成、发展并成为主流学派的黄老之学,在秦朝曾经一度衰落,然而又不绝如缕,暗暗地沿着三条途径继续传播,从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到西汉初期成为意识形态的主导.文章将就这一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作管窥之见,以求证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